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3年9月的一个晚上,乾隆看着英国使团带来的信和礼物单,时而高兴满意的点点头,时而又唉声叹气的摇头。

最终在烛光下,拿起笔给英国国王写了一封信,并在1794年的3月,让英国使团带走了信,并嘱咐使团一定要把信交给英国国王。

然而不久后,英国国王看到乾隆写的信后,满脸尴尬,又透露着一丝不开心。

直到后来乾隆给英国国王写的这封信被公布后,人们从字里行间才看出,乾隆当时的想法,太愚昧了。

那么,乾隆到底在信中写了什么?



英国的礼物

18世纪下半叶,英国的发展开始发力,不仅国内的工业逐渐站起来了,国家实力也开始在世界上排上了名号。

这个时候,英国为了提高国内的贸易效率,开始大范围的和外国展开贸易交流,可是唯独在东方大国那里屡屡碰壁。

因为大清总是不愿意和英国有平等贸易,英国就有点急了,想着自己能征服那么多国家,却被一个东方国家看不起,实在是耻辱。



18世纪末的时候,英国还曾考虑过要对大清国开战,想着用武力的形式逼迫大清展开平等贸易。

但这个时候,一个叫马戛尔尼的外交家发话了,他建议对大清采取武力是行不通的,尽可能的还是有话好好说,和平争取贸易。

英国国王拿不定主意了,毕竟之前和大清的贸易接触,总是处处碰壁,还被看不起,所以英国国王担心过度的示好,反而更受大清欺负。



马戛尔尼说:“乾隆皇帝要过大寿了,他非常喜欢收礼物,不如趁这个机会送去些礼物,拉进两国关系,也方便以后谈贸易往来。”

英国国王一想,是个好办法,就说:“既然你想出来了这个办法,那就由你率队前往大清国吧。”

就这样,马戛尔尼使团在和英国国王挑了礼物后,便开着船来到了神秘的东方大国。



当时乾隆听说英国人来送礼物了,很开心,马上要见他们。

马戛尔尼这次带来的礼物可以说是把英国及其看中的东西都带过来了,其中,有一些天文运行仪,什么钟表,乐器,或者是一些精致的腰刀。

乾隆见到一些稀奇玩意很感兴趣,但特别稀奇的,乾隆就觉得英国人是夸大其词了。



比如天文运行仪,乾隆得知天上的星星就是这大架子上面的比地球还大的星球时,笑道:“根本不可能,太夸张了。”

这次乾隆与马戛尔尼见面,有一个细节让两方都不太满意,那就是礼节问题。以往,大清附近的一些国家向大清朝贡时,见了皇上都要下跪。

乾隆自然也希望英国使团向自己下跪,表明向大清的朝拜,可是英国从来都没有要朝拜大清的想法,而是觉得两国互相平等,不应该行跪拜礼。



最终双方各退一步,马戛尔尼采用了单膝跪地的方式向乾隆行礼。

当时,之所以能有这样的事发生,就是因为大清与英国之间,存在着一些误会。

因为,乾隆年代的那个想法,是天朝思想,觉得大清皇帝就是天子,大清国就是世界最大的国家,英国人来送礼,这是对大清的忠诚,是朝贡,所以乾隆并没有平等的看待英国人。

包括乾隆在看英国国王写给自己的信时,英国国王提到,大清与英国的帝王之间,是平等的君主关系,希望英国和大清能有平等的贸易往来。



所以乾隆看到英国国王的信,才会叹气,甚至有些愤怒,因为他无法接受还有一个和自己一样地位的帝王,更不能接受与英国进行平等的贸易。

而马戛尔尼此次到神秘的东方大国后发现,这里的一切并不和传说的清朝盛世一样。

其中一件事就展现出来了。在马戛尔尼的回忆中表示,当时乾隆皇帝为了表示对英国使团的感谢,专门进行了回礼,给了几百头牲畜,把船装的满满的,甚至没有人站得地方。



也正是由于牲畜太多,导致一些牲畜死亡,无奈之下只能扔进河中。这个时候,附近围观这看洋人的中国人老百姓,就跳进河里开始抢那些死去的牲畜。

也是从这件事,马戛尔尼觉得,中国的阶级分化很严重,上层富裕无比,铺张浪费,下层则是温饱都成了问题。



乾隆的回信

英国带来的礼物,乾隆很满意,但是英国送礼物的态度,乾隆很不喜欢,在1794年3月,马戛尔尼回英国时,乾隆专门交给了马戛尔尼一封信,让他带给英国国王。

那么,乾隆在信中都写了些什么?

首先,开篇第一句,乾隆就率先表明了乾隆的和英国国王各自的地位。乾隆写道: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特遣使恭赍表章,航海来廷,叩祝万寿,并备进方物,用将忱悃。

大概意思就是,英国国王离那么远,还想着我,专门带领礼物来祝贺我,非常不错,很有诚意。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件段落原文

这瞬间,就抬高了大清的地位,降低了英国的地位,把英国视为了想要依附大清的小国。

其后,乾隆还说了,这次英国使团远道而来,我派人带他们吃了好吃的,玩了好玩的,还给了奖赏,人人有份,这都是对你们英国归顺大清的奖励。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件段落原文

紧接着,又对英国想在大清派大使常驻的一事拒绝,表示想来大使可以,但是要按照大清的制度来,如果不同意,那还是别来了。

最好笑的是,乾隆自以为外国时刻都关注着大清内的杂事,还向国王唠嗑一般的说:“前几天广东有个商人,欠了外国船的钱,朕马上用国库的钱补给了洋人,并重罚了这个商人,估计你也早就知道这个事了。”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件段落原文

可实际上这个消息根本就没人传出去,更不要说那么远的英国国王会知道这个事儿了。

乾隆在信中还觉得,英国之所以要派人到大清常驻,是要学习大清的文化。乾隆还劝英国国王,咱们国家制度不同,你们学了也没用,还是别学了。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件段落原文

在信的最后,乾隆还像安抚大臣一样对英国国王说:“你要理解朕,要对朕忠诚,顺从,这样你才能跟着大清享福。”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件段落原文

可以说,这全文976字的回信,展现的满是乾隆的自大,觉得自己是天朝上国。误以为英国国王这是想要跟着大清吃香的喝辣的。

实际上,乾隆展现的只是自己的愚昧,和大清思想的落后。而这封信,至今还被英国珍藏于博物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