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城市刚刚苏醒,石家庄市环境预测预报中心已进入全天候运转模式。在石家庄市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上,不停跳动的数据和不断变化的颜色勾勒出看不见的“空气版图”。
“每天,我们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天气形势预报、实时的气象与环境空气监测数据预报未来10天天气形势及空气质量,与市气象局、省预警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会商后将相关结果报送至市、省、国家相关部门。”该中心预报员程丽萍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回看空气质量走势,调取最新的气象资料,研判未来走势……只为给下一阶段的空气质量预报提供更严密的数据支撑。
市环境预测预报中心主要负责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的预测预报工作,该中心建设了市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夯实了预报数据和监测数据的多元融合,实现了“监测—预报—气象—会商—评估”的空气质量预报业务全流程体系,为提高污染成因分析和重污染天气预警能力、准确预判污染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在市环境预测预报中心,要达到精准预测空气质量,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迭代和创新。如何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污染源进行解析,找到影响空气质量的关键污染因子和污染来源?石家庄大气复合污染及灰霾监测超级站是又一“密钥”。
2月18日11时,市环境预测预报中心的工作人员张璇收到了刚从石家庄市大气复合污染及灰霾监测超级站接收到的数据。“通过数据并结合仪器分析,可以对局地和区域环境质量、污染影响进行实时评估。”张璇全神贯注地对比分析着污染物浓度、风速、湿度等数据信息。
石家庄大气复合污染及灰霾监测超级站,被称为空气质量监测的“特种部队”。相较于常规监测站的六参数检测,该超级站能识别120余种污染物,同时可对监测的污染物进行细化。
“大气复合污染及灰霾监测超级站主要分为颗粒物的成分分析和光化学污染分析两个部分。光化学污染分析就是对臭氧前体物浓度和生成速率进行分析。”张璇告诉记者,运维人员24小时值守,加密观察数据,针对污染物来源,给出相应的管控建议。
午后时分,槐安路上疾驰的走航监测车正在编织动态监测网络。车内市环境预测预报中心工作人员张朝宗面前的电脑屏幕上实时显现出污染物分布图。他轻点鼠标,污染源被逐一标注。
“走航监测车搭载激光雷达,可以便捷地移动到各处查找污染源。”张朝宗一边调试一边向记者介绍,利用走航监测车,可以实时追踪大气污染源,并进行成因分析,及时精准发现、锁定污染源,进而进行快速处理。
除了走航监测,车载激光雷达还可以对空气质量进行定点垂直监测、定点水平监测。垂直方向最远可监测到25公里至30公里高空污染物的聚散情况及扩散趋势;水平方向则能对半径8公里范围内的区域进行监测,并进行经纬度精准定位,为相关部门提供执法依据。同时,车载激光雷达可以利用激光,对大气颗粒物的时空分布进行遥感探测,并进一步分析区域污染物输送特征与来源。
夜幕降临,城市霓虹渐次亮起。石家庄市环境预测预报中心的灯光依然明亮,工作人员仍忙碌不息。这群“蓝天哨兵”用科技密钥解开的,不仅是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复杂方程,更是人民群众对蓝天白云的殷切期盼。
来源:石家庄日报
记者:王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