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家应急广播

腰、背、胳膊、大腿

密密麻麻

一团一团的水疱

究竟是什么?


社交媒体平台截图

这是民间俗称的“蛇盘疮”,也是被很多人称为“最疼皮肤病”的带状疱疹,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中至少会患一次带状疱疹。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人群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约156万人。

本周是第四届国际带状疱疹关注周,带状疱疹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吗?“长满一圈就会死人”是真的吗?如此疼痛难忍的病到底能不能预防?……

会“潜伏”的带状疱疹病毒

90%以上成人体内都有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发作的主因是自身免疫力下降。

90%以上的成人体内都潜伏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儿童期感染此病毒后的首次发病表现为水痘,一旦遇到免疫系统攻击,病毒不会被彻底清除,而是“躲”进背根神经节里。当身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就会伺机而动,沿着神经“作妖”,导致神经发炎、坏死引起疼痛。


每年春节后这段时间,带状疱疹患者的数量都会明显增加,据医生介绍,这主要是因流感高发、过度劳累和生活不规律导致免疫力下降,潜伏在体内的病毒被激活,从而引发了感染。

“谁身子弱找谁”

并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

带状疱疹多发于50岁及以上、免疫功能低下和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

50岁以上的老年人

随着年纪变大,人体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抵抗能力变差,50岁以上人群是带状疱疹的易发人群。

不过,带状疱疹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且有年轻化趋势。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表示,50岁以上是多发人群,但是眼下此病年轻化,不少青年人也会感染带状疱疹病毒,这种倾向值得重视。

慢性疾病患者

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增加24%到41%。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3倍到4倍。

有一种痛叫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带状疱疹发病前可能会出现前驱症状,如轻度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皮肤可能会有烧灼感或神经痛。接着,皮肤会出现潮红斑,长出丘疹后会迅速变为水疱,水疱清亮且周围有红晕,沿某一神经呈带状分布,多在身体一侧,一般不会超过中线。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称,绝大部分人患病后,会出现刀割样的、火烧样的、针刺样的、穿心样的疼痛。

通常,疼痛会随着疾病的好转慢慢消去,但不少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会患上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上有人疼了40年。

因此,患者出现前驱症状时就应警惕,在身体感觉疼痛还没出现疱疹时,对症治疗,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甚至能阻止带状疱疹发病。

不想遭这个罪

试试这几招

接种疫苗

目前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预防方式,接种后即使感染,严重程度也会大幅降低。

50岁以上人群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后,疾病发生率可降低90%以上。


哪些人不适合打带状疱疹疫苗?

· 对疫苗任何成分有严重过敏反应史的不适合接种;

· 正在患带状疱疹的患者不能立即接种,应延迟至疾病急性期结束且症状消失后接种。

*具体情况,需经医生现场评估后决定。

提高人体免疫力

带状疱疹的发病与自身免疫力息息相关,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作息规律、饮食清淡及适度运动的好习惯,是提高免疫力的基础。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物。要注意预防水痘,避免与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密切接触。

关于带状疱疹

还有这些问题要知道

带状疱疹会传染吗?

会!带状疱疹具有传染性。其病毒存在于疱疹、疱液和渗液当中,病毒主要通过飞沫或接触皮损传播,皮损结痂之前,也有传染性。因此:

1.避免与带状疱疹患者亲密接触,勿直接接触其破溃水疱,做好隔离;

2.不要接触、混用患者的毛巾、脸盆等个人物品,否则也可能感染病毒并发病。


带状疱疹长满一圈就会死人?

“蛇盘疮、缠腰龙,爬满一圈要人命”?并非如此!

带状疱疹的发疹特点是沿单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的红斑和簇集性水疱,皮疹一般不会超过躯体中线。患者通过早期正规抗病毒治疗,皮损通常会在两周左右完全治愈,小部分患者会遗留后神经痛,但不会危及生命。

带状疱疹只“缠”在腰上吗?

带状疱疹病毒可在身体任何部位的神经节复制繁殖,比如头部、颈部、胸部、腰部,甚至四肢,腰部只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发病部位。


眼周的带状疱疹,轻度会影响视力,重度的甚至会引起失明;

耳部的带状疱疹,会引起耳部剧烈的疼痛,同时还可能伴有面瘫,严重将引起听力下降。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

带状疱疹

发病迅速 疼痛剧烈

因此要留意前驱症状

皮肤刺痛≠过敏

尽早诊断,及时治疗

才是战胜“蛇缠腰”的正确姿势!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综合央视新闻、深圳疾控、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