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中,大家最头疼的两大项,就是阅读理解和写作了。
上周我们开团了两套很不错的作文书,(点击文章链接可查看:,很多妈妈留言希望鱼爸也找找关于阅读理解的好书,感觉家里书不少,孩子也看了很多。但考试做题,依然做不好。
我能感受到这个痛点,虽说让孩子爱上阅读,已经不容易。但比爱上阅读更难的,应该是读明白。难上加难,就是读明白,又答正确。
今天,要推荐这套专为小学生量身打造的阅读宝典——《阅读理解太容易啦》,来解决“如何正确答题”,掌握技能。
这套书遵循孩子的认知及学习规律,一共六册,分别是:
1. 《看看就懂的词语》 2. 《练练就会的运用》 3. 《读读就通的句子》 4. 《翻翻就熟的文体》 5. 《理理就顺的段落》 6. 《想想就成的策略》
循序渐进地积累阅读理解的知识储备,逐步击破阅读理解中的痛点及难点,唤醒孩子的学习潜能,实现孩子阅读能力的飞升。
从6个方面展开,内容由浅入深、逐步进阶,打下阅读理解的基本功,整套书是幽默有趣的文字、活泼可爱的漫画风格,孩子们喜欢读!
先给大家看一下目录,这些章节标题是不是看上去就很有趣。
整套书围绕阅读理解常见问题,进行剖析、讲解和举例。仅需几页纸,便解决一个小难题了。
整套书遵循孩子的学习规律和认知情况,从词语、句子、段落,到文体、策略,循序渐进地打牢阅读的基础知识,掌握阅读理解的核心技能。
其中,《看看就懂的词语》,重点理解词语的表面含义、隐藏含义、特殊含义,区分近义词等。
在《读读就通的句子》中,重点解析句子含义、品析写作手法。
在《理理就顺的段落》中,梳理写人、写景、状物等段落的阅读逻辑。
《翻翻就熟的文体》重点帮助孩子掌握记叙文、说明文等问题的阅读方法。
而《想想就成的策略》中则通过预测策略、提问策略、提高阅读速度策略、有目的阅读策略等多种策略,全面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思维。
《练练就会的运用》中更是通过20个趣味闯关运用练习,让孩子复习前面学到的知识,并验证知识掌握的扎实度,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学以致用。
适用年龄:推荐给5-10岁孩子,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的给孩子读一读看一看,收获一些阅读理解的实用方法。
全套书定价149元 ,鱼爸团购价89元包邮,不到全家一顿外卖的钱,可以让孩子获得一套好的阅读理解启蒙书,真的太值了!
针对性强、通俗、容易上手,是我阅读时的最深体会。非常推荐大家入手这套书,趁刚刚开学,好好用起来,把孩子阅读理解能力再拉一把。
参团方式:点击下方图片,打开小程序,可进微店参团
为什么值得推荐:
来详细说说这套书是怎样结合新课标思路,先建立底逻辑,再层层提升,让孩子学会举一反三,培养阅读理解的思路。
通过六册书,分为六步提升阅读能力:
第一步——词语理解
在部编版的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已经有简单的阅读理解题了。
到了小学三年级,对阅读的要求就更高了。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要素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要求孩子阅读后,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比如明朗的天空,明朗是什么意思?有些凌乱,凌乱又是什么意思?
词语理解是提高小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的一个先决条件,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能读懂句子、片段和整篇文章。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从理解词语入手。
在《看看就懂的词语》中,通过理一理、找一找、辨一辨三招,帮助孩子轻松理解词语!
词语的含义通常是丰富的,有的词语不仅有多种含义,还有可能有隐藏含义,孩子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候不一定能全部理解,但这本书中用图画的形式,轻松地表现出了词语的多重含义。
比如“花”这个词语,本意是花朵,是本义,也可以引申为眼“花”,指模糊不清,这是词语的引申义。
而形容奶奶年轻时候像花一样美丽,被叫作“村花”,这是花的比喻义。
遇到不会解释的词,可以用熟悉的、易懂的词来替换,比如崎岖和不平坦。
除了表面含义,词语还有隐藏含义(也叫色彩含义),主要包括形象色彩和感情色彩两大类。
比如雨滴落在瓦片上,发出“滴滴答、滴滴答”的声音,只要看着词语,耳朵里仿佛就能出现声音,这就是词语的听觉形象。
草地上开满了各种颜色的话,有鹅黄色的、宝蓝色的、橘红色的……明明眼前没有实物,但脑海里却浮现出了画面,这就是词语的视觉形象。
近义词也是孩子阅读中的一个难点,一旦搞混,就对整个句子的理解都有可能产生偏差。书中用图画语言,把一些近义词直观地表现了出来,让孩子更好理解,也记忆更深。
比如爱好和嗜好的区别:
公布和宣布的区别:
这样的呈现形式,让孩子能够一目了然的理解这些近义词的区别。同时也能发现很多近义词的一大特点:含有相同的字。然后再通过一些具体对比的例子,加深孩子对近义词的理解。
有的近义词表示的语义轻重程度不一样。比如请求和乞求相比,请求的语义较轻,乞求的语义则较重。
请求▲
乞求▲
还有的近义词适用的场合不同。比如长辈对晚辈的命令可以用吩咐,而长辈对晚辈的叮嘱则可以用嘱咐。
吩咐▲
嘱咐▲
教会孩子在不同语境中理解不同的词语,比直接告诉孩子这个词语的意思更让孩子印象深刻。
第二步:句子理解
读懂了词语,就要延伸至句子了,而读懂句子则是理解段落的基础。
比如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在《读读就通的句子》分册,也介绍了几种让孩子轻松读懂句子的小方法。
首先,在读句子时,要学会抓住句子的主干。
比如“清晨,爷爷和奶奶手拉着手在长长的林荫道上散步。”剔除了句子的“枝叶”后,就会发现这句话讲的其实就是“爷爷奶奶在散步。”
那或许孩子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既然一个句子只靠主干部分就能表达出完整的意思,那为什么还要添加这么多枝叶呢?直接删掉不行吗?”当然不行!
