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儿童医院迎来了国内首个“AI儿科医生”的上岗引发行业聚焦。
据媒体报道,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进入了新的阶段。AI儿科医生不仅参与多学科会诊(MDT),还辅助专家进行病情评估、治疗策略分析及推荐方案。该AI系统整合了大量国内外儿科文献、300多位知名儿科专家的经验以及数十年的病历数据,构建了一个覆盖儿童常见病与疑难病症的知识体系。这一系统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诊疗效率,还为儿科医生提供了强有力的辅助支持,尤其在复杂或罕见病例中,AI的全面知识面和高效判读速度显得尤为重要。
AI儿科医生的引入,特别是在北京儿童医院这样的大型医疗机构中,显示了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实际应用潜力。根据央视新闻的报道,AI儿科医生通过结构化临床推理范式训练,能够提供诊疗建议,其建议参考了美国横纹肌肉瘤的诊治指南,但结合国内实际经验,医生可能选择不同的治疗路径。这表明,AI技术不仅具备跨国界的学习能力,还能适应本地化的医疗实践需求。
此外,AI儿科医生的应用还体现了其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方面的贡献。通过整合300多位顶尖专家的临床经验及数十年高质量病历数据,AI儿科医生能够辅助医生快速调取权威指南,缩短诊断路径,推动诊疗效率提升。新浪财经的报道指出,其结论与专家会诊结果高度吻合,显示了AI技术在提高诊断准确性方面的显著成效。
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在三级综合医院中作为助手,在基层医院更是知识库和疾病诊断的有效建议来源。未来还将推出“家庭型”、“社区型”AI儿科医生,形成从健康保健到疾病诊断治疗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展了AI在医疗行业的广泛应用潜力。
中美AI医疗哪家强?
人工智能在医疗系统中的应用已成为全球趋势,其在疾病诊断、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药物研发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AI能够处理海量的医疗数据,提供精准的诊断建议和治疗方案。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医疗机构纷纷引入AI技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在中国,AI医疗市场的快速增长尤为显著。根据提供的数据,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3年的88亿元增加至2033年的315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3.1%。这一增长反映了AI技术在中国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政策支持。华为的瑞智病理大模型RuiPath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模型结合中国人群疾病特征,覆盖了占中国每年全癌种发病人数90%的常见癌种,显著提高了病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中国,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成果丰硕。以北京儿童医院的AI儿科医生为例,2025年1月18日上线,2月14日正式投入临床应用 ,此前围绕一名8岁儿童开展的会诊中,其与来自不同科室的13位知名专家给出了高度吻合的建议。该AI儿科医生整合300多位顶尖专家临床经验及数十年高质量病历数据,构建覆盖儿童常见病与罕见病的知识体系,辅助医生快速调取权威指南、缩短诊断路径,推动诊疗效率提升。
不仅如此,2025年2月18日,基于华为DCS AI解决方案的瑞智病理大模型正式发布,该模型融合多模态数据,结合中国人群疾病特征,能覆盖肺癌、乳腺癌等占中国每年全癌种发病人数90%的常见癌种,单切片AI诊断时间仅需数秒,回答准确率高达90%以上。
除了上述应用,众多企业也积极布局AI医疗领域。乐心医疗研发心血管病垂直领域大模型并与产品结合提供慢病管理方案;2024年12月底,腾讯联合迈瑞医疗发布全球首个重症医疗大模型——启元重症大模型,5秒可总结患者病情;2025年1月,京东健康发布基于线上全域场景的医疗健康大模型产品体系“AI京医” 。2月以来,新里程、医渡科技、圣湘生物等多家医疗领域上市公司宣布接入DeepSeek。
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3年的88亿元增加至2033年的3157亿元,2023-203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3.1%,这一数据直观体现出中国AI医疗应用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与增长趋势。众多企业的积极参与以及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表明AI技术正深度融入中国医疗行业,推动着医疗行业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加速转型。
在美国,AI技术同样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美国的医疗机构普遍采用AI技术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个性化水平。尽管中美两国在AI医疗应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医疗体系和政策环境的不同,具体的应用方式和效果也有所差异。美国的AI医疗技术通常侧重于创新药物研发和个性化医疗方案的制定,这与其医疗研究体系和临床数据资源密不可分。
AI技术在美国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患者管理、药物研发等多个领域,推动了医疗服务的精准化和个性化发展。根据最新的行业数据,AI在美国的医疗机构中被用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尤其是在影像识别和病理分析方面,AI技术能够快速处理大量的医学影像数据,显著提升诊断效率。
在患者管理方面,AI通过分析患者的健康数据,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帮助医疗机构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美国的医疗体系以其高度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为基础,AI技术的应用得以在此环境中快速推广。药物研发领域同样受益于AI技术的进步,AI在药物靶点发现、药物筛选和临床试验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缩短了研发周期,提高了成功率。
尽管中美两国在AI医疗应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医疗体系和政策环境的不同,具体的应用方式和效果也有所差异。美国的医疗体系以市场驱动为主,AI技术的应用更多依赖于私人企业的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推动,所以美国AI医疗应用的更早,但是应用的场景比较少。相比之下,中国的AI医疗应用更多地受到政府政策和公共卫生需求的引导,真正做到了后发先至,应用的场景已经迅速蔓延到医疗系统的各个环节。
AI为何在医疗、银行和公关行业先落地?
