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团队在隧道内更换破损的轨距块。

阿力木江·阿卜杜热伊木摄

中天山隧道里,漆黑中传来一阵阵急促的脚步声,人影随着灯光晃动忽长忽短。

“到了,把照明灯拿好,抓紧时间!”找到破损的轨距块,国铁乌鲁木齐局库尔勒工务段马兰线路车间塔塔尔线路工区线路工艾比卜拉·库尔班用螺栓机松开外侧扣件螺栓,工长张泽用手里的撬棍将轨距块翘了出来,艾比卜拉迅速将新的轨距块放好,“叮叮叮”几下就放进了钢轨和轨枕扣件之间。拧紧轨枕扣件螺栓后,张泽一看手表,花了近两分钟。

“下一处!快点快点,跑起来!”现场防护员惠志灏盯着手表,随时提醒作业人员剩余天窗时间。收拾起工具,几人一路小跑,奔赴下一个点位。

连接山北的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和山南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中天山隧道全长22.449公里,是全国第三长、新疆第一长铁路隧道。隧道的贯通将库尔勒至乌鲁木齐的火车运行时长由12小时缩短至4小时,承担着沟通南北疆的纽带作用。

铁路开通后,列车通过隧道产生的一些微微振动,会导致隧道内整体道床出现水平不良、渗水等设备病害。塔塔尔线路工区的21名员工负责这里的日常运维、故障抢修,守护着从隧道西端入口向内17公里的线路安全。

“火车已到达鱼儿沟站,请抓紧时间离开隧道!”惠志灏的对讲机里传出驻站防护员的声音。此时,质量回检工作也接近尾声,张泽清点人数,收拾好手里的工具,坐上轨道车往隧道外驶去。

在4至5摄氏度的环境下工作,队员们身上的衣服却已经湿透。“天窗时间只有3个小时,除掉乘坐轨道车往返的时间,作业时间也就一个半小时左右。”张泽解释,“时间虽短,但质量不能打折扣,我们必须一路小跑,一丝一毫都不能懈怠。”

出了隧道口,早晨10点半的阳光洒在队员们身上。摘了帽子,头上冒着一圈白气,但冷风一吹,大家还是打起了寒颤,赶紧戴上帽子缩了缩脖子。张泽招呼大家赶紧上工程车,摘下口罩,鼻孔和眼圈都是黑的。经过隧道的除了客运列车外,还有包括煤炭专列在内的货运列车,隧道里灰尘夹杂着煤灰,尽管大家都戴了两层口罩,也无法避免在口鼻处留下痕迹。

张泽今年40岁,自2014年中天山隧道开通运营以来,他便常年在隧道里检修各种设备设施,哪一公里是重点地段、哪一公里需要加强关注,他心里有本账。“巡检任务繁重紧张,但只要能保证隧道设备安全,让旅客出行安全更有保障,心里就觉得踏实。”张泽说。(记者 李亚楠)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24日07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