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秀色可餐

别眨眼

马上给你答案




以上您看到的全部是花馍

是真的可以吃的花馒头

花馍

流行于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地区

妥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造型迥异,色彩鲜艳,应用场景丰富

妥妥的“仪式感收割机”

孩子圆锁宴↓


老人过寿↓



新人结婚↑

在中华传统文化熠熠生辉的今天

越来越多的人们都会选择用花馍

来表达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祝福


这些馍

可不是巧手的大娘们制作的

而是出自这个“后生”之手


李智茂

今年35岁

土生土长的呼和浩特人

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他已经是第五代传人了

熟悉他的人都叫他“大智”

“‘大智若愚’,这个就是我的人生格言。”

大智小的时候

就跟随家里的长辈们学习花馍

他们一个家族

都是花馍的传承人

“看到他们做花馍

我也对这门手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尤其是动物的花馍

都做得栩栩如生”

表面上做的是花馍

花馍的背后

凝聚的是亲情与乡愁



说到小时候学做花馍

大智记忆最深的

是做小老虎花馍

“我第一次制作花馍就是制作小老虎,把小老虎做成了大小眼”

不过现在的大智

已经能做出虎虎生威

憨态可掬的小老虎了


《龙凤呈祥》

这是大智最得意的作品


从设计到制作

一个花馍

历时两个月

花团锦簇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大智是在山西读的大学

读的是工程造价专业

跟花馍毫不相干

因为参加了当地的民俗展

大智把自己做的花馍送到了参展现场

赢得不少人的赞扬

从那时起

大智就意识到花馍不仅仅是一门手艺,

还是展示民间艺术的窗口

也坚定了大智做花馍的决心

所以毕业之后

这个年轻人就回到呼和浩特

传承手艺

打造自己的花馍品牌


充满挑战

大智说

花馍的制作相当困难

必须是纯手工制作

不能有一丝马虎

北方气候干燥

而湿度是花馍呈现是否完美的关键


所有制作花馍的人

都要在潮湿、闷热的房间工作

大智说

“我经常出房间脱下手套,手都被蒸汽捂的发白发皱”

就算是这种恶劣的环境

大智也坚持每天手工揉面醒发

这样才能安心


此为大智制作的牡丹花花馍

创新之举

老一辈制作的花馍好看

但多少有点“中看不中吃”

在宴会过后难免发干发硬

现在通过大智的团队改良

花馍的口感比之前大大提升

就算长时间放在开放的环境下

也能基本保持口感


花馍的造型也发生了改变

以前的花馍多是

十二生肖、花卉、及神话人物



大智团队创新了卡通形象造型的花馍


在其中还加入了网红流行元素

新颖有趣


不仅如此

大智对于花馍的上色

放弃了色素

他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于健康的认知也越来越高

所以现在花馍的配色都是果蔬榨汁

在保证口感的基础上

再加入一些养生的粗粮

变的更加绿色健康


为了传播这门手艺

大智的花馍还有巡展

在呼和浩特莫尼山小镇

大智的花馍

吸引全国各地的人们围观点赞


前路漫漫

非遗传承不是一蹴而就

大智在完成客户订单之余

还会走进社区、 养老院、 校园

通过线下体验课

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

了解花馍非遗技艺



非遗

不是过去

而是未来

非遗的灵魂

不是保留传统

而是赋予它新的时代意义

年轻人大智

正在赋予花馍手艺

新时代的生命

大智说

他最大心愿就是

要全力打造北疆文化

争取把非遗花馍

带到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上

来源: 奔腾融媒微信公众号

编辑:张裹裹

声明: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和音视频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在文章下方留言联系我们删除或支付稿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