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死后,其弟宋太宗赵光义对待他家人的方式,实在令人诟病。赵匡胤的妻儿皆未得善终。

赵匡胤一生有三任皇后。第一任皇后贺氏,是其结发妻子,相传是唐代名臣贺知章的后人。后晋开运元年,贺氏嫁给年仅18 的赵匡胤。二人感情甚笃,共育有三子二女。三个儿子分别是滕王赵德秀、燕懿王赵德昭、舒王赵德林。可惜,赵德秀与赵德林早夭,仅有赵德昭长大成人。贺氏在宋朝开国前便已离世,年仅 30 岁。赵匡胤登基后,追封这位发妻为孝惠皇后。

赵匡胤的第二任皇后王氏,于原配贺氏去世后的后周显德五年嫁入。起初她为妾,后被扶正为妻。王氏颇为旺夫,她嫁给赵匡胤之时,正值赵匡胤事业步入上升期。后周显德六年,赵匡胤被周世宗柴荣提拔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



当时柴荣已病入膏肓,临终前指望赵匡胤辅佐幼主,却未曾料到赵匡胤恩将仇报。一年后,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氏也从赵匡胤的继室成为宋王朝的开国皇后。王皇后为赵匡胤生下一子二女,其中儿子赵德芳,便是后来戏曲演义中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佞臣的 “八贤王” 原型。然而,王皇后虽旺夫,却未能长久,仅做了三年皇后,便在乾德元年去世,年仅22岁,被赵匡胤追封为孝明皇后。

赵匡胤并非好色之君,后宫嫔妃数量不多。王皇后去世后,他并未急于续弦,直至五年后,才迎娶了第三任皇后宋氏。宋氏是洛阳人,出身显赫,其父宋延渥,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外孙,后来迎娶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女永宁公主,成为后汉驸马。

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到了后周,宋延渥因征战淮南有功,官至武信军节度使。北宋建立后,宋延渥官职进一步提升,被授予推忠保义功臣的荣誉称号。北宋建隆三年,16岁的宋氏随母亲前往开封,入宫朝见时,被赵匡胤一眼相中。次年,宋氏被赵匡胤册立为第三任皇后。此时赵匡胤已42岁,而他的岳父宋延渥仅比他大一岁,二人瞬间由平辈变为翁婿关系。



虽说赵匡胤与宋氏是老夫少妻,但夫妻关系颇为和谐。宋氏生性温柔端庄,自幼接受良好教育,知书达理。据《宋史》记载,赵匡胤每次下朝,宋氏都会亲自迎接他回宫,二人恩爱非常。美中不足的是,宋氏未能为赵匡胤生下儿子,因此赵匡胤始终只有原配贺氏所生的长子赵德昭,以及王皇后所生的次子赵德芳两个儿子。在没有亲生子女的情况下,宋氏只能尽力与赵匡胤的两个儿子搞好关系,尽到继母的责任。不过尴尬的是,宋氏年纪过小,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比她还大一岁,只有次子赵德芳比她小七岁,所以宋氏平时只能与年龄比自己小的赵德芳更为亲近,以免与赵德昭传出不当绯闻。

可惜的是宋皇后的幸福时光也未能长久。不久之后,赵匡胤便突然驾崩。关于他的死因,最为著名的便是 “烛影斧声” 的典故。据说赵匡胤去世当晚,有人看到他的弟弟赵光义与他同在屋内,突然有一人挥动玉斧,随后赵匡胤便驾崩了。当然,电视剧《包青天》中先帝重臣手持各种玉石兵器的情节,如大金锤、金鞭金棒等,猜测其为杀害赵匡胤凶器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烛影斧声” 也只是民间传闻。



实际上,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赵匡胤传位给弟弟赵光义的意图较为明显。在五代十国那种动荡不安的环境下,皇帝们性命朝不保夕,赵匡胤难以确保大宋未来的稳定,立年幼的太子并不现实,将成年的弟弟作为接班人是较为稳妥的选择。

当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拥有亲王爵位且兼任开封府尹的,基本都会成为皇位继承人。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已封晋王,同时兼任开封府尹,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仅担任挂名的防御使。如此看来,赵光义作为内定接班人似乎顺理成章。然而,这层关系始终未正式确定,且赵匡胤的去世极为突然。此时,最为着急的当属宋皇后,毕竟若赵匡胤的儿子继位,她便能成为皇太后;若赵光义继位,她的处境将十分尴尬,更何况还有赵光义与小周后之间的不堪传闻。



两相比较,她更希望与自己关系亲近的小儿子赵德芳继位,这样自己便能安稳度日。于是,在赵匡胤去世当晚,宋皇后命令侍奉赵匡胤的首领太监王继恩出宫,去请赵德芳入宫继承皇位。但她万万没想到,王继恩却早已被赵光义收买。王继恩出宫后并未去找赵德芳,而是径直前往赵光义处。当宋皇后看到赵光义入宫的那一刻,瞬间绝望。

据《宋史纪事本末》记载,宋皇后见到赵光义进来时,先是惊愕,随后认命,主动称呼赵光义为 “官家”,表明自己与赵匡胤两个儿子的命运都将仰仗他。“官家” 在当时是对皇帝的尊称,宋皇后此举意味着承认了赵光义登基的事实。

赵光义对于宋皇后企图另立储君的行为自然极为不满。登基后,他将宋皇后幽禁于西宫,宋皇后去世后,赵光义不仅禁止大臣为其服丧,还不许她的棺椁停留在皇宫,直接将其送往寺庙,并且不允许她与赵匡胤合葬,神主牌位也不能放入太庙。当时有大臣看不下去,上书赵光义,请求他善待先帝皇后,结果赵光义直接将此人贬至滁州,此后便无人再敢为宋皇后发声。直到宋神宗年间,神宗皇帝出于同情,才将宋皇后的牌位放入太庙。



赵光义不仅对宋皇后刻薄,对自己的两个侄子以及亲弟弟也毫不留情。宋朝初期皇位继承存在一个“金匮之盟”的说法。相传赵匡胤的母亲曾对他说,他夺取天下的手段不太光彩,欺负了老领导的孤儿寡母,恐遭报应,为避免老赵家日后遭殃,建议他在感觉自己大限将至时,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赵光义之后再传给弟弟赵廷美,待哥仨都去世后,再将皇位传给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这个盟约被写下来放在金匮之中,故而称为 “金匮之盟”。这个说法是由宋太宗赵光义自己透露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登基的合法性。

但不久之后,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的弟弟赵廷美便莫名被赶出京城,最终死在房州。紧接着赵匡胤的大儿子赵德昭。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亲征辽国,在高梁河之战中宋军大败,赵光义与大军失散,众人以为皇帝已死,便打算拥立赵德昭为帝。没想到赵光义坐着驴车回来了,得知众人想另立新君后,赵光义大为恼火。因战败赵光义未对大军进行赏赐,赵德昭认为此举不妥,毕竟大家出征是为了获取赏赐,不应克扣。没想到赵光义当场翻脸,称等赵德昭做了皇帝再来做主。这句话直接将赵德昭吓得魂飞魄散,回宫后便拔剑自刎。

赵光义得知侄子自杀后,佯装悲痛。至于赵匡胤的最后一个儿子赵德芳,《宋史》记载他是在睡梦中去世,这种说法显然很离谱!就这样,在清除了所有可能威胁皇位的障碍后,赵光义顺利地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虽然赵匡胤的死未必是赵光义所为,但赵光义的种种行为,难免不让宋朝的百姓怀疑他的皇位来路不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