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2月24日至3月2日是国际带状疱疹关注周。在这个充满生机的蛇年,我们一边迎接新的美好,一边也要警惕一种与“蛇”有关的健康“杀手”——带状疱疹,也就是民间俗称的“蛇缠腰”。

一、揭开“蛇缠腰”的神秘面纱

带状疱疹并非蛇年才有的特殊疾病,它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是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十分狡猾,初次感染人体时,往往会引发水痘。

而当水痘痊愈后,病毒并不会被彻底清除,它会潜伏在神经节这个“隐秘角落”,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免疫系统不像年轻时那般强大;又或是长期劳累、精神压力过大、患有慢性疾病等情况,病毒就会抓住机会,再次活跃起来,沿着神经纤维一路转移到皮肤表面,从而引发带状疱疹。



二、从刺痛到剧痛:一场皮肤与神经的双重灾难

带状疱疹的症状十分显著。发病前,患部皮肤常常会有感觉过敏,像是有隐隐的刺痛、灼热感,同时还会伴有全身不适,比如疲乏无力、轻度发热等。随着病情发展,皮肤上会率先出现皮损,起初可能是局部的疼痛、灼热,接着晶莹的水疱就接踵而至。这些水疱和红斑沿着神经的走向呈带状分布,多出现在腰背部,故而得名“蛇缠腰”。不过,它也可能出现在胸部、面部等其他部位。

“蛇缠腰”带来的不仅仅是皮肤的痛苦,更可怕的是它常常伴随的神经痛。这种疼痛堪称“恶魔般的折磨”,被形容为电击般的瞬间刺痛,又像是刀割般的剧痛,而且持续时间长。

有些患者的这种疼痛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数十年之久。研究显示,9%~34%的带状疱疹患者在皮疹消失后,依然要长期忍受神经痛的折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的人会在夜深人静时被疼痛惊醒,难以再次入眠;在日常活动中,哪怕是轻微的触碰或摩擦,都可能引发剧烈的疼痛,连穿衣、洗澡这样平常的事都变得无比艰难。

三、科学应对:黄金抢救期

不过,面对“蛇缠腰”我们并非无能为力。在治疗方面,抗病毒是关键,早期、足量的抗病毒治疗有利于减轻神经痛,缩短病程。同时,镇静止痛药物和糖皮质激素也是治疗的重要手段。外用药物如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等能缓解症状,物理治疗像紫外线、频谱治疗仪、红外线等局部照射,也可促进水疱干涸、结痂。

四、重在预防,胜于治疗:构建免疫防线

预防同样重要。我们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这些都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50岁及以上、患有基础疾病等高危人群,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是非常有效的预防措施。

在这个蛇年,让我们重视带状疱疹的防治,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真正远离“蛇缠腰”的困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