医疗、银行和公关领域凭借丰富的数据积累,为AI技术的应用筑牢根基。在医疗领域,大量临床数据与病历记录成为AI训练的关键素材。
以北京儿童医院的AI儿科医生为例,其整合国内外儿科文献、300多位知名儿科专家经验及数十年病历数据,构建起覆盖儿童常见与疑难病症的知识体系,这使得AI能快速学习并适应不同诊疗场景 。从更广泛层面看,中国AI医疗市场规模从2019-2023年由27亿元快速增长至88亿元,预计2028年接近300亿元,这一增长背后是大量医疗数据支撑下AI技术在医疗领域不断拓展应用范围与深化应用程度的体现。
银行业同样拥有海量金融数据,AI借助这些数据实现风险控制与客户服务优化等功能。虽然未明确提及具体数据,但从行业特性可知,银行日常交易、客户信息等数据量庞大,为AI分析提供充足“养分”。例如,AI可通过对客户历史交易数据、信用记录等分析,精准评估客户信用风险,为信贷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
公关领域中,AI凭借大数据分析精准监测与评估舆情信息。如北京领讯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研发的观舆卫士,依托先进AI技术从搭建的AI舆情智脑库获取支持,能在海量信息中精准捕捉对企业不利的负面信息,监测范围覆盖各类网络平台。这表明公关领域的数据丰富度足以支撑AI实现对舆情的全面监控与深入分析,为企业公关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在医疗行业,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医疗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加,提升诊断和治疗效率成为当务之急。AI技术通过智能化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方案,有效缓解了这一压力。例如,瑞智病理大模型RuiPath通过多模态数据结合中国人群疾病特征,覆盖了占中国每年全癌种发病人数90%的常见癌种,显著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银行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金融环境和风险管理挑战。AI技术在风险控制、客户服务优化等方面的应用,帮助银行提高了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通过分析海量的金融数据,AI能够实现精准的风险预测和智能化的客户服务方案。
在公关领域,企业需要快速监测和应对舆情变化,以维护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AI技术通过实时舆情监测和多维度信息分析,帮助企业及时识别和应对潜在的舆情危机。北京领讯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研发的观舆卫士,通过AI技术实现了对企业不利信息的精准捕捉和分析,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舆情管理工具。
值得强调的是,中国政府发布的《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为医疗AI提供了制度保障,推动了AI辅助诊断的商业化进程。此外,国家医保局的相关举措进一步促进了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这些政策支持为AI技术的落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加速了其在医疗、银行和公关领域的应用进程。
AI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
AI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中国的各行各业。
在农业领域,AI与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深度融合,正释放出巨大潜力。当前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逐渐凸显,AI技术的应用有效缓解了这一困境。以传感器为例,其在AI赋能下,可实时收集土壤墒情、气候条件等数据,为农作物生长提供精准环境监测,助力生产者及时调整种植策略,优化资源配置,避免资源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无人机在农业场景中的应用也得益于AI技术。它们能够利用AI算法进行自主路径规划,对大面积农田进行高效巡查,快速探测病虫害情况,相较于传统人工巡查,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例如在病虫害探测方面,无人机搭载的AI识别系统可精准定位病虫害区域,为及时治理提供依据,防止病虫害扩散,保障农作物产量。
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在快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AI工具能够帮助教师快速生成课程计划或测验题目,通过分析课堂录像,评估教师互动方式或学生参与度。AI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动态调整学习内容和难度,提供针对性练习,提升了个性化学习的效果。
根据上观新闻的报道,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限于课堂教学,还扩展到教育管理和评估等多个方面。通过AI技术,教育管理者可以更好地分析和预测学生的学习表现,制定更为科学的教育政策和措施。这些应用的广泛推广,标志着AI在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教育的智能化转型。
在资本市场,长期以来,重要的投资辅导材料如行业研报和公司研报,被各大券商和投研机构牢牢把控,若想获取这些研报,无法绕开这些机构 ,形成了信息茧房。随着AI大模型的出现,这一局面被打破。金融信息服务机构BT财经推出的“研报魔方”大模型,正是针对这一市场痛点而诞生。
任何人和企业都能自行设定目标企业、目标行业,并制定详细要求,交由“研报魔方”,它便能迅速产出一份研报,且数据准确率高达99.99%。这一创新成果意义重大,从信息获取角度看,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以往获取研报需经过繁琐流程,依赖特定机构,如今借助“研报魔方”可快速实现。从市场环境角度,推动了资本市场的信息透明化,打破了券商和投研机构对研报的垄断,使市场参与者能更平等地获取高质量信息,有助于提升整个资本市场的公平性与有效性,促进资本市场更健康、高效地运行。
AI大模型已逐渐融入公关媒介领域,北京领讯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研发的观舆卫士表现尤为突出。观舆卫士并非能完美取代企业中公关媒介的岗位,而是作为强大助力,深度赋能公关媒介工作。
观舆卫士依托先进的AI技术,从搭建的AI舆情智脑库中获取支持。它具备强大的信息监测能力,在海量信息中,能精准捕捉对企业不利的负面信息。其监测范围覆盖各类网络平台,无论是社交媒体、新闻网站,还是行业论坛等,都能做到全面监控。
在监测到负面信息后,观舆卫士会运用智能算法对信息进行多维度评级,从传播范围、情感倾向、信息来源影响力等多个角度,精准判断负面信息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一旦发现风险,它会迅速发出警示,提醒企业关注。同时,还能基于AI实时舆情数据分析生成细化监测报告,详细剖析负面信息的传播路径、涉及人群、传播趋势等关键要素。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观舆卫士的价值不可估量。它不仅能像专业舆情专家一样,为上市公司提供7×24小时不间断的舆情监测,还能通过AI一键生成舆情危机应对处置文件,如负面文章和视频的投诉举报函、舆情回应稿等,帮助上市公司快速、高效地应对舆情危机,维护公司的市场形象和股价稳定。
随着AI技术持续发展成熟,其应用范围不断拓展。通过融合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有效缓解劳动力短缺,提升生产效率与精细化水平。
作 者 | 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