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死于1688年,330多年过去了,不料她的绯闻却传到了2025年!到底是什么样的绯闻,而主人公又是谁?为何能传到至今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在1688年1月27日,有一个叫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的蒙古老太太,走完了75年的美好时光,整个大清帝国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而这个去世的老太太她并不是别人,正是康熙皇帝的祖母,用俗话说就是“奶奶”的意思。后世人们根据这位老太太的谥号,都叫她孝庄太后。
在她临死之前,布木布泰也就是孝庄轻轻抚摸着康熙的手说道:“我放不下你的皇父,还有你,因此一直不忍心离开…”
然而在孝庄太后死后,康熙帝并没有安葬孝庄太后,而是将孝庄太后生前居住过的一座宫殿拆除,并且将这里重新布置,最终将孝庄的棺椁运到顺治帝的陵墓风水墙外,然后再此重陵墓,后世人称为“暂安奉殿”,而孝庄太后便在此处长眠。
而在37年之后,孝庄太后的棺椁才被葬入地下宫殿,被后世称为“昭西陵”。
而昭西陵与孝庄太后的丈夫,也就是皇太极,下葬的盛京昭陵,有着几百公里之远。
而此次孝庄太后的下葬却被人们四处传开来,民间都在传,当年的孝庄从蒙古入关之后,曾经嫁给了皇太极的弟弟,也就是摄政王多尔衮,因此在孝庄死后,才不敢和皇太极葬在一起。
而在临死之前孝庄才对着康熙说,不忍离儿孙太远这样的话,最终被留在了清东陵。
至今为止,330多年过去了,只不过世人仍然在背后议论,孝庄太后当年和多尔衮的绯闻!
只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辅佐两任少年皇帝的孝庄太后,却是一个妥妥的女强人。
皇太极生平有15个后妃,而孝庄太后只是其中一员,在孝庄13岁之时便下嫁给了皇太极,当时皇太极已经有3个后妃。而让人乍舌的是当时皇太极其中一个后妃便是孝庄太后的亲姑姑,也就是后来的孝端。
如果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孝庄太后就是嫁给了自己的亲姑父,倘若在现今,肯定要被无数人骂惨!
无独有偶,当时孝庄还有一个姐姐叫海兰珠也就是后来的宸妃,也下嫁给了皇太极,如果在当今社会一样会遭来非议。
说起来就是姑侄三人伺候同一个人,这种婚姻观念在当时汉人社会早就被世人所不齿,算得上是违背人伦道德。
只不过在当时的蒙古还有满族来说,根本不拿这个当禁忌,只要男女双方愿意即可,辈分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在古代,对于女人来说他们的婚姻大多数都由不得她们自己。这也像孝庄太后一样,他们之所以姑侄三人下嫁给皇太极,其中就是部族间的婚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接着往下看…
众所周知,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便开始联合蒙古部落,打算进攻明朝。而当时的孝庄出身的部族正是蒙古部落。由于靠近女真部落,因此也是和努尔哈赤最早建立军事联盟的部落。
根据史料统计,在清朝入关之前,蒙古族和满族皇室有着30余次联姻,其中有20多个女性下嫁给满族皇室。同样的道理也有10余位满族皇室女性下嫁给蒙古族。
1636年,皇太极称帝,建立大清国。随后建立皇宫制度,当时在皇太极15个后妃之中,只有5个妃子有着独立的宫殿,在历史上被称之为五宫制。而孝庄姑侄三人便是这五宫制的成员,而孝端位居正宫,由此看来,蒙古族和满族是有着某种利益关系的。
作为蒙古的代表联姻对象,孝庄可谓是身不由己。
1637年,宸妃生下一个男孩,也就是皇太极第8子,只不过在1年之后,这个小孩不幸去世,后来孝庄也生下了爱新觉罗·福临,也就是皇太极第9子。自此之后,孝庄再未生育,而宸妃则在1641年去世。
1642年,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被俘后,宁死不降,后来民间在传说当时是孝庄以美色相诱,用人参汤等诱人的言语,最终说服了洪承畴投降大清帝国,这便是孝庄当时在民间的绯闻。
而事实上,知道历史制度的看官朋友都知道,在当时来说一个女人不可能会参与军事或者是政治之中。而皇太极在位之时,孝庄太后想要参政的机会几乎为零。
然而世人却根据孝庄太后在顺治帝,康熙两个朝代的作为来看,觉得孝庄太后太过厉害。因此便由此烦乱推断,孝庄太皇太极在位期间,也会不甘寂寞,为了打天下,不惜做出出格之事。然而,这些事情基本都是民间的胡说八道。
只不过,当时不少人觉得孝庄能力太强,因此便第一时间拿她的姿色,来做文章,表面是表扬她,实则大有深义。
根据史料记载,孝庄天资聪慧,“无它好,独嗜图史”。
什么意思呢?非常简单,孝庄太后非常热爱读书,更喜欢读历史书。
1643年,一个噩耗突然传来,皇太极在清军入关之前突然猝死,并且没有指定相应的接班人,这也使得八旗内部相互争夺的核心爆点。
只不过,最终的结果却是以孝庄的儿子,当时年仅6岁的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帝继承皇太极的位置。
而与此同时,不少史学家却认为最终是孝庄太后成为人生赢家,在背后肯定施展了不少手段,和不少见不得人的勾当,与此同时孝庄太后的绯闻,又再一次升级。
当时社会上,都在猜测她和同样30岁出头的皇太极之弟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摄政王多尔衮,有着不可切分的秘密。因此,得到多尔衮的支持,这才使得福临继位,登上大位。
