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新居错落有致,一条条道路平坦宽阔,一张张洋溢着笑容的脸庞……驱车从安紫高速紫云北下站,不到10分钟就能到达紫云自治县猫营镇黄鹤营村,远山含黛,河流潺潺,展现出一幅绿色生态美丽乡村画卷。


黄鹤营村

黄鹤营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承载着红军长征途中一段珍贵的记忆。当我们踏上这片土地,仿佛能听到当年红军战士的铿锵脚步声,感受到那份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

“这就是红军桥,1935年,红军就从这里通过,进入翁弄的老百姓家中和红军洞休息的。”在黄鹤营村党支部副书记严兴友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距离村委约200米的猫营河畔,碧波荡漾的猫营河上,横跨着一座古桥。


红军桥

抚摸着古桥,严兴友继续回忆道:“据老人们口述,当年红军到翁弄这个寨子时,在桥边遇见村里老乡,经过耐心解释,老乡知道他们是好人后,便带领部分人住到翁弄的大户人家张树南家,大部队住进村里的一个山洞,即现在的‘红军洞’,他们在翁弄休息了一夜,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沿狗场村方向向紫云县城走。”


红军洞

承载着长征记忆和历史记忆的红军桥旁,是现在承载着父老乡亲新生活的翁弄新桥,两桥相互呼应,仿佛是时间的对话,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

90年时光穿梭。老百姓的日子,在一天天的桥来桥往中,悄然发生着变化。

“原有的红军桥是平铺的石板桥,因年代久远成为危桥。”严兴友告诉记者,要想富,先修路。2021年,为了村民往来安全,黄鹤营村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在红军桥边新建了翁弄桥,满足两岸群众的便捷往来需求。

踏上翁弄新桥,目光所及,一步一景。走在村里大道,宽敞明亮,一巷一画。在一栋民居前,几位老人在闲聊,对于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纷纷表示如今生活今非昔比,处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


红军长征墙绘

“房屋明亮,大路宽敞,惠民好政策一个接一个。”88岁的村民黄存华开心地竖起大拇指,连连说道:“太好啦!太好啦!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现在我们养老生活太安逸了!”

昔日破旧的房子已被一栋栋错落有致的小楼房所取代,村道两旁不仅绿树成荫,还点缀着精心设计的花坛。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或忙于田间劳作,或聚集在一起谈笑风生,展现出一幅幅和谐美好的画面。这一切变化,让美丽乡村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也让每一位到访者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成就与美好未来。

严兴友告诉记者,近年来,为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村里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东西部协作资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通组路,修建了停车场、公厕等基础设施,对乡村房屋的外立面进行修缮和美化,并加强环境卫生整治等。


黄鹤营村宽敞干净的村道

继续跟随着严兴友,走过宽敞村道,迈过田间荆棘,爬上陡峭山崖,来到当年红军战士们宿营的山洞,洞内非常宽阔,足以容纳上百号人。看着已长满青草荆棘的山洞,望着山下焕然一新的美丽乡村,不禁让人感慨。

从“红军桥”到“红军洞”,这条路,红军曾走过。长征途中昼夜行军,土路狭小而泥泞,连马都骑不了;这条路,黄鹤营村的村民也曾走过,他们曾赤脚挑着自家种的大米、栽的蔬菜,披星戴月地往大集赶,只为赚个辛苦钱。

而现在,从行军到行车,从谋生到游玩,大道宽又阔,见证着这片红色热土的美好变迁。村民胡家勇感叹道:“跟着党和政府走,路越宽,人越好走,生活也越来越幸福!”

90年过去了,在这片昔日红军长征途经地的人们,早已将长征精神融入血液中,凝聚成了阔步奔小康的信心与行动。村两委所作的诗歌《红军桥》,三字经《感党恩》《黄鹤营村史》,不仅张贴在村口,更是萦绕在每一位村民心中。


黄鹤营村孝老典范“三字经”

时代悄然变化,黄鹤营村也有了新的努力方向——乡村“善治”。

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是黄鹤营村“善治”的重要一环。通过搭建数字乡村平台,黄鹤营村不但能迅速让干部清楚群众在哪里、在干什么、在想什么、有何困难诉求;也能让群众第一时间知道村委在做什么、有什么政策,并参与事项的讨论、投票。


黄鹤营村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

据严兴友介绍,黄鹤营村着力进行数字乡村建设,积极构筑“党建+大数据+乡村振兴”信息平台治理体系阵地,搭建了全市首个县、镇、村、户四级“村村享APP”数字乡村平台。平台主要覆盖党建引领、产业振兴、乡村治理等六大模块和32个子模块,数字平台的接入,打破了时空距离的限制,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023年以来,黄鹤营村还紧紧围绕“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目标,创新推出民生榜、公议榜、红黑榜、积分榜“四张榜单”,以村组为最小治理单元,带动村民参与乡村共建共治共享。“四张榜单”从凝聚党心民心,激发干事热情,催生内生动力,到倡导文明新风,每一步都踩到乡村“善治”的“点”上,让每一位村民都感受到新风扑面而来。


黄鹤营村推出“四张榜单”

外有“颜值”,内有“气质”。村庄美丽蝶变,沃野带来希望,越变越美的黄鹤营乡村图景让村民们幸福感攀升。更令大家惊喜的是,基于自身优势和温泉酒店落地黄鹤营村,该村吸引着无数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也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我为能生活在这个美丽、和谐、充满希望的村庄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幸福。”身为退役军人的张礼义看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在2018年退役后,就毅然选择回乡创业,2024年7月在红军桥一侧创办了“瑶田里”山庄,计划打造一个集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度假胜地。


村民开起农家乐

赓续红色血脉,践行初心使命。站在新的起点,黄鹤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恒礼表示,将以党建为引领,继续讲好红色历史故事,把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起来,持续丰富旅游业态,让游客留得住,让村民富起来。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郭修 胡典 桂传念 姚福进

来源:安顺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