比如只描述“妹妹穿着裙子”,就不知道妹妹穿的是怎样一件裙子。当描述“妹妹穿着秀有蝴蝶图案的裙子”时,就知道妹妹穿了一条漂亮的裙子啦。
抓住句子的主干可以让孩子知道这句话的主要意思,但分析句子的枝叶部分,能够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其次,要学会分析句子的语气。
反问句是疑问句的一种,它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比如“莎莎这么可爱,大家怎么会不喜欢和她做朋友呢?”虽然这句话用了问句,但却是表达肯定的意思,也就是“莎莎这么可爱,大家都想和她做朋友”。
当然,能表达强烈感觉的不止反问句一种,感叹句等也可以。
比如在《詹天佑》一文中,讲述了修建京张铁路时的艰难险阻,但在高铁如此发达的现代,孩子想要读懂文章的内容,还需要“追根溯源”,回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理解。
詹天佑的故事▲
理解句子含义只是阅读句子的第一步,能够品析句子的写作手法才是最终目的。即使是文章中最常用的修辞,也有迷惑人的时候,也会成为阅读理解中容易丢分的地方。
比如,拟人是非常常见的修辞手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用了拟人的修辞,一般先确定句子的描写对象是不是“物”。
接下来,看看这个“物”是否具有人的思想或行为。
那么下面这句话是否是用了拟人的修辞呢?
家长可以像书中一样,引导孩子一起进行探讨。
这个例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并不是拟人。如果直接将羞答答的情绪赋予荷花,改成“池塘里的荷花羞答答的”,就是拟人了。这里可以帮助孩子捕捉一个学习重点:拟人句中不能出现比喻词。
第三步:梳理段落的阅读方法
读懂了句子,接下来就要读懂段落了。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要素为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在《理理就顺的段落》中,写人的段落就讲述了如何根据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把握人物形象。
书中把“写人的段落”比喻成大将军率领士兵打仗的战斗军团,让孩子理解起来更轻松有趣。想要弄清楚“写人的段落”这个战斗军团的实力,抓住主要人物很关键。
比如,以经典文章《骆驼祥子》中的一个段落为例,只看大段大段的文字,孩子可能不容易理解,但书中把大段的文字拆开了分解,再加上图画语言,真正教给了孩子认识主要人物的阅读方法。
第一招:找正面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来更加深刻的了解主要人物。
第二招:找侧面描写。找到主要人物的正面描写后,环境描写和对周围人物的侧面描写不能放过。
在学会了阅读方法后,立刻进行“思维大联想”的练习版块,让孩子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战练习,学练结合,巩固所学知识,加深记忆。
除了写人的段落,叙事的段落也有其阅读方法。
书中把叙事的段落比喻为负责传递消息的段落,如果什么都想囊括和传达,那就太啰唆了。所以可以用以下四招,来提炼出重要信息:
第一招:找时间。
第二招:找地点。
第三招:找人物,第四招:找事件。
这样带孩子梳理下来,阅读叙事的段落就不在话下啦!
