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关键阶段,国党改变策略,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发动进攻。

陕北这面,老蒋调集的是在西安的胡宗南,青海的马步芳和宁夏的马鸿逵还有榆林的邓宝珊,一共34个旅25万人,妄图一举摧毁我党的中坚力量。

当时,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是由贺龙司令指挥的,但是贺龙同时还兼任晋绥军司令。晋绥前线离陕北又比较远,贺司令没法同时兼顾两边。



贺龙

但是面对胡宗南的来势汹汹,在这当务之急要有一个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去坐阵指挥陕北部队。

在这千钧一发之刻,我军总参谋长彭司令主动请缨去坐阵指挥。毛主席对彭司令的主动大加赞赏,还致电知会贺龙。



彭德怀和毛主席

这支部队是贺龙一手带出来的,都是精兵强将,从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再到八路军一二0师,一路发展壮大。

不管是将领还是普通士兵,都对贺龙有着很深的感情和高度的忠诚度。

这支部队的核心成员有两个,一个司令员贺炳炎,15岁跟随贺龙打仗。



贺炳炎

贺龙对他的评价很高,曾经说过“失去一个师也不能失去贺炳炎”。

还有一个核心成员是政委廖汉生。廖汉生不仅是将领还是贺龙的外甥女婿,曾经跟着贺龙从湖南桑植一路拼杀出来。



廖汉生

所以,这两个人长期跟随贺龙,早已习惯了贺龙的指挥作风。忽然换个人,让年轻气盛的贺炳炎和廖汉生不习惯也不服气。

每个将领都有自己的指挥作风,彭司令在接手这支部队以后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了策略和指挥上的调整,这让廖汉生很不满,几次反驳并与其对骂。

一次,部队接到命令攻打榆林,攻城2天还没有成功,由于胡宗南派来增援部队,廖汉生怕腹背受敌,被包了饺子,便撤了回来。

但是彭司令打来电话,对他严厉批评,话没说两句就开始骂人,称“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贺龙的脸都让你们丢光了。”

本来廖汉生就因为战斗失利很郁闷,被彭司令一骂,内心的火顿时往上窜,在电话中便对骂了起来。

也难怪,贺龙的性格是宽和直爽,说话让人很舒服,而彭司令性格暴躁,骂人是家常便饭。

后来贺炳炎带领一队和二队攻打清涧时,又因胡宗南派来援军,军情紧急,迟迟未能攻下耙子山,这让贺炳炎着急又窝火。

急性子的彭司令又在这时候打来电话严厉催促,贺炳炎一听来了气,直接摔了电话。

总之初次合作期间,矛盾重重。还有一次是在一次重要的作战行动中,彭德怀期望一队配合六队夹击屯子镇外的敌人。

但是在作战的过程中一队出现了“走错路,耽误时间”的状况。

之后在召开西野前委扩大会议上,彭司令对此作出了严厉批评,认为他们是有意识这样做。廖汉生听了后,很生气。

廖汉生当场站起来大骂:“什么叫有意识的,你越过两级指挥直接口头下命令,还是口头命令,事后也不通知。要是信不过我们队领导,你直接去指挥团好了!我不干了!”

这下捅了马蜂窝了,一旁的贺炳炎也跟着对骂:“对也骂,错也骂,就你一个人对,我也不干了!”

这下三人的关系是降到了冰点,陷入了僵局。

贺龙知道这件事情以后,严厉批评了贺炳炎和廖汉生,在贺龙的教导下,两人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找彭司令道歉。

彭司令就是这样的脾气,当时很生气,事后过了就过了。他不仅没有生气,还检讨了自己。

通过这件事情以后,三人消除了隔阂,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配合也越来越默契。

在陕甘宁的蟠龙战役中,彭司令采用“蘑菇战术”牵着别人鼻子走,将敌人拖得精疲力尽。

通过情报分析,他发现敌军补给困难,蟠龙镇是重要补给基地,彭司令采用迂回战术和夜袭技巧,破坏了敌军的通讯线路和运输道路,成功切断他们的供应线。

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歼灭了敌军整编1师167旅共6700多人,大获全胜。

这场战役沉重打击了敌军的士气,扭转了陕北战局,提高了野战军士气。

贺炳炎和廖汉生看到彭司令凭借巧妙的战术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也对他有了全新的认识。

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战争形式发生变化,作战规模扩大,原来的纵队编制无法满足大作战需要,遂将西北军一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

贺炳炎和廖汉生依旧是核心领导成员,在他们的领导下,整编后的军队战斗力更强悍了,每一场战役都被树立为我军中的榜样。

从此以后,第一军又有了“天下第一军”的称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