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据云南省纪委监委消息,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杨洪波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已主动投案。
这一消息将公众视线再次拉回三年前的“云南昆明晋宁长腰山过度开发严重影响滇池生态系统完整性”事件。
2022年2月,作为时任云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后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的杨洪波因该事件被诫勉问责。如今其主动投案,正接受云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从“生态卫士”到“水泥推手”
根据个人履历,1961年11月出生于云南省剑川县的杨洪波,职业生涯始于剑川县二中任教。
此后,他先后在大理州、文山州等地工作,并担任过临沧市委书记、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委书记等职。
2015年10月,他获任云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其间,还担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直至2021年8月卸任后,他被聘任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直到主动投案。
杨洪波被诫勉问责,与“古滇名城”项目有密切的关系。
“古滇名城”项目起始于2012年11月,是长腰山区域的建筑项目,由于长期侵占滇池生态保护区,并强征农田,引起当地群众强烈不满。
2016年到2020年期间,中央先后针对滇池生态环境保护一事展开督察,但“古滇名城”项目非但没有停止,反而规模越来越大。几年间,长腰山90%以上区域挤满了密密麻麻的楼房,整个山体被钢筋水泥包裹得严严实实,基本丧失了生态涵养功能,长腰山变成了“水泥山”。
2021年4月,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云南省。一个月后,生态环境部公开通报昆明晋宁长腰山过度开发严重影响滇池生态系统完整性问题。通报称,围绕滇池“环湖开发”“贴线开发”现象突出,长腰山区域被房地产开发项目蚕食,部分项目直接侵占滇池保护区,挤占了滇池生态空间。
生态环境部在通报时指出,当地党委、政府政治站位不高,在滇池保护治理上态度不坚决、行动打折扣,标准不高、要求不严,只算小账、不算大账,只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没有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没有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滇池。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此后,根据云南省委统一安排部署,云南省纪委监委对“古滇名城”长腰山片区以及滇池南湾未来城五渔邨项目违规违建问题以事立案、直查直办,深挖细查违规违建背后的责任、作风、腐败等问题。
2022年2月,经云南省委批准,云南省纪委监委决定对问题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其中就包括杨洪波。
据公开信息,在当地执政期间,杨洪波曾在招商会签下滇池治理大单,后来却成为滇池畔的违纪违法者。
前后任的“利益共谋”
与杨洪波的仕途轨迹相关的还有昆明市委原副书记、市长王喜良。
同样是在2022年2月的通报中,时任云南省人大财经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王喜良被留党察看二年、政务撤职处分,降为二级调研员。
公开资料显示,王喜良出生于1963年12月,曾任曲靖市副市长,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发改委副主任、主任等职,2016年1月任昆明市市长。2021年1月起任云南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24年4月,王喜良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云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杨洪波和王喜良两人同为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前后任主任,却先后为“古滇名城”项目“开绿灯”。
“古滇名城”项目当时为何如此“肆无忌惮”?
据媒体公开报道,这个项目是时任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主政云南期间提出的10大旅游景点之一,他曾多次为自己的“政绩工程”站台,并参加了项目的奠基仪式。
2019年,从全国人大原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任上退休一年多的秦光荣主动投案,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21年1月,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秦光荣受贿案,对被告人秦光荣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五十万元。
秦光荣曾是王喜良极力攀附的人。
2025年1月14日晚,云南省纪委监委宣传部与云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电视专题片《纵深推进》第二集《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播出。
专题片披露,王喜良通过原云南城投党委书记、董事长许雷介绍,攀附上秦光荣。尝到甜头后,他开始醉心于搞“江湖”、进“圈子”,从混乱的政商关系中寻找所谓“温情”,敛财超4000万元。
当面对组织调查时,“两次违纪受处分后仍不悔改”的王喜良还心存侥幸,不如实交代,反而避重就轻,企图隐瞒违纪违法事实。
就在此次杨洪波主动投案的三天前,据云南省纪委监委2月18日消息,王喜良被开除党籍。
反腐利剑下的高原湖泊保护
近年来,云南省委把推进清廉云南建设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一批在滇池生态环境保护不力的领导干部接受调查。
记者注意到,在2022年2月的通报中,还有西双版纳州委原常委、常务副州长傅希,昆明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王道兴。其中,被通报时,王道兴已退休5年。目前,两人均被开除党籍。
“滇池污染治了25年还治不好”,作为时任昆明市晋宁区委书记的傅希和滇池水污染防治专家督导组副组长的王道兴均难辞其咎。
云南省高原湖泊众多,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宝贵的淡水资源库。做好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对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意义重大。
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7月,玉溪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贺彬因在杞麓湖污染治理有关问题中涉嫌严重违法,接受监察调查。
在贺彬落马前,2020年11月,玉溪市委原书记罗应光主动投案。
云南省纪委监委的专题片《杞麓湖的呐喊》曾披露,罗应光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为了能顺利“应考”“闯关”,不惜弄虚作假、铤而走险,把杞麓湖水质长期得不到改善的原因简单归结为雨水少,提升杞麓湖水质的根本办法是“靠天老爷赏饭”。
此外,2024年11月,曾因洱海保护不力被诫勉问责的云南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杨健也被云南省纪委监委通报调查。
不与民争湖、与民争利,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目前,云南省也以“十大行动”为抓手,以清廉云南建设护航生态环境保护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