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主动脉窦内,分左右两支,行走于心脏表面。根据冠状动脉的分布可分为三型:1、右优势型;2、均衡型;3、左优势型。
冠状动脉分支
冠状动脉主要有两大分支: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它们为心脏提供血液供应。
01
左冠状动脉
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的左主动脉窦,分为两个主要分支:左前降支和回旋支。
左前降支:沿前室间沟下行,绕过心尖右侧,至后室间沟下部与右冠状动脉的后室间支吻合。供应左心室前壁、室间隔的前2/3及部分右心室前壁。
回旋支:沿冠状沟左行,绕过心左缘至左心室膈面,分支分布于左心房、左心室侧壁及左心室后壁。
左前斜位↓
右前斜位→
02
右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的右主动脉窦,主要分支包括:
右圆锥支:供应右心室流出道。
右缘支:较大,沿心下缘左行趋向心尖。
窦房结支:供应窦房结。
房室结支:行向深面至房室结。
后室间支(后降支):右冠状动脉的终支,沿后室间沟下行至心尖。
左前斜位↓
右前斜位→
手术治疗及麻醉关注点
01
冠脉介入治疗(PCI)
冠脉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1. 急性心肌梗死(AMI):对于ST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冠脉介入手术是首选的再灌注治疗手段,可以迅速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
2. 不稳定型心绞痛: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可以减轻症状并改善预后。
3. 药物无法控制的稳定型心绞痛: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存在较大范围心肌缺血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可以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
4.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对于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或分叉病变等复杂病变,PCI可以作为一种治疗选择,尤其是当病变适合PCI且外科手术风险较高时。
5. 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任何血管狭窄≥70%伴心绞痛,且优化药物治疗无效;有呼吸困难或慢性心力衰竭,且缺血面积大于左心室10%,或存活心肌的血供由狭窄≥70%的血管供应者。
6. 高风险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综合征(NSTE-ACS):对于存在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如肌钙蛋白升高、心电图动态改变、GRACE评分>140分等,推荐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并根据病变情况决定是否进行PCI。
7.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对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的患者,PCI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开通血管的手段。
8.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对于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PCI可以再次进行,以改善血管通畅。
冠脉支架
支架的种类很多,主要分为普通金属裸支架、药物涂层支架和生物可吸收支架;金属支架又分为不锈钢支架、镍支架、钛支架、钽支架和钴铬合金支架等。
金属裸支架是不带药物涂层的支架。其优点是患者术后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时间短,缺点是支架置入后血管内皮损伤,体内的修复机制被激活,导致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即内膜增生。这种增生的组织会向支架内生长,可能导致血管腔再次狭窄。
药物涂层支架中的药物会缓慢释放,其作用是防止斑块堆积和血管腔再次变窄。放置支架后,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以减少在支架上形成血栓的几率。
生物可吸收支架是用可溶解在人体内的材料制成,放入体内后,可被人体吸收。但有研究表明,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的患者中与装置相关的血栓风险有所增加,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
麻醉关注点
PCI手术通常在局麻下进行,而我们麻醉医生最关心的是:冠脉支架置入术后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具体内容详见下文(文章链接: )
02
冠脉搭桥术
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这是冠心病最为主要的外科治疗方法。其目的是通过血管桥绕过狭窄的冠状动脉,为远端缺血的心肌提供血运,改善心肌的供血和供氧,缓解心绞痛症状。
冠脉搭桥手术的适应征:(1)单支冠状动脉狭窄达75%,或两支以上狭窄大于50%患者(2)左主干病变患者(3)多支血管病变特别是合并糖尿病患者(4)已接受冠状动脉支架又再次发生心绞痛的患者(5)冠心病合并瓣膜病变患者(6)心肌梗塞后形成室壁瘤患者
麻醉关注点
冠脉搭桥手术目前在非体外循环状态下进行最为多见,即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其麻醉关注点详见下文(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