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2025年贵州省“中学生英才计划”启动仪式暨师生见面会在贵阳举行。贵州省“中学生英才计划”旨在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知名专家的指导下参加为期一年的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让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学生脱颖而出,促进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相衔接,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后备力量。


2025年贵州省“中学生英才计划”启动仪式暨师生见面会现场。

“我从小就喜欢看科普读物和科幻小说,对物理学科非常感兴趣,很开心能入选英才计划,希望能够提高我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来自铜仁一中的学生曹诗雨说。


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所长、教授 乙天慈。

据了解,贵州省中学生英才计划不与高考挂钩,坚持非功利化,确保学生参与培养的主要动力是对科学的兴趣和挑战。入选导师以本领域领军人才和获得相关科技、科研奖励的名师专家为主,学生要求相应学科成绩排名靠前,经过学科潜质测试,导师面试等环节遴选后入选。

中国科学院地化所研究员王训说:“我的研究方向是关注全球变化性的一些重要污染物怎么去影响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希望能带着我的学生走进实验室,通过多学科的交叉,感受科研氛围,培养系统的思辨逻辑能力。”


贵州理工学院理学院副院长 张世功。

贵州理工学院理学院副院长张世功的研究方向是声学,这是一门结合物理和计算机的交叉学科,他表示,希望通过英才计划培养学生在声信号处理和人工智能方面的能力,让他们了解如何使用前沿科技去改变生活。

贵州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杨泳滨介绍:“今年的工作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扩大了实施学校的覆盖范围,培养单位也更加多元化,新增了科研院所和相关协会。选拔数理化以及信息技术、生物等专业成绩优异,有浓厚科研兴趣的学生。今年有贵州大学、贵州理工学院、中国科学院地化所和相关省级协会38位导师对55名学生进行培养。”


贵州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 杨泳滨。

贵阳一中丘成桐少年班学生张萸文说:“我选择的是物理学科,希望能够在了解到基础知识之后观摩实验室的实验方法,真正参与到导师的课题研究当中。”

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所长、教授乙天慈说:“‘中学生英才计划’培养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个性化,需要我们考虑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固化,考虑和学生知识结构的有机融合,相互补充,设置一些探究式和开放式的课程,从而更全面地去培养学生的科学家精神。”(图/文 孙艺瑗、申能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