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著名指挥家尼古劳斯·哈农库特的《声音的言说:通往音乐理解的崭新之路》是一本关于早期音乐理解和演奏的里程碑式著作。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巴洛克和古典时期音乐语言和风格的深刻洞察,更刷新了我们对音乐的本质和价值的传统观念。

哈农库特认为,音乐是“声音的语言”,它能够表达情感、描绘画面、讲述故事,甚至进行哲学思考。他强调,要真正理解早期音乐,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时期音乐语言和风格特点。例如,他详细阐述了巴洛克音乐中“吐字发音”和“音准”的重要性,并指出这些元素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的。连接巴洛克演奏艺术和古典音乐演奏艺术最重要的实践,就是对倚音的正确理解。他还强调了“音型语汇”在巴洛克音乐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音型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哈农库特对当代音乐生活持严厉的批判态度。他认为,现代音乐常常被视为生活中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失去了其原本的重要性和深度。他呼吁音乐家们重新思考音乐的普及教育,并鼓励听众们以全新的眼光去欣赏和理解早期音乐作品。

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音乐理论和演奏技巧的著作,更是一部关于音乐哲学和人文关怀的著作。它启发我们思考音乐的本质和目的,以及音乐在人类生活中的角色。它鼓励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探索和欣赏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并以新的方式去理解和体验音乐的魅力。这是一本值得所有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深入阅读的著作。它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早期音乐,并重新发现音乐的力量和意义。

《声音的言说》试读

音乐的重要意义在过去两百年里加速转变,同时改变的还有人们对所处时代音乐的看法——甚至是那些普遍意义上的艺术观点。人们认为,既然音乐是生活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那它就只能来自当下。音乐是对不可言谈之物的鲜活表达方式,所以只有产生它的时代才能真正理解它。音乐改变人们,改变听众,也改变音乐家。如同人们不断建造新的房屋一样,音乐也必须不断地被重新创造,就像新楼不断被盖起。那是为了适应人不断更新的生活方式与精神状态。就此意义来说,对于过往时代的音乐(我们在这里不如称之为“早期音乐”),我们大概无法懂得,也不再需要,只不过,还是时常为它高度的艺术完整性而惊叹。


《音乐之声》剧照

自从音乐不再是我们生活的中心,其他一切亦随之改变。只是作为生活装饰品的音乐,最重要的功能一如既往——悦耳动听。起码,绝不能打扰我们、惊吓我们。现代音乐在这点上无法满足这个需求,因为每一种艺术,它或多或少都真实反映了它所处时代的精神面貌。如果对我们的精神状态做一番诚实的、毫无保留的探讨,便会发觉,其中不可能只有美善;艺术必然侵入我们的生活,打搅我们。所以矛盾出现了:因为此时的艺术会侵扰我们,换句话说,它不得不侵扰我们,而我们也必然想逃离现代艺术;但人们不希望有什么探讨和剖析,只想要能帮助我们从烦心的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的美好慰藉。艺术,尤其是音乐艺术,素来以纯粹装饰为目的,这一定位的形成,出发点也多少与此类似。于是,人们皆重新转向过去的艺术,比如早期音乐,因为他们可以在此找到所渴望的美与和谐。


《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剧照

在我看来,现在的人对早期音乐的这种“转向”,是由于一系列明显误解造成的(我这里所说的早期音乐,是指一切先于我们这个时代所创作出来的音乐)。我们永远有对更多“美”的音乐的渴求,因为当下的时代显然无法给予我们足够多。不过,仅仅是“美”的音乐,它从未存在过。“美”只是任何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当我们绕过或无视其他部分时,才可能将之作为决定性的标准。只有当我们不再能够或者愿意将音乐作为一个整体去理解时,才可能将音乐的整体缩减到仅剩“美”的程度,与此同时,音乐也将被磨得光滑平整。自从音乐被降格至生活中可爱的装饰品,我们就不再可能理解作为整体的早期音乐——那是最初被人称作“音乐”的全部——因为它们无法在美学的维度上去删减省略。这就是我们现在似乎毫无出路的状况。假使我们仍相信音乐中存在着不断变化的力量,并目睹我们这个时代普遍的精神状况已将音乐从中心位置推至边缘——从“打动人心”到“愉悦动听”——抱歉,对此我们实在无法满意。真的,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们的艺术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我会立即放弃从事音乐工作。


《声音的言说》实拍图

我怀着越来越大的希望,相信所有人都会很快意识到,不能放弃音乐。我之前所说的对音乐不带理解的删减就是放弃。我们能从蒙特威尔第、巴赫和莫扎特的音乐中获得力量和慰藉。我们越是努力深入和广泛理解这些音乐,就越会明白,其中所包含的内容远远超过纯粹“美”的范畴。音乐用丰富的语言启发我们,打动我们。最终,我们必须通过对蒙特威尔第、巴赫、莫扎特的音乐的理解,重新找到我们当代的音乐。它应当说着我们时代的语言,并且继续传承着我们的文化。不正是因为音乐不再能介入生活,这个时代才变得如此不和谐与可怕吗?莫非我们的想象力已退化到了令人羞愧的地步,退化到了仅仅会使用“可言说”的语言了?


