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夏威夷,一场迟到了半个多世纪的会面。杨虎城的孙子杨瀚,带着父亲的遗愿,千里迢迢来到海的那一边,去看望那个曾经与祖父并肩作战、改变中国历史的人。
杨瀚心里有很多话,关于祖父,关于西安事变,关于那些尘封的往事。他以为,站在轮椅上的张学良会有很多话要说,但他并没有这样。
往昔的情谊,终究难回
“你好,你好。”张学良的声音有些颤抖,仅仅说了四个字,随后沉默不语。
这让杨瀚愣住了。他原以为,少帅会有千言万语,或者至少,会有几句提及往日情谊的话。可张学良只是看着他,眼神复杂,像是翻涌着数不清的往事,又像是被什么压住了,不愿再往外流露。
第二年,杨瀚再赴夏威夷,为张学良庆祝百岁生日。这一次,张学良依旧话不多,依旧只是简单地说:“你好,谢谢。”
这究竟是为什么?是年迈的缘故,还是……有些话,他根本不想说?
1936年的西安,风云骤变。杨虎城和张学良,两个站在历史浪潮中的人,做出了一个惊天的决定。他们联手扣押了蒋介石,逼迫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安事变,成了中国抗战史上的关键转折点。
但这场兵谏,换来的不是胜利,而是无尽的报复。张学良被软禁了一生,五十四年,整个人生被困在蒋家的牢笼里。杨虎城的结局更惨,被秘密囚禁十几年,最后在重庆惨遭杀害,连他的孩子也未能幸免。
当年的盟友,一个被囚禁到白发苍苍,一个被灭门至死。他们曾经的誓言,曾经的并肩作战,最终换来的,是各自命运的悲凉。
张学良晚年曾说:“我的生命,终结在36岁。”或许,在他心里,那个曾经的少帅,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早已死去。
沉默,是最后的回答
张学良并不是不会说话。他在生日宴会上讲话清晰,思路清楚,足以证明他的表达能力没有问题。可面对杨虎城的后人,他却选择了沉默。
杨瀚后来回忆:“他不提,不问,甚至不看我太久。我那时候觉得,也许是年纪大了,后来才明白,他是不愿意回忆。”
或许,对张学良来说,往事太沉重。他无法面对杨虎城的后人,无法面对那个曾经的承诺,无法面对自己的人生。他的沉默,不是遗忘,而是逃避。
结语
历史从来不会给人一个完美的结局。杨虎城的后人,带着疑问来,带着更深的疑问离开。张学良的沉默,是对过去的缄口不言,还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无奈?
没人知道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些事,哪怕过去了半个世纪,依旧不堪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