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3月2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进展及未来规划。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师中荣、基层卫生健康处处长余晴、药物政策和基本药物制度处处长陈琛出席会议,围绕政策落实、机制创新、成效亮点及民生改善等核心内容答记者问。
全域推进医共体建设
师中荣介绍,陕西以《陕西省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方案》为纲领,明确“紧密型、同质化、促分工、提效能、保健康”目标,通过“省级统筹、市县联动”机制推动政策精准落地。截至2025年初,全省83个县(市、区)已全部启动医共体建设,其中48个县建立行政统筹管理机制,实现人事、财务、业务统筹管理的医共体比例分别达37%、36%、55%。安康市创新“四统模式”(组织架构统建、资金打包统合、医疗服务统提、内部运行统管),获评“中国改革2024年度典型案例”。
资源下沉提升服务效能
为补齐基层医疗短板,陕西累计投入25.58亿元支持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建设,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5亿元更新设备。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全省84%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9%的村卫生室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标准。县级医院科室平均配置率达93%,43家达到二级医院推荐标准。心电、影像“一张网”覆盖乡镇卫生院比例达63%、37%,累计出具诊断报告37.27万份、20.69万份,基层诊疗量同比增长190万人次。
创新机制激活基层活力
针对基层“引才留才难”问题,陕西实施“定向招聘+订单培养+大学生村医”计划,放宽学历年龄限制,2024年定向招聘医学毕业生1549人,免费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775人(本科374人,专科401人),将249名大学生村医纳入编制。同时建立“县级医师下沉”机制,累计派驻2580名中级以上医师至乡镇卫生院,开展新技术574项,服务患者33.47万人次。下沉人员享受“双绩效+补贴”政策,激发工作积极性。
便捷医疗触手可及
医共体建设让群众就医体验显著改善:全省96%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工作日延时和节假日门诊,98%开展慢病长处方服务,92%实现预防接种分时段预约和周末疫苗接种服务。家庭医生签约重点人群覆盖率超8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及四种慢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标。全省91%的行政村纳入医保定点,方便群众“家门口”报销。
年底90%县域达标“紧密型”
下一步,陕西将深化“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建设,聚焦国家“紧密型、同质化、促分工、提效能、保健康”5个维度的监测指标。扩大紧密型医共体覆盖,加强数据分析指导;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等共享中心;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医共体逐步落实医保基金“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负担”;强化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扩大常见病用药种类;推广安康经验,年底力争90%以上县(市、区)达到“紧密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