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
这份文件不仅为乡村振兴指明方向,
更为广大农业人铺就了致富新赛道。
文件中有哪些内容与农业人增收密切相关?2025年农业人要如何搭上政策的“快车”,实现致富增收?
科技种田革命:
AI时代的新农人崛起
文件提出要“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体现为三个方面:
技术革新,包括生物育种、智能农机、数字农业等颠覆性技术应用;要素重组,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与数据、技术等新要素的深度融合;模式创新,产业链垂直整合、跨界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
特色产业升级:
从“种地卖粮”到“全链增值”
文件明确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重点支持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加工业转型和农业品牌建设。
这意味着高附加值种植迎来风口,例如大豆、油茶、食用菌等特色作物;农产品加工红利释放;品牌化经营成关键,文件首提“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农业人可以选择抱团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如“一村一品”特色认证。
联农带农机制:
小农户也能分到大蛋糕
文件强调“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将政策扶持与带动农户挂钩。
也就是说,新型经营主体成桥梁,家庭农场、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可通过“保底收购+分红”模式保障收益;通过社会化服务降本增效,小农户可购买播种、植保等环节服务,降低生产成本;政府将规范和引导农业农村领域社会投资,风险防范机制将会更加健全。
县域经济崛起:
家门口的就业创业新机遇
文件将“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单列,释放两大信号:
县域电商迎来机遇,文中提到,要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农产品电商或可有流量扶持,农户可以学习短视频拍摄、社群团购等新技能;文旅融合创造新场景,文件支持“乡村旅游特色化”,有资源的地区可发展民宿、农事体验项目;
数字农业革命:
手机成为新农具
文件中“智慧农业”“农村电商”被多次提及,农业人需要重点关注。
精准种植提升效益,例如通过物联网设备监测土壤墒情,结合无人机施肥等;数据赋能实现产销对接,例如通过数字平台助力农产品流通,农户及采购商均可通过平台发布供应和采购信息。
来源:央视新闻、中国蔬菜
编辑丨吴荣美
编审丨侯庆强
终审丨王兰坤
声明
本文系北方蔬菜报原创,
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