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其震出生于1907年,出生于重庆,祖籍湖南长沙。青少年时期,沈其震主要以求学为主,他天资聪颖,学习刻苦,读书成绩很好。1923年,沈旗镇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从同济大学毕业之后,他前往日本进修,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1931年,沈其震返回国内,进入北平协和医院任职。这一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沈其震一方面继续行医,另一方面也积极参加社会上的抗日救亡活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两党第二次合作的背景下,南方八省的游击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叶挺担任了新四军的第一任军长。在新四军成立之前,沈其震就与叶挺一起前从上海前往武汉,见证了新四军军部的成立,同时,沈其震还参与筹建了新四军军医处的工作,并担任了新四军军医处处长。
除了自己参加新四军之外,沈其震还动员了数十名高级医务人员参加新四军,同时,他也从上海运送了大批医疗器材以及药物,在皖南建立了新四军前线、后方医院,而且医院办得很好,不仅设备齐全,而且还有手术室、化验室、药房等。
另外,沈其震也举办培训班培养医护人员,为新四军培养了一支合格的医疗力量。1940年冬天,苏北根据地缺医少药,向军部请求支援,在这种背景下,叶挺安排沈其震前往上海,就近采集药品,支援苏北部队。
此后沈其震绕道温州,前往上海执行任务。在执行任务期间,皖南事变爆发。得知皖南事变发生后,沈其震留在上海,向身处上海的中外人士说明情况,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丑恶嘴脸。
皖南事变之后不久,沈其震前往新四军盐城军部,因为当时新四军已经脱离国民党系统,按照红军的编制,军医处改为卫生部,沈其震也由此担任了新四军第一任卫生部部长。因为日本侵略者以及国民党顽固派的影响,当时新四军的处境极其艰难,但沈其震没有灰心,他继续动员认识的医护人员前往新四军,而且想方设法为新四军提供了大量紧缺的药品。
1941年5月,经过批准,沈其震加入了我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在这之后,沈其震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创办了华中医学院,继续为新四军培养医疗卫生人员。1943年,他前往延安,后续的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沈其震不断为前线输送医护人员以及急需的医疗物资,不仅挽救了很多伤员,而且也促进了革命的最终胜利。
新中国成立之后,沈其震担任了大连大学医学院院长以及中央卫生研究院院长等职务,1955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相当于现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次年,他担任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
那段时期,沈其震先后领导与组织创建了劳动卫生研究所、寄生虫病研究所、药物研究所等十多个科研机构,为建国初期医学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66年,十年浩劫开始之后,沈其震也受到冲击,尤其是在造反派的迫害下,他被非法关押长达6年。期间,沈其震始终保持着一个党员的铮铮铁骨,与造反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沈其震重新恢复工作,晚年他主要生活在昆明,于1993年因病去世,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