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和钱大钧已经有了不同的信念,却没想到两个人会在同一趟列车上碰到,但钱大钧却并未留下陈赓,而是放他离开了。

对此,钱大钧的副官很不理解,钱大钧却说:“没人愿意抓他。”

那么,钱大钧为什么会这样说?陈赓又有什么特别之处?



偶遇老熟人

陈赓坐了几小时火车,只觉得腰酸背痛,便下车透透气,刚站在月台上,就看到了国民党的人,而且人数还不少。

看这阵势就知道一定会有国民党的重要人物出现,尽管他已经做了伪装,但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他还是压了压头顶的帽子,顺着人流钻进了车厢。

火车再次发动,陈赓心中松了口气,没过一会儿,一个穿着国民党军服的年轻男人出现在他面前,“陈先生,我们长官想跟你叙叙旧。”



闻言,陈赓知道对方是“老熟人”,但他还是选择否认身份糊弄过去,眼前的年轻男人却并未离开,他知道他的身份暴露了,只好让年轻男人带路。

走到最后一节车厢,陈赓才知道要见他的人是钱大钧,两个人在黄埔时有些情谊,只是如今他们有了不同的信念,说话间也就多了疏离。

两个人没说几句话,陈赓就找借口离开了,钱大钧并未阻拦,下车后,他特地走远了一些,从比较远的车厢重新上车。



他上车后,钱大钧却又来请他了,有了刚刚的交锋,二人再次相见反倒是多了一些从容,这次钱大钧并未再试探他,只是聊着他们在黄埔时的趣事。

等到陈赓下车时,钱大钧也未派人阻拦,就这样看着他离开。

钱大钧身边的副官顿时急了,陈赓可是共党的重要人物,就这样轻易放走了,他很不理解钱大钧为何要放人走。



钱大钧长出一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些感叹,“没人想抓他。”

事实上,钱大钧的话是很有道理的,而这都和一场救命之恩有关。

救命之恩

陈赓是黄埔一期生,说话幽默,人也聪明,当时黄埔一期有600多人,大多人都听说过陈赓的名头,蒋介石也并不例外。



那时,蒋介石每周都会过来,并且找十几个学生进行谈话,为的就是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有时候除了口头上的鼓励外,也会给予学生们一笔资助。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记住了陈赓的名字,并对他评价过高。

事实证明蒋介石并没有看错人,陈庚也非常优秀,在东征讨伐陈炯明时,蒋介石遭遇围攻,命悬一线,是陈赓带人进行救援。



甚至在蒋介石腿软无法行走时,陈赓直接将人背上,带着他穿过河流,到达安全的地方。

陈赓也算是实打实救了蒋介石的命,事后,他也并未索取回报,这段恩情也就被蒋介石记在了心里。

抓了也没用

后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士和革命进步人士进行疯狂抓捕,甚至是杀害,双方的立场开始转变。



1933年,陈赓的行踪被出卖,蒋介石轻而易举就抓住了他,陈赓在黄埔时,他就很欣赏陈赓,现在人到了他手里,他想要劝说陈赓加入国民党为他效力。

然而,无论是高官还是厚禄,陈赓都不为此所动,似乎对此也并不在意,这可让蒋介石不是很开心。

他并不想放弃这个好机会,想尽办法说服陈赓,可最终都没有能够成功。



与此同时,我党得知陈赓被捕的消息后,也是想尽办法对他展开营救,外界舆论滔天,再加上陈赓曾经救过他的命,在多番思考下,蒋介石还是选择了放陈赓离开。

陈赓活着离开的消息很快传开,对蒋介石的名声并无任何影响,这才让蒋介石放心不少。



只是没想到几个月后,陈赓和钱大钧会在同一辆火车上碰到,钱大钧和陈赓虽然有曾经的黄埔情谊,但现在二人属于对立面,似乎将陈赓抓起来更合理一些。

然而,钱大钧知道陈赓被蒋介石抓到后都能全身而退的事情,现在就算他抓了陈赓,大概率他还是全身而退,所以他并未对陈赓动手,而是选择了放他离开。

参考资料:
陈赓救了“蒋校长”的命,却和老同学打了半辈子仗——中国新闻时代周刊
陈赓革命生涯中的几段往事---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陈赓——百度百科
《轶事丨开国大将陈赓:幽默故事一箩筐》——新湖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