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ps:提升行业认知,及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轨道交通,通向美好生活

近日,城轨创新网络公司完成了新一代国产大语言模型DeepSeek-R1的本地化部署,并将其与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维平台深度融合,与城轨工务检修数据、规章制度、维保方案一起,让运维平台智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平台使用自有服务器部署的 DeepSeek671B满血模型,结合RAG(检索增强生成)、Agent(智能体)等多种前沿技术,充分发挥大语言模型的生成、推理能力,为城轨工务检修人员提供精准的维修建议和专业的技术支持。

城轨基础设施智能运维平台前期已经具备了基础设施数据资产台账管理,基础设施检测数据自动分析、健康状态综合评价、状态预警和检测报告生成,运维全流程信息化闭环管理与“人-材-物-法-环”关键运维要素的综合统筹管理,检测数据与分析结果多维度可视化等功能。


图 1 城轨基础设施智能运维平台首页界面

运维平台已经在我国5个城市的17条线路应用,累计线路总长578.12km,产生数据量135TB,涵盖轨道动态几何状态与钢轨廓形检测指标10个,轨道状态巡检指标9个,车辆动力学响应检测指标5个,钢轨波磨检测指标3个,钢轨探伤检测指标19个。

运维平台配备的数据分析、图像识别算法能够将海量检测数据提取成关键信息,大语言模型具有更强的创造力与综合分析推理能力。此时,平台融合了大语言模型和专业数据分析算法,让传统算法与大语言模型实现优势互补,智能化程度如虎添翼。


图 2 综合检测车大屏显示界面

城轨基础设施智能知识库整合了工务专业的200余篇检修论文、300余篇作业指导书、30余篇相关书籍、以及其他相关文章约150篇,总计超10000页城轨工务检修资料,为工务问题提供了详尽的资料支持。为了从书山文海中快速精准找到所需内容,平台首先采用先进的向量化技术,将所有文本转化为计算机可理解的数据形式。在实际查询时,通过RAG技术进行智能匹配和混合检索,通过Agent技术进行SQL查询,确保能够精准提取最相关的知识内容。接下来,通过DeepSeek对知识进行深度的分析,用户提供精简透彻的汇报。

城轨工务领域知识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逻辑性,涉及复杂的工程原理、严格的技术标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DeepSeek-R1创新性地采用思维链模式,在面向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与逻辑性的城轨工务领域知识时,展示出清晰的推理过程,将工务问题拆解为多个关键环节,并给出分析依据,帮助工务人员验证推理逻辑的准确性。

技术方面,城轨基础设施智能运维平台工务问答系统采用双线并行的技术架构。离线部分负责数据处理与索引构建,在线部分负责实时问答服务。

(1)在离线处理环节,系统首先对检修知识库进行文档解析,包括版面分析、表格识别、文字识别和图像识别。

(2)随后进行文本分块处理,包括段落切分、章节切分、分隔符切分和字符长度切分。

(3)接着构建向量索引和倒排索引,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入向量数据库。

(4)在线服务环节,当用户提出工务检修相关问题时,系统首先进行问题理解,然后进行知识库匹配,从向量数据库中检索相关的检修文档、历史方案和检测数据。

(5)通过混合检索获取相关段落,经重排序筛选出最相关段落。

(6)最后由DeepSeek R1大模型结合检索到的知识进行答案生成,并经过后置处理确保回答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如果回答问题需要参考数据库中的数值类数据,平台还能够利用DeepSeek生成合适的SQL查询语句,以Agent形式对数据库进行查询,并将获取的数值用于分析过程。


图 3 城轨基础设施智能运维平台工务问答系统技术架构

当工务检修人员在检查时发现了轨距超限问题并发起提问时,deepseek首先给出思考过程,通过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关联曲线半径、钢轨侧磨等因素分析轨距超限问题,并进一步分析轨距超限和钢轨轻伤的原因,即曲线处轨距超限导致轮轨接触点改变,从而加重钢轨头部侧面磨耗,使轨距不断增大,而轨距增大使钢轨侧磨越发严重。最后,提出轨距精调、钢轨打磨、曲线地段综合整治和重点关注等一系列建议。deepseek像一个经验老成的运维业务专家一样,分析“病因”并挖掘“诱因”,结合养护维修要求“对症下药”,提出针对性的维修方案。


图 4 用户在平台开展智能问答


图 5 Deepseek结合平台数据深度思考


图 6 Deepseek提出维保方案

作为城轨领域引入DeepSeek大模型的创新实践,城轨基础设施智能运维平台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此举打破了传统工务维修资料难以有效利用的瓶颈,开创了大语言模型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领域应用的先河。通过DeepSeek强大的推理能力与海量专业数据的深度融合,平台实现了从"数据存储"到"智慧赋能"的跨越、从简单的"问答系统"向"智能专家顾问"的转变,为工务检修人员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智能助手。未来,我们期待这一创新应用能够在更多城轨运营单位推广使用,助力城轨行业数智化转型升级,为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稳定、高效运营贡献智慧力量。

素材来源:综合自公告公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