在所有的农民起义里面,大顺军是败亡得最快的,几乎从山海关一战就开始被清军吹枯拉朽了。按理来说这是不应该的,因为山海关决战的前提是大顺军控制了北方大规模的土地,就算处处抵抗,那么大顺军也不会在断断一瞬间灭亡。我们要知道太平天国即使经历天京变乱走向衰落,也还能凭着实力抵抗,甚至出现过二破江南江北大营和三合镇大捷的辉煌。对于大顺军的灭亡很多人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吴三桂的背叛,有人说是世家大族的倒戈,还有人说是战略失误等等。


大顺军

这些或许都是大顺军走向灭亡的原因,但却不是李自成灭亡的主要原因。因为自古以来世家大族站队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就像做生意一样,谁都不愿意投资风险大且收益小的行业。而且对于他们来说,不管哪个王朝对他们都没有影响。而这些世家大族开始站队主要在李自成山海关失败以后,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李自成在山海关绝对优势的兵力面前依然难以拿下吴三桂呢?因为李自成不得民心,而不得民心的表现就是士卒的战力大幅度降低,当时吴三桂只有五万兵马,而多尔衮也只率领八万兵马,按理来说大顺军的十万人马不会败得这么快。

我们要知道官渡之战都持续了快一年,而且在战役之初很多世家大族也不看好曹操并以书信暗通袁绍,结果曹操打赢了。而这句话其实就是说别人的支持是在实力的基础上,举个例子,你会倾家荡产投资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吗?大顺军败亡的根本原因就是不得民心,因为没有民心因此士兵没有为其死战。而李自成失去民心的原因我将其归咎于两个方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李自成的大军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导致自己失去民心的,而又是什么导致他身败名裂的呢?


法治

首先就是大顺军没有实行法治,这是他失败的根本原因。古往今来任何作战骁勇的部队都是恪守法治的。曹操能打败袁绍的关键就是曹操军队法治严谨,当年曹操攻打宛城,曹操的马匹马踏麦田,曹操可以以发代首,哪怕是装的,曹操也向世界证明了法治是大于一切的,哪怕自己是丞相也一样。看起来官渡之战是曹操袭击了乌巢,但实际却是法治的差异,袁绍的大将可以不顾军纪随时饮酒,而曹操的手下却无一人饮酒。换句话,如果袁绍手下攻打曹操,那么袁绍也是必败的。

而大顺军也是一样,刘宗敏身为一个大将竟然敢肆意夺取别人的妻子。我们想下连吴三桂的妻子都敢夺取,那么普通人就更别说了。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刘宗敏都是如此更别说那些下层军官了,那还不是巧取豪夺。因此这样一支乌合之众又如何会有战斗力呢?而更可怕的是身为首领的李自成选择了姑息养奸,这才是大顺军失去民心的主要原因。原来因为大顺军是自己人,但他们夺取了自己的麦子和媳妇,这时候才想到一句话:谁和你是自己人,他们用你的时候你才是自己人。


均田免粮

其次就是均田免粮口号本来就是非常幼稚的,一个只讲分配不讲生产的口号本来就是耍流氓。均田均得是地主的田地,那如果地主的田地分完了依然没有人分到田地呢?如果再把富庶的百姓定为地主分完还是有人没有分到土地,这样的分配又有什么意义呢?四个人分四两银子,不管你怎么分,每个人都不会超过四两银子,但如果四个人分一百两银子呢?这也就是鸦片战争时期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要说贫富差距,那日不落帝国的差距会更大,那么他们的矛盾为什么没有清朝那么大呢?

因为他们发现的比清朝好,日不落帝国再不济,百姓也只是饿肚子。但对清朝来说,能饿肚子都是有钱人了,普通人甚至会被活生生饿死。这也是金田起义发生的原因,因此这就像木桶效应一样,一个最低木板的木桶肯定比每个木板都一样,但都没有最低木板高的木桶装的水多。大顺军的失败就是没有一个可靠的生产,你再牛逼的分配终究有分配完的那一天,那么你又该怎么办呢?难不成一起饿肚子?换句话既然我支持你还要饿肚子,那么我为什么还要支持你呢?


贫穷

读书人都有个通病:他们会片面认为是分配不均导致了他们的贫穷,然后天真的认为只要人人分配的一样就会富有。然后他们想想出了大同思想。而李自成为什么要用均田免粮呢?因为平均是所有人都不用付出劳动能不劳而获得到的东西,而对于李自成而言,只有以平均的名义他们才甘心付出自己的一切财产,你才能冠冕堂皇的将其据为己有。这就像赵本山的卖拐小品一样,你从他身上得到了好处,他不仅对你不生气,反而在傻乎乎的感谢你。这很搞笑,也很悲哀,不是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