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教材”又来了?这话听着就让人心里痒痒,也许你还记得去年那阵风,家长们齐声喊着“毒教材害孩子”,如今又有一批百万销量的绘本被曝出存在不良内容,出版社的回应反而让人更火大,这事儿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毒教材会这么嚣张呢?



毒教材重新出现?

过去几年里,关于“毒教材”事件在网络上曾经闹得沸沸扬扬,许多家长、网友纷纷指责某些教材里的插图不仅造型怪异、丑得出奇,而且还存在明显的性暗示和崇洋媚外倾向,甚至有人说这些插图背后还隐藏着外部势力的“文化入侵”。



这不,去年五月的时候,一个小学数学教材插图事件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家长们一个劲儿地“揭黑”,要求彻查到底,虽然最后教育部门和出版社出面整改、道歉,但这场风波在不少人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大家对教材的“质量”问题产生了极大担忧。



而如今新的争议又来了,这次的主角是一本绘本,销量高达百万,被母亲曝光后引发了轩然大波,翻开绘本,你会发现插图里有些细节让人不忍直视:比如某个情节里,明显用过分的笔触描绘了儿童穿着内裤的细节。



虽然从技术上看或许只是个小细节,但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这种“裸露”一笔显然有点“过火”,家长们立马火了,“怎么能在儿童绘本里出现这种内容?”他们担心孩子看了会误导成长,对身体隐私产生混乱的认识。



这款教材就是《坐巴士出去玩》,有网友就调侃说:“这不是毒教材,是毒绘本,毒得让人起鸡皮疙瘩!”而支持者则认为,绘本毕竟只是一本讲故事的书。



上百外销量

可孩子们未必会认真揣摩这些细节,再说这可能只是一种艺术夸张的表达方式,但不管怎么说,家长们的敏感神经一旦被触碰,再温和的解释都难以平息大家的怒火。



那么这到底是设计上的失误,还是出版机构的管理漏洞?从一些公开报道来看,这套绘本并非新出品,而是在国内市场畅销多年,被归入“100本最棒幼儿绘本推荐”行列。



也就是说,它早在几年之前就通过了审查进入了市场,为啥现在突然被曝光?有一些胆大的网友认为,可能是家长群体对教育产品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或者说,在过去的几年里,家长们对孩子阅读内容的关注度明显提高,才会对那些曾经“差强人意”的插图更加敏感。



此外也有人猜测,这背后可能存在一定的“文化政治”因素,当局对教材、绘本这些涉及下一代成长的产品,本就要求更高,有关部门在监管上也开始加强力度,趁着社会风波再进行一次“清理门户”。



出版社在事件曝光后第一时间发布了声明,表示绘本内容是由外国作者绘制,各国的审美和教育理念不同。



目前会针对家长的反馈进行讨论和调整,听起来好像是典型的“换汤不换药”的回答,不少家长认为这完全是在推卸责任,说:“你们既然在国内市场销售,就该符合我国的文化和教育要求,不能以‘不同文化’为借口来逃避整改责任。”



多次出现的问题

更有家长在社交平台上留言,调侃道:“如果国外的审美都这么开放,那我宁愿让孩子读国内教材,至少不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灌输奇怪的性暗示。”



事实上,从网络上爆出的各种资料来看,这并不是第一次教材类产品因不良插图引起社会争议,早在2022年,就有类似事件爆出,当时教育部通报了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责处理,有27人被处罚,插图作者、设计团队也被取消了从事国家教材设计的资格。



但令人遗憾的是,处罚结果往往只是“记大过”或者口头警告,很多人认为这处罚轻描淡写,完全不能起到警示作用,网友纷纷质疑:这么严重的事儿,怎么就没定罪?为何那些背后的“关系网”依然存在?



其实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教材和儿童绘本在设计时往往会出现一些所谓的“夸张”风格,比如有的插图人物比例失调、表情呆滞,有的甚至被批评为“丑化儿童”,这在过去被认为是艺术风格的一种表现。



但如今在网络舆论的高压下,却被解读为对下一代审美和价值观的扭曲,有人指出,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整个教育出版体系中对插图的审核不严,也可能与设计团队的背景和培训有关。



有传闻称,某些设计师出身于国外,或曾在海外留学,他们带回来的设计理念可能与传统中国文化格格不入,这就给“毒教材”这种说法添了一笔重彩。



当然,也有专家认为,问题不能全归咎于设计师,教育产品的质量监管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全链条的问题,从选题、审查、编排到最终印刷,都需要各个环节的严格把关。



如果某个环节出现疏漏,就会让问题产品流入市场,出版社作为最后的责任承担者,应该主动承担责任,及时召回问题书籍,进行修改和整改。



但目前看,出版社的回应明显缺乏应有的担当,反而给人一种“考虑一下再说”的拖延感。



而且家长们不知道在教材的审查和设计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甚至有部分家长怀疑,某些教材产品进入市场前可能存在“走后门”现象,这样的猜测虽未必有确凿证据,但在信息传播迅速的今天,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舆论大哗。



结尾

“毒教材”事件再次激起了社会各界对教育质量和文化产品监管的关注,我们希望未来不论是出版机构、监管部门还是设计团队,都能把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为下一代提供安全、健康、有益的阅读材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