然而事实上,从当时的八旗制度来仔细分析,各旗为了各自的利益都会推举自己的旗主为皇位继承人,因此如果是福临继位,绝对事情另有他因。
而根据清史学家商鸿逵分析,在皇太极死后,睿亲王多尔衮和他的长子、肃亲王豪格都正当盛年,这两人算是最合适的皇位人选。
豪格有皇太极生前的两黄旗和正蓝旗的支持,多尔衮则有两白旗的支持,而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势力最弱,因此最终的话语权便落到了礼亲王代善的身上。
代善乃是皇太极之兄长,早年推脱皇位不就,因此在八旗之中有着非常高的声望。当代善听闻众人打算让多尔衮就位,代善没有明确发言,而在此时,多尔衮知道只要代善不支持,他很难担当皇位。
于是便提出了一个策略,那就是让皇太极之子,也就是福临继承皇位。一来可以让豪格取消争夺皇位,二来幼主继位,需要辅佐,自然就需要他多尔衮摄政。
果然,在这个方案提出来之后,得到了八旗的支持。而福临也顺利成为大清入关之后的第一任皇帝,也就是后来的顺治帝。
只不过在福临登上皇位之时,孝庄太后的绯闻再次被升华。
世人都在说,之所以福临会登上皇位,乃是孝庄太后是和多尔衮发展感情促成的结果。
然而事实上却不是这样,在皇太极11个儿子之中,只有孝庄所生福临,还有麟趾宫贵妃所生的十一子有机会登上皇位。
只不过,麟趾宫贵妃的身份相当尴尬,她本是满洲的政敌,察哈尔蒙古林丹汗的妃子,因此对于她的身份,也就直接排除了他儿子登上皇位的可能。
也就是说,在皇太极11个儿子之中,也就只有福临是唯一的合适人选。
而在多尔衮摄政的7年时间里,他的个人威望,包括权力,也都达到了顶峰。多尔衮将政治对手豪格幽禁致死,由此一来,多尔衮权倾天下,但实际上多尔衮就是大清皇权的唯一代理人。
而真正的操刀人仍然是顺治帝福临,在1650年,也就是多尔衮去世的这一年,江南地区再次传出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的绯闻!并且还有一首诗流传于天下。
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从这首诗之中便能清晰的发现,诗中内容说的其实就是孝庄太后所住的宫殿叫慈宁宫,在慈宁宫举办婚礼的场景,这件事情在当时传得是沸沸扬扬。
在当时来说,多尔衮被尊为“皇父摄政王”,从这外称号来说,孝庄有可能下嫁了。因此,福临才尊称多尔衮为皇父。
而这一连串证据,几乎坐实了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的事实。然而孟森和郑天挺等著名史学家则认定孝庄下嫁绯闻纯属子虚乌有。
原因也非常简单,当年散布谣言的张煌言是反清志士,而上述流传诗,正是根据传闻而嘲讽清朝的人伦。
史料记载,孝庄居住的慈宁宫,在1653年才修建完毕,由此来看,孝庄太后至少也是在1653年之后才搬进去居住。因此不可能出现在此前就在这里举办婚礼的场景…
而在顺治七年冬天,39岁的多尔衮去世。
这一年顺治13岁,因此大部分决定很有可能是孝庄太后决定,在多尔衮去世之后,他的灵柩运回北京,顺治先是下诏为他举行国葬,接着下令从他的王府里收缴回玉玺,10多天后便宣布亲政。这一系列的操作,背后肯定离不开顺治帝母亲也就是孝庄太后的帮助。
而在2个月之后,多尔衮被剥夺皇父封号,而在这个过程中,孝庄雷厉风行,迅速帮助顺治帝树立了权威,成为真正皇权的掌舵人。
而与此同时,整个朝廷才发现,原来一直沉默不语的孝庄太后,竟然处事是如此的雷厉风行,确实是不一般的人物。
而在顺治在位期间,也曾多次和蒙古联姻,包括顺治的两名皇后,都是来自于孝庄的侄女和侄孙女。
除此之外,孝庄太后还通过婚姻笼络一些权臣,以此来帮助顺治坐稳皇位宝座。
而对于当时手握重兵的几个汉王包括,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孝庄太后均以联姻方式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控制。
只不过顺治对于母亲孝庄,通过政治婚姻来实现某种目的和手段也表示否定。原因非常简单,顺治帝对于来自蒙古的两位皇帝并不喜欢,而他喜欢之人正是其弟遗孀董鄂妃。然而,孝庄并不以为然,也不支持。
1660年,董鄂妃早逝。后来顺治帝心灰意冷,次年顺治帝感染天花,最终病死,年仅24岁。
后来孝庄太后在顺治葬礼上非常伤心,但是此时的孝庄太后,来不及悲伤,因为她面对的还有整个大清国。大清再次面临权力交接,孝庄在和亲王们一再商议之后,决定由年仅8岁的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帝即位。
当时孝庄给出的理由也非常简单,玄烨已经感染过天花,已经具备免疫能力。
其次孝庄当时颁布了顺治帝遗诏,诏令相对“诡异”。
在遗诏之中,数落了顺治在位以来,清廷汉化等10多条罪状,而这些罪状,貌似是出自孝庄之口,孝庄打算借着儿子顺治帝临死之前的改过,来忏悔自己的行为。
从这里可以看出,此时48岁的孝庄太后,的确有着过人的魅力和刚烈的性格。
在孙子玄烨登位之后,孝庄从皇太后变成了太皇太后,继而帮助康熙统治天下,并且帮助康熙处理危机事务。
而终其一生,孝庄太后是一个既能隐忍又有魄力、同时能退能伸的政治家高手,他辅佐两任皇帝,协助大清帝国渡过危机,不管绯闻的真与假,也否定不了孝庄太后的付出,但无损于孝庄太后的美名。
对于此,各位看官朋友如何看待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声明:本文图片素材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笔者,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