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粒纽扣电池可污染600立方米水源,1支荧光灯管含汞量足以损害神经系统……”第3个“有害垃圾集中收集日”里,在莱山区黄海城市花园小区,垃圾分类宣导员向居民宣讲有害垃圾的危害。

市城市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去年联合发文,确定自2024年12月开始,每月15日为“烟台市有害垃圾集中收集日”。活动开展以来,各区市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宣导活动,垃圾分类指导员、志愿者引导市民将有害垃圾精准投放至专门的收集容器,有害垃圾得到了有效分类处置。

创新机制让有害垃圾妥善处理

有害垃圾是指生活垃圾中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虽然日常生活中产生量较少,但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分类处置,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开展‘有害垃圾集中收集日’活动以来,更多居民了解到了有害垃圾的危害。”市环卫中心工作人员说。与此同时,各区摸索打造了不同模式,切实提升了分类效率和效果。

芝罘区全力打造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形成了从源头收集、中端暂存到末端处置全链条的处置方式。明确前端收集模式。充分依托社区居委会网格化力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宣传引导活动;发挥先锋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入户宣传发动,让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规范收集运输体系。对前端分类好的有害垃圾,按照社区分布,制定“公交化”收运路线,由垃圾分类服务企业配备喷涂有害垃圾标识的运输车在每月收集日结束后巡回收运,坚决杜绝混装混运。强化末端暂存处置。芝罘区设置一处有害垃圾暂存点,按照过期药品、废旧电池、含汞物品、农药消毒包装等分门别类设置各类有害垃圾收集容器;与有害垃圾专业处置企业签订协议,每月定期到暂存点统一收集,实现了有害垃圾的全流程精细化管控。

黄渤海新区推出有害垃圾与信用积分挂钩机制,居民每正确投放一次有害垃圾,便可获得相应的信用积分,这些积分可用于兑换生活用品、享受公共服务优惠或参与社区荣誉评选等。通过信用积分的激励作用,实现了居民垃圾分类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机结合,为全区乃至全市的垃圾分类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线上线下互动齐发力

高新区开展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宣传。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并传播生动有趣的短视频,以动画、科普短剧等形式介绍有害垃圾的知识。在社区活动现场,垃圾分类工作人员身着有害垃圾卡通玩偶服装,生动形象地与小区居民进行互动。居民们纷纷从家中带来废旧充电电池、荧光灯管、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参与兑换礼品的活动,让垃圾分类知识以新颖、时尚的方式深入市民心中。

蓬莱区精心组织兑换纪念品活动。城管部门准备了丰富多样且实用的纪念品,如环保购物袋、可降解餐具、节能小电器等。居民将有害垃圾准确分类投放后,即可获得相应的纪念品兑换券。兑换纪念品这一直观的奖励方式,激发了蓬莱区市民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也为其他区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验。

有害垃圾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有害垃圾主题宣传周期间,市环卫中心组织多批次市民到科普基地实地学习有害垃圾知识。

莱山区别出心裁地举办主题辩论赛。辩论赛围绕“有害垃圾精准分类的重要性”“有害垃圾处理方式的优化选择”等话题展开激烈角逐。一场场精彩的辩论赛事,犹如一堂堂生动的环保公开课,极大地提升了公众对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

福山区志愿者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志愿者们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所,通过举办小型讲座、现场演示、互动游戏等方式,向市民普及有害垃圾的分类知识,手把手指导居民。在学校,志愿者们开展“有害垃圾知识小课堂”活动,让孩子们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牟平区让有害垃圾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在公园、广场、商场、社区等人流量密集的区域,举办大型宣传活动,设置宣传展板、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并安排专业人员现场讲解有害垃圾的危害和分类方法。

其他县市也都结合自身情况,通过开展专题宣传活动等方式,让更多居民了解有害垃圾,正确处理有害垃圾。

与此同时,全市正配置垃圾分类收集设施,以方便市民群众分类投放需求。今后,我市将不断完善垃圾分类体系,让烟台的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记者 杨春娜

通讯员 张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