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上午,深圳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开幕。会场中,一位身着校服的学生格外引人注目,深圳实验学校高二学生邱子琳作为嘉宾旁听会议。作为受邀的学生代表,16岁的邱子琳非常激动,对会议充满期待。

校服“闯”进两会西装群,这场景不免惹人关注,但实际上并不是稀罕事。早在几年前,深圳等城市的政协开幕会上就已经出现过中学生的身影。一个自然而然的疑问是,邱子琳同学能否适应会议的氛围,那些引发热议的话题,她是否知晓,各种建议和观点,她能否听懂?这些问题当然没有确切的答案,毕竟,到现在为止外界对这位学生知之甚少,媒体特别提到了邱子琳,但她不是受邀的唯一学生代表。据媒体提供的信息,今年深圳政协会议邀请30名各界代表、市民旁听,来自深圳实验学校高二级的邱子琳与另一位同学成为受邀旁听高中生。

看来,上述做法实则充满考量。邱子琳只是“各界代表”之一,她以学生身份作为受邀对象旁听政协会议,看起来有些突兀,但也不难理解——高中生年纪不大,却是很重要的社会成员。况且高中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阅历,这个人生阶段心智逐渐成熟,对于很多问题会有自己的观察和看法,可能谈不上成熟,但也绝不可忽视他们的声音。从这个角度看,让他们出现在政协会议这样的场合,可谓合情合理。

面对媒体,邱子琳诚实表示“不懂政治”。而身为学生,她表示确实关注教育领域,这样的反应无疑符合很多人的认知。但不懂并不意味着不关心,她关注教育无疑是自己的分内之事,起码在这个领域,她很有发言权。听一听她的声音,或许会有不错的收获,对于教育问题,过去习惯于听大人的声音,对于受教育者,比如邱子琳这样的孩子,他们的声音却很容易被忽视。

进入政协会议这个重要场合,主题就是参政议政。学生作为受邀代表参与旁听,更应该淡化邱子琳的个人色彩,而应该关注她所代表的群体、所扮演的角色和此举可能带来的收获,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价值。有两点值得期待:一是在现场感受会议气氛,使之有机会培养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与热情;二是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的观察与体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两点对于学生的成长显然至关重要,不仅对邱子琳是如此,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如此。

高中生旁听政协会议,媒体报道提到的一种观点认为,由此可见政协包容且贴近民生。的确,这是一种值得鼓励的尝试。当然,有必要强调的是,对于这种做法,尤其是像邱子琳这样的旁听代表,必须足够包容。接下来她说的话,或许有些幼稚,她的建议可能也不成熟,但我们应该鼓励她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希望她以符合个人认知的方式来发声,而不应该让她传递大人预设的声音。旁听者也是一种代表,在政协会议这样严肃的场合,做好这个代表,就是本分。这无疑是上述做法的初衷,也是外界所希望看到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