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广东省妇联成立70周年。回望过往,七秩芳华,广东妇联始终与党同心同行,与广大妇女群众同舟共济,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在这70年的岁月里,有一批亲历者与广东妇联同成长共奋进,她们是南粤大地妇女事业蓬勃发展的领航者,是携手广东妇女建功立业的巾帼英雄,是推动妇联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智慧力量。

为回顾广东妇联的发展历程,发扬广东妇联的优良传统,省妇联特别推出《70年,我与广东妇联共奋进》专栏,一起分享与广东妇联、与妇女儿童事业的深情厚谊和奋斗经历,共同续写广东妇联新征程上的新篇章,并肩展望更加美好的未来。


温兰子,广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广东省妇联原主席

春华秋实中书写妇联新篇

文:温兰子

如何把服务妇女、服务基层的工作做实、做大、做强,是我在妇联工作期间一直思考和不断探索的课题。

启动小额担保贷款项目,助推妇女创业增收致富

2009年,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很多妇女都有发展生产的强烈愿望,但苦于资金缺乏而止步。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和帮助妇女,我们想启动小额担保贷款项目,但是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一是思想认识不统一,认为这是金融机构的事;二是妇联既没经验又没金融知识,不知如何开展工作;三是尽管多方游说,还是争取不到省财政支持,因为担心贷出去的钱收不回来。

怎么办?我决定先在珠海、肇庆两市抓试点,这两个市的妇联克服重重困难,艰难筹措贷款资金,进村入户深入了解掌握贷款妇女情况,指导和帮助她们选准生产项目。这两个市的妇联干得很漂亮,效果非常好。

一年过去了,全部贷款100%收回,贷款的妇女获得了大丰收。那些受助的妇女特别感动和兴奋,称赞妇联真是“娘家人”、贴心人,帮助妇女帮到了实处。

珠海有一个女专业户,种植了上百亩的瓜果,她还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带领和扶持着10多个农户、困难户。不幸的是,一场台风无情地把她的辛勤劳作成果全部摧毁。她损失惨重,无力自救,幸亏有妇联小额担保贷款,让她迅速恢复生产,并且实现了增产增收。

肇庆有一户单亲特困家庭,女主人由于丈夫去世,三个孩子还小,生活艰辛。妇联干部帮助她申请贷款,为她提供发展生产的指导和服务,让她还清了家庭的债务,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她激动地对其他村民说:“妇联真好,本来我已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是妇联帮助了我。”


2010年4月,温兰子实地调研肇庆市德庆县农村妇女工作,鼓励妇女创业、发展生产

小额担保贷款项目太受妇女欢迎了,她们说这是一个“小贷款,好项目,大发展,惠民心”的民心工程。这个项目也大大提高了妇联组织的威望和凝聚力。

两个城市试点取得成功,助力我们顺利争取到省财政贷款资金项目。全省各级妇联信心大增,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我们还争取到农业、人社和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多次联合举办小额担保贷款的业务培训,研制出一套严密、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还开展了经验交流学习等活动。


2012年7月,温兰子到湛江调研时与种养女能手交谈

2011年至2014年,共发放妇女贷款28亿元,惠及30多万名妇女创业就业,还贷率达到100%,成果显著。

成立省妇女儿童基金会,援助弱势群体走出困境

省妇联一直以助力困境妇女儿童生存和发展为己任,为他们排忧解难。

之前,省妇联成立了儿童福利会、少年儿童工作基金会,向社会募集慈善资金,为儿童做好事办实事。2009年,我们把原有的基金会整合,新成立了广东省妇女儿童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张帼英出任基金会第一届理事长。

基金会一成立,就积极协助省妇联实施“四援助”项目:援建单亲特困母亲安居房,援助贫困妇女发展生产,援助贫困妇女、儿童疾病治疗,援助散居孤儿及贫困儿童。后来还开展“珍爱生命、关爱女性”免费妇检、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救治等10多个援助项目,使一大批妇女儿童受益,帮助他们在困境中自立自强,点燃生命之光。

基金会不断创新募捐方式和募捐活动,吸引了众多热心企业、爱心人士的响应和支持,举办了两届“大爱同行——广东关爱妇女儿童慈善汇”活动,还开展了“创新广东信息化行动——单亲特困母亲帮扶计划”“粉红春天——百万妇女奔健康”以及书画作品义卖等10多场大型公益筹款活动,4年时间共筹集款物1.5亿元。

基金会以大爱、公正、透明的原则树立社会形象,以完善的制度、严格的管理和良好的筹款及实施成效赢得社会各界的信任和好评。2011年至2013年,连续3年荣登福布斯中国慈善基金榜“中国最透明的25家基金会”榜单,并进入前十名,还在国家基金会中心网的“中基透明指数”排名并列第一。

