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结直肠癌“精准化”进一步推进,免疫治疗持续发力
整理 | Sonia
2025年2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官网更新了结肠癌及直肠癌2025.V1版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此次更新中,根据近年来发布的许多重磅研究结果,对结直肠癌的精确分型、治疗、疾病监测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更新。医学界小编整理了本次更新要点,与各位读者一起探索结直肠癌的临床策略的进展。
图1:NCCN 2025.V1版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封面
结直肠癌指南更新共同要点:
分子分型进一步更新,免疫治疗药物选择扩充
dMMR/MSI-H分型定义全面更新
此次更新中,在结直肠癌的分子分型中全面拓展了dMMR/MSI-H分型的定义,进一步将其细化为“dMMR/MSI-H或具有超高突变表型的POLE/POLD1突变”。
(1)结直肠癌分型
MMR基因是DNA错配修复基因,它的表达缺失可导致微卫星不稳定(MSI)的发生。
①根据MSI表达状态将结直肠癌分成3型:MSI-low(MSI-L)、MSI-high(MSI-H)、微卫星稳定(MSS)。
②根据MSI、KRAS、BRAF状态和MLH1甲基化状态将III期结直肠癌分为2大类:MMR健全型(proficient MMR,pMMR)、MMR缺失型(deficient MMR、dMMR)。
(2)POLE/POLD1突变
①POLE/POLD1基因编码DNA聚合酶,在DNA复制过程中具有替换错误渗入的核苷酸的功能。POLE/POLD1核酸外切酶结构域内单核苷酸突变的积累形成超突变亚型。
②一项针对II/III期结肠癌预后相关的研究中,在6517例结直肠癌患者中,66例(1%)检测到POLE致病性体系突变,并且与dMMR互斥。
与pMMR相比,POLE突变和dMMR与复发风险降低显著相关(HR=0.34,p=0.006和HR=0.72,p=0.00035),POLE突变和dMMR组间差异不显著[1]。
③携带POLE/POLD1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好,与新抗原表位对免疫的刺激有关,因此这些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反应良好。
免疫治疗地位进一步提升,药物选择推荐持续扩充
在此前未经过免疫治疗的dMMR/MSI-或具有超突变表型POLE/POLD1突变的可切除的异时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中,修改了初始治疗方案顺序,以检查点抑制剂免疫疗法为首选。
图2:修改后的dMMR/MSI-或具有超突变表型POLE/POLD1突变可切除异时转移结肠癌的工作流程
此次更新中,还增加了免疫治疗药物推荐的种类。除传统的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帕博利珠单抗、Dostarlimab外,还增加了Cemiplimab、Retifanlimab-dlwr、托利帕利单抗或替雷利珠单抗,并对推荐剂量进行了说明。
此外,还将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新增为dMMR/MSI-H或具有超突变表型的 POLE/POLD1突变(例如,TMB>50 mut/Mb)患者的任意线(如果之前接受过检查点抑制剂单一疗法)治疗选择中。
图3:NCCN2025.V1 版结肠癌指南“晚期或转移性疾病的全身治疗-化疗”部分方案和剂量更新(相较于2024.V1,黄色标注为更新部分,直肠癌同)
ctDNA作用进一步阐明,不推荐用于常规疾病监测
此次指南更新指出,循环肿瘤(ctDNA)已经成为一种预后标志物,然而,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建议在临床试验之外常规使用ctDNA检测。不建议根据ctDNA结果降低护理和治疗决策。不建议使用ctDNA进行监测。
小肠放疗剂量全面修改
此次指南更新中将小肠放疗剂量修改为:限制Dmax 55 Gy内(将“50”修改为“Dmax 55”),V45 Gy应<195cc(将“≤150 cc”修改为“<195cc”)(删除“以避免肠袋”),或V 50(将“V 15”修改为“V 50”) 应≤30 cc(将“<120”修改为“≤30”)以避免个别小肠袢(如果可能)。
BRAF V600E突变阳性患者二线及后续治疗出现新选择
对于既往未接受过相应治疗的BRAF V600E 突变阳性患者,在二线及后续治疗的生物标志物导向治疗部分,新增“Encorafenib +(西妥昔单抗或Panitumumab) + FOLFOX 方案”作为 BRAF V600E突变阳性的2B类推荐,即将FOLFOX方案添加至原有方案中。
结肠癌指南更新其余要点
★增强MRI成为结肠癌患者肝脏转移随访监测重要选择
此次结肠癌指南更新将增强MRI新增为在原有FDG-PET/CT、FDG-PET/MRI基础上,可考虑用于评估图像引导肝脏定向治疗(即热消融、放射栓塞)或随访期间连续CEA升高后的反应和肝脏复发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直肠癌指南更新其余要点
★ 新增了FOLFIRINOX方案作为pMMR/MSS可切除同步肝脏和/或肺部转移直肠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选择
★ 根据T1、N0经肛门局部切除后的病理结果的直肠癌处理流程的路径更新(pT1、具有高风险特征的NX或pT2、NX部分)
图4:根据T1、N0经肛门局部切除后的病理结果的直肠癌处理流程的路径更新(pT1、具有高风险特征的NX或pT2、NX部分)
除以上关键内容整理,本次结直肠癌指南更新详细要点见下表:
参考文献:
[1]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6 Nov;1(3):207-216.
审核专家:徐蔚然教授
责任编辑:Sheep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