写景的段落就像侦察军团,负责侦察敌情,了解地形、地貌、景物等环境特点。书中以朱自清的《雨》为例,教孩子如何读懂写景的段落。
第一招,梳理写景顺序。在写景的段落中,最常见的是用地点的变换来体现顺序。
但有时候,段落中不止用了一种顺序哦!按照景物的变换来描写也可以体现出顺序。
比如,从描述雨转换到描述树叶、小草,再到描述撑伞的人、农夫,段落中的画面会有条有理地一幅幅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第二招,明确景物特征。通过阅读文字,可以找到景物在形态、颜色等方面的特征,要善于去总结。
第三招:体会作者情感。在景物的背后其实也寄托了作者的情感,这就需要体会藏在描写景物的段落字里行间的情感了。
第四步:掌握文体的阅读逻辑
比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翻翻就熟的文体》中,梳理了阅读中最常见也最重要的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记叙文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通过列出记叙的要素、梳理记叙的顺序、揪出记叙的线索、分析重要的情节、把握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五大步骤,帮助孩子弄懂如何读懂记叙文。
第一步:列出记叙的要素。
一般情况下,可以在文章的开篇找到时间和人物, 紧接着是地点和起因。
经过是文章重点记叙的部分,往往占据绝大部分篇幅。在《背影》这篇文章中,父亲翻越月台,给作者买橘子的背影,让人尤为感动。
记叙文的结尾除了交代故事的结果,往往还伴随着抒情,这也是情感的升华。把找到的六要素连起来,进行归纳概括,就能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二步:梳理记叙的顺序。
第三步:揪出记叙的线索。
书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一篇文章掰开了揉碎了反复地介绍,不仅教给孩子实用的阅读的步骤,更重要的地教给孩子独立阅读的方法,让孩子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第四步:分析重要的情节。
第五步:把握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只有认真体会,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
做个练习巩固一下吧!
除了记叙文,阅读说明文也有其方法和步骤。
首先,需要把握说明顺序。一般来说,每段的第一句往往会提示这个段落的主要内容。这种提示主要内容的句子也叫中心句。
如果一时半会儿找不到中心句,也还可以通过一些关键词来了解段落大意。
当然,也不能小看说明文中的问句,它们的答案有时也能提示段落的主要内容哦!
接下来也很简单,可以画一个简图,把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这样就能分析出文章的说明顺序了。
其次,要掌握说明方法及作用。
要想真正读懂说明文,除了弄清楚文章的说明顺序,还得具体分析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进行阐述的,比如打比方、摹状貌、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引用,等等。
当孩子掌握了阅读方法,就会觉得阅读文章没有那么困难啦!
第五步:学会各种阅读策略
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要素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方法。
在《想想就成的策略》中,不仅讲到有目的阅读策略,还讲到了预测策略、提问策略、提高阅读速度策略等,帮助孩子成为真正的阅读大师!
策略一,激发兴趣——预测策略。
很多孩子在阅读时,往往知识被动地接收文章所传达的信息,对内容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而预测策略则是一种快速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方式。
运用预测策略,首先得知道在什么地方进行预测。
第一眼看到的文章标题就是一个很好的预测切入点。
孩子可以带着想象,有理有据地对文章进行预测。
阅读预测不存在对错一说,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预测,可以加强参与感,帮助孩子逐渐理解文章的内容。
学习完这些技能,来做个练习巩固一下吧!
策略二,自主阅读——提问策略。
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然后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
角度一,鼓励孩子可以先从不熟悉、不理解的词开始提问,并努力找到答案。
角度二,还可以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提问。
角度三,从文章的写作手法这个角度进行提问。
提问策略是不是超简单?做个练习巩固一下吧!
所谓提高阅读速度策略,并不是指单纯的速读,而是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从文章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因此,只有同时满足“时间快”“效率高”这两个条件,才是高效阅读。
通过“计时”“借助预测”“提问题”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同时在保证理解的前提下,加快阅读速度。
有目的阅读策略是一种综合性的阅读策略,它是指根据目的、学习任务或生活需要,为获取信息而进行的阅读。这就要求孩子在阅读前,通过分析文章的特点、阅读的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比如,用列图标的形式将有关内容列出来。或者结合生活经验,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补充。
对于写人记事的文章来说,分析人物形象也是很重要的阅读任务。
列图表的形式更加清晰明了,能让孩子从文章中提炼出更多有用的信息。
第六步,20个趣味闯关游戏,寓教于乐,在挑战中步步为赢
结束了学习任务,当然要检验一下学到的知识是否实用啦!
书中特别设计了《练练就会的运用》一册,包括20个趣味运用练习,如形象色彩找一找、近义词辨一辨、时代背景桥结合、句子主干要保留、事件重点补一补、故事经过理一理……
词义连一连。
形象色彩找一找。
修辞手法找不同。
游览顺序画一画。
用孩子喜欢的游戏的形式,来检测孩子知识掌握的扎实度。
而且完全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融入巧思和奇趣,让孩子轻松读懂、沉浸其中!
更有终极大boss的综合关卡,融合各个主题的知识点,只有战胜最终的怪兽,才能攀登“阅读理解”的学习顶峰。
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趣,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整套书的品质也相当不错,绿色环保印刷,孩子们可以放心读。
原价149元,鱼爸团购价仅需89元。大语文时代,阅读为王!但阅读理解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相信有这套书的陪伴,每个孩子都能成为阅读高手。
参团方式:点击下方图片,打开小程序,可进微店参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