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毛主席一生前后二十余次视察南京,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视察,毛主席十分重视,并深入基层,展开了许多活动。

在南京这座六朝古都,中山陵也被毛主席放在了首位,所以毛主席专程前往拜谒了孙中山先生,而在这里毛主席还看到了许多。



身处中山陵,这里有很多的过往,最先印入毛主席眼帘的想必是茂密的树木,因此,毛主席询问:“这里的树都是国民党种的吗?”

毛主席询问的原因是什么?而后毛主席还做出什么指示?



中山陵

早在1912年,孙中山先生就曾看好紫金山,并表示自己去世后,要永远长眠于这里。

孙中山先生去世后,为了完成他这一遗愿,国民党一方面下了不小的功夫,最终决定在南京修建中山陵,并将位置确定在紫金山脚下。



经历种种,中山陵也见证了我国很长一段历史,1949年随着解放军入驻南京,此时驻守在这里的国民党部队已经纷纷撤退。

而解放军不会这么轻易放过他们,先头部队进城后,便对其展开了追击,而在追击的过程中,发生了特殊情况。



那就是在陵园,他们发现一支国民党部队,但他们又区别于其他国民党正规部队,因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守卫陵园,更准确的说他们只是一支卫队。

基于这里的情况,对于这支部队的处理,我军自然会更谨慎一些。于是将其上报上级领导后,在他们看来也是如此。



所以区别于参加内战的国民党部队,二野专程派出一个团政委,也就是刘志诚,与这支部队展开谈判和交涉。

可以说一切顺利,双方的想法也达成了一致。首先解放军进驻中山陵等地是肯定的,毕竟国民党岌岌可危的局势摆在那里。然后就是这支拱卫部队的改编问题。



他们选择接受,同时他们的任务不变,继续担任中山陵的守卫工作,只不过此后他们不再是国民党部队,而是解放军部队,开始全新的一段守卫任务。

当然除了与这支部队的相关将领交涉,队伍其他士兵的思想工作也是要做的。



孙中山先生应是很多人心中尊敬的对象,在我党亦是。

于是刘志诚专门将拱卫处干部召集了起来,着重表明了这一尊重,并要求他们好好保护这里的一草一木。还有就是嘱咐他们好好工作,至于其他的问题我党自会解决。



我党对这里的保护不是说说而已,其还专门检查了中山陵各处的情况,如果有什么损坏了,自然是要将其维护起来。

在发现拱卫大队生活难以维持时,刘志诚也迅速向上级反映,最后粮食不缺了,他们当时的困难也便得以解决。



此后,我党对中山陵十分用心的保护,而对孙中山先生的拜谒也是应接不暇。

毛主席前往中山陵

其实在中山陵建成后,国民党对这里的保护也很重视。毕竟在很多人看来,孙中山先生和老蒋联系密切,只要是跟随孙中山先生的,也就会紧接着跟随老蒋。



这样一来,对老蒋自然有益。他看得清这一点,所以为了好好保护中山陵,国民党也确实下了不小的功夫。

他们专门成立了维护管理机构,而且说到紫金山上的树木,最初原本是没有多少的,并且那里的环境当时也没有多好。但要说是怎么改变的?还得是有人做出了努力。



首先为了改变那里的环境,他们选择在山上种树。而且他们可能不仅看到的是能够维护环境的利处,还有就是等树木长大后,它所能带来的价值。

如此等这一想法得到通过后,很快就运用到了实际行动上。果然,紫金山的环境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并且一大片树木呈现在人们眼前。



只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局势也好不到哪去,等到日军的步伐踏足南京,他们也不得不展开撤退行动,而中山陵怎么能带得走,他们能做的不过只有尽可能让它不被日军发现。

但当时战火纷飞,百姓民不聊生,中山陵不被破坏是不可能的,好在只是一小部分受损,但要说损害最大的,还得是这周围的树木。



不过随着解放战争开始后,老蒋对于中山陵的重视程度依旧不减,那么对这里的保护也就只多不少。

经过紧张的战争年代,终于迎来了新中国成立,我党对中山陵的保护有目共睹,还曾多次举办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



而且我党对这里的保护同样付诸于行动上,有破损的地方,可以说会立马展开修复,同时当1953年毛主席前往南京视察时,中山陵也是毛主席所驻足的地方。

毛主席此行自然是专程祭拜孙中山先生的,而毛主席是人人尊敬的对象,他的出行引起当地相关工作人员的极大重视。



就在前往的时候,工作人员本想给毛主席开辟一条小路,这样会免掉一些麻烦,以便毛主席一行人能够单独上山。

但对此,毛主席却不同意。因为在毛主席看来,这样无疑脱离了群众,而毛主席想要的一直都是深入群众中去,最后自然是按照毛主席的意愿,选择从大路上前往。



上山后,毛主席不由得严肃了些许,但祭拜完后,毛主席很快就察觉到了周围茂密的树木。

可能很多人对此没什么感觉,但毛主席不同。他先是开口问身边的工作人员,“这里的树都是国民党种的?”



其实这么看这个问题并不难,可就在要回答的时候,毛主席的话还没说完:“谁种的没有那么重要,这些树肯定是没问题的。”

毛主席的话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但紧接着画风突转,毛主席又说:“这些树国民党可以种,为什么我们不能给百姓们种呢?”



如此,毛主席的想法也就清晰了。他在为了我国的环境着想,并且一路走来,这里的绿化也是一大问题。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南京开始种树,那么环境自然也得到极大改变。



榜样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前往各地展开视察活动,毛主席想要的是了解各地真实情况,看到自己在北京所掌握不到的真实情况。

当然在南京也是不例外的,就前往中山陵的事宜上,毛主席就看到了许多,并指出解决。总之,都是在为百姓着想,为国家的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而且在南京视察活动期间,毛主席找了很多人谈话,可以说从省委书记到县委书记,毛主席因此了解到很多基层的真实情况,毛主席深感欣慰,并做了许多有利工作。

可以说在了解基层工作情况的时候,毛主席不仅仅是在听汇报,他也会听取更多人的意见和建议,并放在心上。



虽然这次的视察活动没有多久,但毛主席一切从简,着重关注了基层情况,并深入了群众。而这样的毛主席更给各领导干部树立了十足的榜样。



结语

通过毛主席的视察活动,我们可以看出毛主席对南京可谓有着美好的期待,而在毛主席的建议下,南京也在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