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乌战场上库拉霍沃地区局势突变,呈现一边倒的态势。俄军攻入又一重镇,使得战场局势升温。5 支乌军精锐部队在俄军的攻势下溃败。
库拉霍沃作为军事战略要地,其得失对于俄乌双方至关重要。此地是交通枢纽,也是物资转运和兵力部署的关键区域。俄军的大规模进攻经过精心策划和充分准备。乌军精锐部队的溃败,反映出双方实力的差距。
战役打响以来,库拉霍沃地区成为战场。双方士兵在这片土地上展开搏斗,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鲜血。周边的村庄和城镇受到战火的波及,大量平民被迫逃离家园。俄军的突破,让乌军的防线出现缺口,防御体系崩塌。5 支乌军精锐部队在俄军的攻击下向后方溃退。这一局面给乌军的士气带来打击,也让整个战场局势朝着对俄军有利的方向发展。
2024 年 12 月下旬,库拉霍沃战役进入关键阶段。从 26 日开始,俄军特种部队突破乌军防线,攻入市区的东部和中部。乌军措手不及,防御计划被打乱。俄军特种部队在市区内与乌军展开巷战,打击乌军的有生力量。
乌军在俄军的持续攻击下,放弃工业区阵地。工业区是库拉霍沃的重要经济区域,也是乌军防御的重点。乌军战略撤退。这一放弃让乌军失去防御支撑点,也让俄军在战场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俄军占领热电厂,切断乌军的能源供应。乌军只能撤往西部村庄,试图重新组织防线。
整个战役过程中,该地区及周边 5 公里范围成为战场。这里爆发 142 次不同规模的交火。双方士兵在这片土地上进行殊死搏斗。
俄军采取分区域、分阶段攻城的战术。将城市划分为多个作战分区,然后依次攻克。这种战术能够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乌军的防线。
俄军采用小规模突击队配合重型火力的作战模式。突击小组由 8 - 12 人组成,他们行动敏捷、作战勇猛。这些突击小组配备步兵战斗车或坦克的火力支援。工程破障分队负责清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和地雷。这种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方式,使得俄军在战场上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俄军还部署多套电子战系统,对乌军的通信、雷达等电子设备进行干扰。乌军在战场上的通信和指挥系统受到影响,无法有效地组织兵力进行抵抗。
“兰塞特”自杀式无人机执行 86 架次的打击任务。“猎户座”无人机完成 31 次精确制导任务。这些无人机的运用,提高俄军的作战精度,还减少人员的伤亡。
在火力配置方面,俄军采用“倒阶梯式”的方式,灵活调整火力强度,确保对乌军的持续打击。俄军还组建突破工程分队,专门负责在战场上开辟通道。
乌军装备完整度仅在 60% 左右,许多重型装备因为缺乏零部件而无法进行维修。缺乏零部件导致大量重型装备无法投入使用。一些坦克和装甲车因为缺少关键零部件而只能停在原地。
新征召的士兵训练周期被压缩至 3 - 4 周,约 30% 的乌军士兵接受完整的战术训练,这导致乌军在战场上的协同作战能力严重不足。士兵们无法有效地配合,各自为战。
乌军炮弹日均消耗量在 5000 - 6000 发,但实际补给仅能满足 70% 的需求。弹药的短缺使得乌军在战斗中无法持续保持火力优势。
装备维修保障体系的差异也是导致乌军可用重型装备数量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俄军建立前沿修理点,能够及时对受损装备进行维修。乌军则需要将大型装备送往后方维修基地。
俄军在顿涅茨克方向形成新的突破口。顿涅茨克地区的区域防御体系在库拉霍沃失守后出现缺口。俄军借此机会进一步扩大战果,向周边地区推进。俄军在顿巴斯地区的战略优势扩大,对乌军不利。周边的乌军防线可能会因为库拉霍沃的失守而出现松动,俄军有可能趁机在整个东部战线上取得更大的进展。
乌军失去重要的战略要地,乌军的士气受到挫折。乌军士兵在经历此次失败后,可能会产生恐惧和不安的情绪,对后续的作战产生消极影响。后续作战中,乌军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他们需要重新调整防线,加强防御,同时还要应对俄军可能的进一步进攻。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