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在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征程中,遵义市勇挑重担,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全力推行“三环·六步”教学模式,历经十一载的艰苦探索与执着奋进,成功开辟出一条极具特色的山区教育质量提升通途,为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2014年,遵义市紧紧依托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以及国家级教改项目,紧密结合山区的实际状况,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置于关键位置,秉持着教育公平的崇高理念,毅然踏上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育人改革崭新征程。彼时,摆在遵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是“班班通”设备使用率低迷、教学效率难以提升的困境。面对这一难题,遵义市大胆创新,提出“优化环境”理念。教育工作者们全面梳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点,将现有设备资源充分盘活,成功营造出充满活力与交互性的动态教学环境,使得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得到大幅提升。
2020年,为攻克山区中小学课堂教学过度依赖经验判断的难题,遵义市提出“归于学生”理念。借助教育大数据云平台等前沿资源,重磅推出“三环·六步”精准教学范式。在这一范式下,课前教师精准规划预习内容、精心备课,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学情,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课中精准授课,利用信息化工具实时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节奏;课后布置精准作业,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对策,全方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真正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2021年,针对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遵义市以“遵义市教育大数据云平台”为核心枢纽,精心构建起优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提出“走向优质”理念,全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力求让每一个山区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十一年如一日,遵义市始终坚守教育初心,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教育的核心出发点与最终归宿。通过不懈努力,成功营造出“技术赋能、因材施教、资源共享”的良好育人环境,逐步构建起科学完善的“精准化”教学体系。对于“精准化教学”,遵义有着清晰且深刻的理解,即“一破、五优、三提高”:利用信息技术突破传统教学难以攻克的重难点问题,从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结构、过程方法以及监测评价五个维度进行优化,切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精准性与有效性。
在教学实践进程中,遵义市成功重构课堂教学新范式。课前,教师依托平台强大的资源检索功能,精心筛选优质备课资源,向学生精准推送预习任务,并依据详细的学情报告灵活调整备课策略,做到有的放矢。课中,巧妙借助平台资源,将丰富的多媒体素材融入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场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运用互动答题、小组讨论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精准教学与评价,真正达成教学评一体化。课后,利用平台发布分层作业,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具体情况,智能推送切合学生需求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同时,通过定期对学生学习数据的分析,动态调整分层,确保教学检测的精准度。此外,遵义市积极开展“线上自主研修 + 线下主题研修”的混合式教研活动,为精准教学提供了坚实的专业支持与保障。
在运行管理层面,遵义市构建起政策护航、创新机制、聚焦行动的“三位一体”精准化组织方式。政策方面,出台一系列支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文件,为教育改革提供坚实政策保障;机制上,创新管理模式,激发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行动中,聚焦课堂教学,大力推进学科课堂教学变革,不断拓宽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渠道。其中,遵义市教育大数据云平台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该平台于2016年8月,随着《遵义市“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颁布正式启动建设,2017年全力推进,2018年11月正式上线并投入使用。如今,已实现全市学校全覆盖,深度融合“资源平台”与“管理平台”,成功实现“教、学、备、辅、研、评”一体化,成为遵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强大引擎。
依托这一强大平台,遵义市建立了“三级管理·反馈提升”的监测治理机制,全面统筹和指导全市精准化教学转型。截至目前,已连续举办三次“遵义市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市级经验交流展示活动”,评选出优秀示范课150多节次、优秀讲座60余人次;还成功举行“遵义市国家级信息化实验区教学实践创新成果汇报展示活动1次”,评选出优秀课例50节次、优秀校长实践创新经验分享60人次。与此同时,建立“问题导向·研究引领”的教学研究促进机制,基于项目先后立项“精准化教学”省(部)级课题8项,已完成结题5项;审批市级专题课题结题132项,已完成结题50项,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经验。
在聚焦行动方面,遵义市借助平台实现教育应用技术集成、数据互通、资源共享,极大地拓展了教学时空的边界。成功打造出集资源供给、自主学习、个性化作业、数据分析、多元评价于一体的多维学习时空,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通过创新课堂样态,引入项目式学习、情境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赋能作业改革,设计分层作业、弹性作业等,稳步推进教与学的理念重塑、结构重组和范式重建。例如,平台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持续对初中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按照A、B、C、D四个等级为学生构建全面的数字档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客观、准确的评价依据;利用心理绿萝工具定期监测学生心理健康,每学期覆盖55万人次、1672所中小学,全力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在平台建设上,遵义持续深化国家中小学智慧云平台应用,集成多元化模块,全力推动优质资源在区域内的广泛运用与本土化。“资源中心”为全市中小学教师提供海量“三单资源、微课资源、题库资源”等,有力保障了学科精准化教学的常态化实施;“赛课系统”定期开展遵义市各学科优质课、微课、精品课等比赛活动,有效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本土化;平台开展直播教学,同步支持5000余名学生在线学习,已录制上线全学段全学科“空中课堂”10923节优质教学视频,提供丰富备课资源49672条,每学期超2万中小学教师参与备课,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让山区的师生们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此外,遵义市深度挖掘各类平台资源,积极践行“数据上移、服务下沉”理念,有机融合基础、管理与资源平台。通过录播评课、集体备课等创新方式,借助线上线下协同研修平台,打破地域限制,促进教学研讨交流,让教育智慧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火花,推动遵义教育事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度。(王琳琳 陈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