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府献县《戈氏家谱》载,河间府戈氏家族祖籍苏州府吴县,于1521年明正嘉之际定居北京,1644年从四世祖迁居直隶河间府献县之丰尔庄(今属河间市丰尔庄),六世戈英考取进士,入朝为官后,帝王允许戈英在府城建宅,其后人便来河间府城定居,成为河间名门望族。

在戈英父亲戈继皋和戈英的教育和影响下,戈英三弟戈睿考取武举人;戈英长子戈懋伦考取进士,次子戈淳伦、三子戈全伦、侄子戈裕伦均考取举人;戈懋伦长子戈钟、次子戈镇、侄子戈鑑均考取举人,三子戈锦考取进士;戈锦长子戈涛、四子戈源均考取进士,次子戈济、侄子戈淑考取举人。至此,河间戈英一家在不至一百年的时间里,一家四代人考出了五位进士,俗称“一门四代五进士”。


再后来,戈涛长子廷模、戈源五子宝树以及同族人戈溏、戈涢、戈廷树也都考取举人。在此期间,戈氏家族获取功名者达130多人,除五位进士外,另有13人考取举人,时河间府戈氏素有“戈半朝”之称。

这样的文化大家庭,前后影响家族近二百年不衰败,足以见得家庭文化的熏陶和家风、家史的影响力之大。古人讲,富不过三代,说的就是一旦家庭过上富足的生活,就贪图安逸,缺少了奋斗力量,过不了三代家庭就没落了。而象河间戈氏这样的文化大家庭,其家庭教育值得我们深思,毕竟“一门四代五进士”的家庭闻所未闻。下面是五进士的简历。


戈英, (1634—1705),戈继皋之子,字育仲,号实斋。五岁丧母,天质颖异,天文、历法、乐律、三角算等难以通晓之事,一触即能知其意。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选庶吉士。康熙三年(1664),始出任外官,多善政,曾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加一级巡按,督理两淮盐政。首陈“漕政十害”,又“请禁提甲”,均获皇上采纳。后被诬陷,罢官回乡,归囊如洗,时淮南诗人王藻儒赠诗戈英云:“宦迹共推清如水,雅怀偏喜蔚如云”。康熙四十三年(1704),死于故里,时年72岁。其所著有《居易轩诗文集》4卷、《西秦纪事诗》1卷及《奏疏》若干卷。

戈懋伦,(1665--1744),戈英之子,字兴三,号勉斋。康熙三十六年(1697)举于乡。康熙五十一年(1712 )壬辰科进士,廷试时,帝语之曰:“此御史戈英之子也,识子久矣(因曾随其父迎天子南巡)”。授翰林院检讨,日趋“国史”、“一统志”诸馆,退辄枯坐一室,自处泊如。年50即去官,父戈英以廉洁著称,戈懋伦能继其志,益肆志于经史,其为文一以理胜,不尚钩章棘句。受其学者多为善人佳士。著有《西轩集》60卷。

戈锦,(1692-1759),戈懋伦之子,字絅公,号素庵。康熙癸巳(1713年)恩科举人,雍正丁未(1727年)科进士。历官嵩县、开化、归安知县,陕州知州,河南、浙江乡试同考官。以子涛诰封朝议大夫、翰林院编修、湖广道监察御史,刑科掌印给事中,以子源诰封中宪大夫、太仆寺少卿。戈氏家族“一门双进士”的戈涛、戈源兄弟分别为戈锦之长子和四子。其时燕赵地区诗学之盛,河间为其一大渊薮。而河间诸多诗人之中,尤以戈氏兄弟出类拔萃。

戈涛,(1717—1768),字芥舟,号蘧园。清代著名文学家、方志学家。自幼颖异,读书志气激发。16岁,补诸生,从南宫名士鲍梓学作文,又从学沈阳名士戴通乾,受知于学使钱陈群。弱冠,乾隆丙辰科(1736年)举于乡,后游京师五年,学益力,以经学荐征,未届期,乾隆十六年(1751)辛未科中进士二甲第11名。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山西、湖广道监察御史,掌河南道监察御史,巡视中城、东城察院,督理五城街道,刑科掌印给事中。癸酉科江西副主考,丙子科云南正主考,丙辰科会试同考官,戊子科福建正主考。曾上疏《请严妇女善会之禁以正风化》、《请严夜唱之禁以靖地方》、《请定早发秋审招册之期以重会谳》、《请查科场弊窦》、《请定刑部题缺之例以昭画一》奏章,均获皇帝采纳。

戈涛性格介特,不为苟同,数上封事,言人所不敢言。晚年,锐意著述,诗、古文疏宕有奇气,著有《坳堂诗集》、《坳堂杂著》、《献邑志》、《戈氏族谱》等行世。

乾隆年间,畿辅诗人盛于河间一郡,而以戈涛称首,是清代河间府一带有名的“瀛洲七子”之一。戈涛之论诗也,禁绮语、俚语,力除剽袭、靡弱之辞。故其所作,格律峻整,气力磅礴,于高、岑、李、杜、王、孟、韩、苏诸家,均登其堂而探其奥。戈涛生平以诗歌相互切磋,惟任丘边连宝一人,及戈涛卒,其友李中简哭之曰:“古道绝矣。”1768年,任福建正主考,考试期间得病,坚持到考试结束,归途行至丹徒,病逝于其二弟戈济丹徒官署中。

