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从战场上调到后方的廖汉生奉命到延安学习,一年后又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先当学员后任教育科长,在彭真的直接领导下工作。
对待工作,廖汉生始终秉持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夜以继日,只有在闲暇之余,他才能空出时间思念老家的妻子和孩子,期盼着一家团聚。
然而世事无常,贺龙的到来给他带来了一个坏消息:他的妻子肖艮艮早已被敌人杀害。一时间,廖汉生被巨大的悲痛笼罩,久久不能走出来。
贺龙和新婚妻子薛明都认为廖汉生一直一个人生活也不是个事,便商量着给他再物色一个对象。不久,他们就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
某日,中央直属机关和军委直属机关组织了一场足球赛,廖汉生是中直机关队的后卫。比赛开始后,双方打得热火朝天,不多时一个长球就吊到了中直机关队的球门口。见此,廖汉生一个箭步冲过去,一脚把皮球踢出了场外。
可是,皮球飞出去后竟朝着一个年轻的子女直直射去,女子来不及躲闪,当即被砸倒在地。廖汉生连忙上前赔不是,并把对方送去了医院。
几天后,薛明把廖汉生叫到了家里,说要给他介绍对象。但当廖汉生赴约时,却见那天被他砸到的女子也在场,原来薛明要给他介绍的对象正是她。两人四目相对顿时红了脸颊,经过互相了解,廖汉生才知对方是杨尚昆的九妹杨白冰,到延安后改名白林。
1943年,在贺龙、薛明和彭真等领导同志的合力撮合下,廖汉生与白林喜结良缘。婚后,他们共生育了四个孩子,生活幸福无比。
然而造化弄人,此时廖汉生并不知道,前妻肖艮艮其实并没有死,他的女儿廖春莲也还活着。
全国解放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活下来的肖艮艮得知舅舅贺龙正在四川“当大官”的消息,于是托人写了一封信给贺龙。贺龙派人把她接了过去,又送到青海与廖汉生见面。
直到这时,廖汉生才知前妻和女儿还活着的消息,但事情已经过去多年,况两人都已重新建立家庭,多说无益,肖艮艮只能默默回到了家乡,任由往事化作尘埃。
廖汉生出生在离贺龙家乡洪家关不远的樵子湾,他的父亲廖兰湘是一个教书先生,在贺龙当副官,做些书记一类的文墨事。由此,廖汉生在父亲和贺龙的主持下,与贺龙的二姐贺戊姐之女肖艮艮定下了“娃娃亲”。
17岁那年,廖汉生与肖艮艮结婚,并在之后的几年里生下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生活幸福。然而当时时局动乱,这个家庭也被迫打散了。
1933年,红军占领桑植城,但不久就遭到敌人重兵反扑,贺龙不得不率部撤离。廖汉生本想同部队一起走,但被贺龙拒绝,让其务必照顾好家人。于是,廖汉生带着妻子、孩子与岳母贺戊姐一起回到了鹤峰洞长湾。
当时,贺英在洞长湾一带成立了赤卫队,保卫着一方平安。但赤卫队成员大部分是当地农民,到了5月农忙时,赤卫队员大都要回家插秧,贺英身边只剩下十来人。于是,贺英就将这十来人分住在洞长湾相距不到百米的人家中,以便遇到突发事件分散撤离。
廖汉生一家与岳母贺戊姐、小舅子肖庆云以及一位养病的红军团长向刚住在一位姓许的人家里,但没过几天,他们的藏身地点就被敌人发现了。
原来,一名叛徒出卖了他们,团防头子覃福斋带领100多人在半夜突然来袭,枪声惊醒了廖汉生等人。向刚背起廖汉生的女儿春莲就冲了出去,向屋后山坡跑去,廖汉生则提着驳壳枪冲了出去,掩护其他人撤离。
由于事发突然,贺戊姐被敌人枪杀在水田里,贺英也英勇牺牲,敌人还抓走了肖艮艮及其两岁的儿子。
不久,得知消息的贺龙赶来接应,看到这一惨烈场景,他不由得流下泪来。然而,亲人的牺牲并没有打击到廖汉生坚持革命的决心,之后他受贺龙指示,重新把游击队组织了起来。
1934年,廖汉生听说母亲已花钱托人把肖艮艮母子赎出很是欣慰,一家人匆匆团聚后又迎来了分别。
1935年,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开始长征。一年多没有见家人的廖汉生从别人口中得知,儿子在东躲西藏的生活中不幸夭折,妻子、女儿跟着母亲相依为命。
廖汉生很想回家看看,但考虑到自己是师政委,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全师指战员的情绪,所以他打消了回家的念头。长征出发前,肖艮艮前来送行,夫妻俩短暂相见后匆匆告别,但没想到,这一别就是几十年。
原来在廖汉生走后,肖艮艮就被敌人抓进了监狱。国民党桑植县长得知她是贺龙的外甥女、廖汉生的妻子后,扬言要把她“就地正法”,然而他没有这个胆量,只好悄悄把肖艮艮卖到外乡嫁了人。
肖艮艮被卖掉之后,女儿廖春莲吃尽了苦头,长大后嫁给了一名老实的农民,以种地为生。
全国解放后,随着与肖艮艮相见,廖汉生也得知了春莲的下落。后来,在一位老团长的帮助下,廖汉生母亲和廖春莲夫妇顺利来到青海与之团聚,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原本,廖汉生想送女儿、女婿进工农速成学校读书,学一些文化,以便日后参加工作,但没想到女婿非但不同意,而且坚持要回家。
廖汉生不明白为何,在与女儿谈心后才明白了真相。原来廖春莲在出来前,乡里人对她的丈夫说:“你不能去,她父亲是大官,你是穷农民,你去了就要把你杀了,把你媳妇留下。”
当时在偏远的农村,人们对军队的了解还停留在军阀时期,所以对解放军也戴上了有色眼镜。女婿被这一言论吓得不轻,因此不敢出来,也不让妻子走,最后还是廖汉生母亲亲自出面担保,一家人才得以来到青海。
尽管廖汉生一再劝说,女婿还是坚持要回家,没办法,廖汉生只能看着女儿再次离开她身边。
1979年,廖春莲已整整五十岁,她的丈夫早些年病死,她一个人带着几个儿女在农村生活,日子相当清苦。这一年,廖汉生回到了阔别了44年的故乡,在慰问老红军的同时也去看望了女儿。
到了吃饭时间,廖汉生为了不给县里添麻烦,坚决要留在女儿家吃饭,还说:“做父亲的在女儿家里吃顿饭有什么不可以?”
据廖汉生回忆,这一顿饭他们一行人和春莲儿女加上附近亲友几十口子,吃饭花了春莲差不多1年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