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课桌,没有黑板;集置点作教室,垃圾桶为教材……近日,杭州市余杭街道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培训班在上湖村垃圾分类集置点举行,来自上湖村的垃圾分类督查员、宣传志愿者、垃圾清运员等20多人,在身临其境中提升了垃圾分类的专业水平。

垃圾分类虽推行已久,看上去也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工作,但实际操作中,由于垃圾种类太多,即使是专业的工作人员也难免出错。因此,在这一次的课堂中,平时习惯于扔垃圾的工作人员来了个“逆向而行”,翻开一只又一只垃圾桶,通过“挑错”“找茬”的游戏互动,在欢声笑语中,对工作中容易产生的错误进行强化记忆。

而站在一旁微笑点头、不时进行点评的,则是这场别开生面课堂的讲师——由余杭街道办公室邀请的督察垃圾分类第三方机构的主管胡小兰。在进行实操演练前,胡小兰还就目前垃圾分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正确的分类方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她还根据上湖村2024年垃圾分类实际情况进行了逐一点评。

历年来,上湖村十分重视推进“美丽乡村”和“美丽庭院”建设,自2019年起全面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五年来,垃圾总量已经从每月平均107.2吨,减少到了每月平均52.5吨,减少了一半之多。而在去年年初,上湖村更是提出了“创建浙江省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村”的目标。

通过这场身临其境的培训,不仅提升了参训人员的专业素养,也加深他们对各自职责的了解。大家纷纷表示,要加强业务学习,争做垃圾分类的行家里手;要用心宣传发动,争做垃圾分类的传播达人;要加强督查指导,争做垃圾分类的督导骨干。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民生工程,接下来,我们将实实在在地做好前端的垃圾分类、中端的垃圾收集和运输,做到环环紧扣。”上湖村垃圾分类专管员梁惠珍表示,“上湖村将做深做透强化宣传引导、强化工作实效、强化检查督导这‘三篇文章’,打好垃圾分类这场持久战,使垃圾分类这个新时尚成为广大村民的新习惯。”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陈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