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盛方颐

盛方颐是晚清巨富盛宣怀的小女儿,她小时候几乎不用自己迈步,身边总有人抱着她走。只要她开口要什么,父母总会第一时间满足她的需求,生活奢侈到了极致。

从她出生那天起,这种无条件的宠爱就一直伴随着她。盛宣怀深谙商场与官场的复杂规则,却对如何教育子女一窍不通。

他对盛方颐的关心更多体现在物质上的给予和生活上的保护,而不是教导她如何去应对人生的挑战。

萧夫人信奉佛教,觉得一切皆有定数,因此对女儿的教育显得听天由命,甚至有些放任自流。在这种环境下,盛方颐成长为一个从未经历过任何挫折的女孩。



她的日子被安排得井井有条,吃穿用度从不短缺,甚至连一点小麻烦都不需要自己动手处理。

偶尔,盛宣怀也会察觉到女儿身上的一些问题,比如她对小事的不满会持续很长时间,但他总觉得家族产业足够庞大,足以保障她一生无忧,所以并未采取任何行动。

这样的溺爱让盛方颐的性格逐渐形成,表面上看起来温顺,内心却有一股倔强劲儿。在小时候,这种倔强还不太明显,毕竟所有事情都顺着她的心意来。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性格开始显现出潜在的问题。她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从未学会如何面对不如意的事情。



父母的过度呵护让她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她对感情寄予了过多的期待。在她看来,物质上的富裕是理所当然的,而情感上的依赖则成了生活的重心。

盛宣怀去世后,萧夫人分到了不少家产,继续用这些财富宠着女儿,甚至比以前更加变本加厉。

尽管生活依然奢华,但盛方颐的内心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坚强,反而更加依赖外界带来的满足感。这种依赖在她长大后逐渐演变成一种难以逆转的性格缺陷。

盛方颐的童年没有留下任何需要自己努力的记忆,她被父母保护得太周全,以至于对生活的艰辛毫无概念。



虽然盛宣怀意识到宠爱可能带来的隐患,但他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方式。他晚年更关注享受天伦之乐,而不是培养女儿的独立性。

萧夫人则完全听天由命,认为女儿的未来有家产支撑就够了。这种教育方式让盛方颐的成长缺少了必要的磨砺。

她从未学会如何处理挫折,也从未想过物质上的保障有一天会消失。在她眼中,生活就应该像父母给她的那样——一切都现成,一切都顺遂。

这样的观念在她成年后成为她面对现实的最大障碍。



盛方颐姐妹(左为盛方颐;右为盛爱颐)

长大后的盛方颐遇到了彭震鸣,一个家境普通的戏曲爱好者。彭震鸣的外公曾是江南首富周扶九,但到了他这一代,周家早已没落。

他靠着舅舅周筠光的资助,开着豪车出入社交场合,这才有了结识盛方颐的机会。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但萧夫人并不看好这段感情。

她认为彭震鸣没有正经事业,整天沉迷唱戏,家境也配不上盛家。然而,盛方颐认定了这个人,坚决要跟他在一起。她的倔强性格在这时候显露无遗,即便母亲反对,她也不肯退让。

萧夫人拗不过女儿,只好同意,但要求彭震鸣拜舅舅为干爹,并在高档饭店举办婚礼。



彭震鸣的舅舅卖了一些首饰凑钱办了婚事,而萧夫人则拿出积蓄为他们盖了花园洋房,还送了几处房产供他们收租生活。

婚姻的起点看似美好,但萧夫人还为他们配了私人轿车,车牌寓意着两人的结合。然而,这种安逸的生活并没有让婚姻走上正轨。

彭震鸣本就不是一个踏实的人,结婚后不久,他就厌倦了平淡的日子。他长相不错,又喜欢交际,很快就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

当盛方颐发现丈夫夜不归宿时,心里充满了失落。她把感情看得比什么都重,丈夫的行为让她觉得整个世界都变得灰暗。



她试图约束对方,可彭震鸣根本不听,反而变本加厉。后来,他还迷上了赌博,家里的钱被他挥霍得越来越多。

盛方颐终于明白母亲当初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但她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为了逃避痛苦,她开始吸食鸦片,想借此让自己麻木。