戈源,(1738—1800),戈涛之四弟,字仙舟,自号橘浦。少负奇慧,16岁,补县学生,乾隆癸酉科(1753年)举于乡。18岁,乾隆甲戌科(1754)进士,计自童子试至释褐,不满一载。曾任工部主事、浙江道监察御史、太仆寺少卿、提督山西学政。任官期间,非常关心百姓疾苦,政宽厚,让百姓受惠得益,而自己勤奋做事,亲力亲为,使许多事得到妥善解决。乾隆五十三年(1788),擢太常寺少卿,督学山西四载,以疾致仕,归京师。

戈英、戈懋伦、戈锦和戈涛、戈源四代“五进士”的家庭,在河间府显赫百年,戈家亦成为官宦世家,乾隆《河间县志》进士名录有“五进士”记载,并录有戈英、戈懋伦个人传记,戈英奏疏两篇、戈涛诗作《题瀛州书院图》。

戈氏家族举人、进士名人录:

二世戈大本:始迁祖春次子,1555年明嘉靖乙卯科举人;1574年万历甲戌科进士,官至陕西咸宁县知县。

三世戈仁躬:大本独子,明武举人,官宁夏卫参将,司马台副总兵。

四世戈元捷:仁躬次子,1652年顺治壬辰科武进士,官至陕西宁夏古水堡都司。

四世戈承科:守躬次子,南北两京钦天监监正,有《子平渊海大全》传世。

六世戈英:继皋次子,1657年顺治丁酉科举人,1659年己亥科进士,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

六世戈睿:继皋三子,1681年康熙辛酉科武举人。

六世戈哲:继皋四子,考职县丞。

六世戈捷:四支继祖长子,考职州同(从六品)。

七世戈懋伦:英长子,1693年康熙癸酉科举人,1712年壬辰科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

七世戈淳伦:英次子,1713年康熙癸巳科举人,官至蓟州学正。

七世戈全伦:英三子,1717年康熙丁酉科举人。

七世戈裕伦:哲三子,1724年雍正甲辰武举人。

七世戈天秩:四支捷三子,例赠文林郎,候补知县。

八世戈钟:懋伦长子,1717年康熙丁酉科举人。

八世戈镇:懋伦次子,1714年康熙甲午科举人。

八世戈锦:懋伦三子,1713年康熙癸巳恩科举人,1727年雍正丁未科进士,官至陕州知州、湖广道监察御史。

八世戈鑑:淳伦长子,1724年雍正甲辰恩科举人。

八世戈鉁:淳伦次子,雍正已酉科拔贡,唐山县教谕。

八世戈钺:天秩三子,例赠文林郎,候选州同。

九世戈涛:锦长子,1736年乾隆丙辰科举人,1751年辛未科进士,官至刑科掌印给事中、湖广道监察御史。

九世戈济:锦次子,1752年乾隆壬申恩科举人,官至江南奉贤县、丹徒知县。

九世戈源:锦四子,1753年乾隆癸酉科举人,1754年甲戌科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提督山西学政。

九世戈淑:全伦孙,鏻次子,1771年乾隆辛卯科举人,官至赞皇县教谕。

九世戈溏:四支惇长子,1779年乾隆己亥恩科武举人,官至嘉兴卫领运千总。

九世戈涢:四支㤖次子,1780年乾隆庚子科举人,候选知县。

九世戈湖:1783年乾隆癸卯科副榜,选任氏县教谕。

十世戈廷模:涛长子,1783年乾隆癸卯科举人,官至永年县教谕。

十世戈廷楠:济次子,浙江富阳县县丞,署昌化、庆元县知县。

十世戈廷树:四支㤖孙,涟次子,1804年嘉庆甲子科举人,候选知县。

十世戈宝树:源五子,1810年嘉庆庚午科举人,官至山西长子县知县。

十世戈廷槲:涢独子,1807年嘉庆丁卯科副榜,官至海宁州知州。

十世戈廷杰:镇长孙,嘉庆辛酉科拔贡,任广平府威县教谕。

十一世戈炜彬:宝树长子,候选知县。

十一世戈凤文:淑孙,廷榕独子,渭南县丞,同治元年(1862),太平军破渭南,殉职,祀于该县多公祠,世袭云骑尉。

十二世戈增符:四支鸾文次子,邑庠生,同治七年经直隶总督官文保举六品顶戴,以州同选用。

十五世戈革:长支衍绂次子,又名戈繁荣(1922-2007),清华大学研究生,中国石油大学著名教授,专研量子物理学史,《尼耳斯.玻尔集》的独立汉译者,被丹麦女王赐封“丹麦国骑士”勋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