有了诚信度和公信力,捐款人和合作伙伴越来越多,有些老人临终前把积蓄捐到了基金会,还有更多的人固定汇钱给基金会。澳门明德慈善会持续多年与基金会合作,理事长颜婉明说:“与基金会合作,慈善款用得最落实、最放心,帮到最需要的人。”

凭借全省妇联各级组织的强有力支持,保障了基金会项目落地做实做细做好。2011年“四援助”项目荣获首届中华女性公益慈善典范“十大女性公益品牌项目”“广东扶贫济困优秀项目”;2013年基金会荣获“中国公益慈善卓越组织奖”。

引导社会力量介入,链接公益慈善资源帮扶

妇联组织服务妇女,光靠自身力量有限,我们努力拓展社会资源,寻求更广泛的合作,让改革开放的发展成就和建设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妇女儿童。

2012年,省妇联争取到省财政和李嘉诚基金会的支持,共投入2000万元启动了“集思公益 幸福广东”——支持妇女计划。这是一个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涵盖了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文化体育和残疾人康复等五大领域,服务覆盖全省21个地市和40个县区的历时3年的大型创新公益计划,共资助了206个公益项目,直接服务妇女儿童68万人次。

这个行动计划吸引了141个社会组织、2900名志愿者和一大批社工踊跃参与,在各级妇联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延伸了妇联的工作手臂,壮大了服务妇女儿童的力量。这些项目立足社区,针对妇女儿童的不同需求开展了关怀、咨询、辅导、调解、知识传授等工作,让妇女儿童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便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困难妇女群众是重点服务对象,我们会给她们做心理辅导,教她们技能,帮助她们就业,还会指导她们怎样抚养孩子,让她们感受到妇联的服务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丝丝入微。

“集思公益幸福广东——支持妇女计划”很有意义,也很受欢迎。当时一些专家评价,在我们国内公益领域首次出现这么大规模、系统化、有深度的公众参与实践活动,这种模式代表的发展方向将对我国现代公益慈善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个项目入选了“广东十大创新案例”“中国妇女十大公益品牌”。

为了让老年妇女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丰富她们晚年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和生命的质量,2011年初,省妇联党组决定不再把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一至四层裙楼作物业出租,而将它重新打造成服务妇女儿童的阵地,开办老年大学。

几经艰难曲折,大家苦苦奋战,终于全部收回了7472平方米的建筑用地。我们还积极解决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大楼产权的历史遗留问题,努力争取广州市政府的支持帮助,于2012年2月拿到了中心大楼房产证,为以后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自主经营和申办各项业务手续打通了关口。我们还通过自筹资金和争取省政府及爱心企业、人士的支持,共投入2000多万元重新规划、改造和装修四层裙楼,其于2013年竣工并开始试行运营。

2014年“三八”妇女节,刚好是纪念省妇联成立60周年的喜庆日子,我们终于以一所崭新、温馨、充满知识和欢乐的老年大学作为厚礼献给了妇女们。学校一开办,大家奔走相告,踊跃报名,连家住黄埔区、番禺区的妇女都跑过来上学,报名人数爆满。为了能报上名,大家早晨五六点钟就在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门口排起长龙,还有一些人为捷足先登,甚至在中心附近的酒店开房住。老年大学受到了妇女热捧,最高峰时一年入读近3万人次。

为了更广泛更持续地帮扶流动、留守等困境儿童解决学习、生活的困难,2010年省妇联在原有的“爱心父母牵手困境儿童志愿行动”基础上,整合资源,强化服务,促进社会加盟常态化,成立了“爱心父母牵手困境儿童大联盟”(简称“爱心父母大联盟”),在全省广泛招募热心人士和热心家庭、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担任“爱心父母”,对困境儿童实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助学、助养、助教,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爱心父母大联盟”的多内容多形式多手段的活动方式;全省已累计有51.3万人次爱心父母参与帮扶结对行动改为:全省已累计有51.3万人次“爱心父母”参与帮扶结对行动,帮助困境儿童85.7万人次,帮扶资金达3.6亿元。


2012年9月,温兰子看望河源市东源县农村留守儿童

“爱心父母大联盟”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被全国妇联授予“中国儿童慈善奖”,还获得了“广东扶贫济困优秀团队”“南粤志愿服务红棉奖”等荣誉。

2024年是广东省妇联成立70周年,一路走来,妇联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肩负起一代接着一代干的责任使命,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围绕着各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服务妇女。70周年,启航新征程,希望妇联人保持光荣传统、作风和本色,顽强拼搏,奋发有为,再创新的辉煌。


来源:省妇联宣传部、《家庭》杂志(责任编辑:邓宝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