《音乐之声》剧照

如果爱因斯坦不会拉小提琴,他会怎样思考?他会发现什么?只有最具想象力的灵魂,才能提出天马行空般的假设。最后,这些大胆的假设不也被严密的科学逻辑证明了吗?

音乐被减损到只剩下“美”与普遍可以被理解的基准,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并不奇怪。历史上曾有好几个时期,都尝试过将音乐简化到只剩下情感表达,以便让大众都能听懂。结果,每一个尝试都失败了,还导致音乐发展出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毕竟,要么将音乐削降至原始状态,要么每个人都学习音乐的语言,否则就不可能达到最普遍广泛的音乐性理解。

(*本文节选自《声音的言说》第一章)

【作者简介】

尼古劳斯·哈农库特Nikolaus Harnoncourt,1929-2016),奥地利著名指挥家。他1929 年生于柏林,1953年成立维也纳古乐合奏团(Concentus Musicus Wien),带领该团参加多次音乐会巡演,并录制了许多优秀唱片。他与让-皮耶尔·彭内尔一起,在苏黎世歌剧院通过实践演奏,树立了多部蒙特威尔第和莫扎特经典作品的演奏典范。1981 年,他与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合作,录制了所有莫扎特交响曲。自1972 年以来,他一直担任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的教授。1980年,由于他被公认的在音乐新理解方面所作的国际性贡献,而被授予伊拉斯谟奖。自1983年以来,他还一直是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艺术学院成员。

【译者简介】

崔红霞,德国巴洛克小提琴博士,四川音乐学院管弦系教师,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音乐研究中心(四川音乐学院)兼职研究员。曾在世界顶级乐团“德国弗莱堡古乐团”中演奏多年。曾参演法国艾克斯-普罗旺斯歌剧节、林肯音乐厅莫扎特音乐节、惠灵顿音乐节、香港艺术节、亨德尔音乐节等国际一流音乐节。参与录制的古典专辑海顿《创世纪》获53届格莱美奖,巴赫的《约翰受难曲》获回声音乐古典奖。2022年8月出版发行《崔红霞巴赫小提琴无伴奏BWV1001-1006》专辑。

马毅,副研究员,就职于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音乐研究中心(四川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音乐美学、美育,四川省文旅专家、首批四川省国际传播专家。学术专著6部,发表论文38篇,承担和研究省部级等各级课题项目20多项。在中国最大的电子知识平台“得到大学”输出《美育践行者思维模型》的知识产品。担任《音乐美育理论、实践、传播》课题项目负责人,策划了“美是路标——成都最美音乐美育季”等活动。

【相关图书】


(点击图片可购买)

《声音的言说:通往音乐理解的崭新之路》

[奥]尼古劳斯·哈农库特 / 著

2024年11月出版

广东人民出版社·乐府文化

《声音的言说:通往音乐理解的崭新之路》是奥地利著名指挥家尼古劳斯·哈农库特的一本关于早期音乐理解和演奏的里程碑式著作,他探讨了如何理解和演奏早期音乐(特别是巴洛克和古典时期的音乐),也更新了我们对音乐的本质和价值的传统观念。哈农库特认为,音乐是“声音的语言”,它能够表达情感、描绘画面、讲述故事,甚至进行哲学思考。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演奏早期音乐,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时期的音乐语言和风格特点。同时,音乐家应该像学习外语一样学习不同时期的音乐语言,并努力将作品背后的意义表达出来。他还强调,音乐表演需要音乐家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想象力,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只有真正理解音乐,才能将其魅力传达给听众。

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音乐理论和演奏技巧的著作,更是一部关于音乐哲学和人文关怀的著作。它启发我们思考音乐的本质和目的,以及音乐在人类生活中的角色,鼓励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探索和欣赏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并以新的方式去理解和体验音乐的魅力,是一本值得所有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深入阅读的著作。它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早期音乐,并重新发现音乐的力量和意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