吸食鸦片后,盛方颐的生活彻底变了样。她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沉浸在烟雾中,连家里的事情都不再过问。孩子受伤了,她也只是让佣人处理,自己连下楼看一眼的力气都没有。感情上的打击让她对一切失去了兴趣,鸦片成了她唯一的精神支柱。



彭震鸣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他继续在外面挥霍,把家里值钱的东西拿去变卖。萧夫人去世后,他们失去了经济来源,日子一天比一天艰难。

花园洋房被卖掉后,他们搬到了一处简陋的房子,后来又几经辗转,最后只能租房住。家里的房子越来越小,生活却没有一点起色。

盛方颐的鸦片瘾越来越重,身体也垮了。她瘦得只剩皮包骨,牙齿掉了大半,整个人看起来像是被抽干了生气。

盛方颐的堕落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她的性格缺陷在童年时就已经埋下了种子,而婚姻的失败只是让这些缺陷彻底暴露出来。



她从未学会如何面对困境,也从未想过要为生活承担责任。在她眼里,感情的失败就等于人生的终结。她把所有的痛苦都归咎于彭震鸣,却从未反思自己的选择和应对方式。鸦片成了她逃避现实的工具,但也加速了她的毁灭。

彭震鸣的行为无疑加剧了她的痛苦,但她自身的脆弱同样是悲剧的重要原因。她习惯了被保护,习惯了一切都有人安排好,一旦失去了这些,她就完全失去了方向。

经济状况的恶化让盛方颐的生活更加艰难,萧夫人留下的家产被彭震鸣挥霍殆尽。他们从花园洋房搬到简陋的里弄,再到最后租住的小房子,生活水平一落千丈。



盛方颐却始终不肯放弃鸦片,哪怕家里已经入不敷出。她把鸦片看作最后的依靠,认为没有它,生活就没有任何意义。

1949年,上海解放后,政府开始禁烟。盛方颐的烟瘾已经到了离不开的地步,她无法想象没有鸦片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在恐惧和绝望中,她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那天晚上,她把剩下的鸦片都吃了下去,躺在床上静静地离开,年仅47岁。

她的死没有惊动太多人,仿佛只是她悲剧人生中的一个无声句点。盛方颐的死并不是她命运的终点,而是她整个人生轨迹的必然结果。



她的童年被父母的宠爱填满,却也因此失去了面对现实的能力。她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上,彭震鸣的不负责任只是加速了崩塌的过程。

她的倔强让她无法妥协,她的脆弱让她选择了逃避。鸦片成了她最后的寄托,却也成了她走向终点的推手。

她的生活从奢华到破败,从希望到绝望,每一步都在印证着她性格中的缺陷。她的死是她无法承受现实的体现,也是她从未学会成长的证明。

盛方颐走后,彭震鸣的日子也没能好起来。他在穷困中挣扎了几年,后来因为经济问题被送去劳改,无法承受这样的生活,他最终选择了上吊自杀。



盛方颐的姐姐盛爱颐得知这一切时,心里五味杂陈。她们姐妹小时候感情很好,可各自的命运却完全不同。

盛爱颐经历过感情的挫折,却挺了过来,而盛方颐却始终走不出童年留下的影子。那份宠爱曾经是她最大的幸福,却也成了她无法承受的重担。

盛爱颐比妹妹更懂得如何面对现实,而盛方颐却在现实面前彻底迷失。

盛方颐的故事从童年开始就带着悲剧的影子。她的父母给了她一切,却忘了教她如何面对失去。她的性格在宠爱中成型,却在挫折中崩塌。



她的婚姻给了她短暂的希望,却最终将她推向深渊。她的选择让她一步步走向终点,而她的终点又影响了身边的人。彭震鸣的结局同样是这段婚姻的延续,他的挥霍和不负责任不仅毁了盛方颐,也毁了自己。

盛方颐的人生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宠爱与责任之间的微妙关系,也映照出性格与命运的紧密联系。她的故事没有戏剧化的转折,却在平淡中透露出深刻的因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