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位于西秀区七眼桥镇二铺村的贵州安顺屯堡人银饰发展有限公司,听见一阵有力的锻打声不断传来,工作台间一名匠人正全神贯注对银条进行高温锻打工艺,随着铁锤重重落下,一根根银条逐渐呈现出光亮的色泽。另一旁,手镯、项链、手链、耳饰等屯堡银饰琳琅满目,众多身着屯堡服饰的妇女及周边游客络绎不绝前来试戴、选购产品。

这是该公司进行屯堡银饰生产、销售的日常景象。


屯堡银饰

今年春节期间,贵州安顺屯堡人银饰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屯堡银饰区级非遗传承人胡天文,分别参与了贵阳观山湖区与安顺古城举办的新春花灯庙会活动,将风格各异的传统屯堡银饰带入大众视野。

胡天文说,春节期间参与两地展销活动,一共销售了300多件银饰单品,销售额累计12万余元。“此外,许多本地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在赶集日都会前来购买银饰作为送给亲朋好友的节日礼品,加上一些省内外游客,春节期间店内大概接待了上万人次。”胡天文说。


银饰制作

由于毗邻云峰屯堡景区、交通便利,加上精湛的制作工艺,胡天文的银饰产品广受市场欢迎,而他在制作传统屯堡银饰时,不断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银饰产品的类型,进行工艺创新。“除了传统的屯堡银饰七大样外,我们创新推出了造型、花纹新颖的银壶、茅台银杯,同时将银饰与陶瓷相结合,开发出瓷包银茶杯,将屯堡银饰制作工艺与刺绣、蜡染等工艺相结合,制作成具有屯堡文化特色的银画。”胡天文表示,银画一般选取安顺典型建筑、景点、地戏、农耕丰收、节日庆典等元素进行创作,同时还承接游客定制银画,目前一共推出了70余种银画作品,单价在100至1000元之间。


掐丝珐琅工艺手机壳

在一幅幅《花开富贵》《万事如意》《年年有余》的掐丝珐琅画面前,胡天文介绍珐琅工艺源于江南汉室,调北征南600多年以来传承至今。近年来,胡天文的父辈和他创新将珐琅工艺与银饰制作结合起来,开发独具特色的珐琅银器、掐丝珐琅画作品。胡天文还将该工艺与群众日常生活用品、现代时尚与审美相结合,开发掐丝珐琅手机壳、装饰画、面具等产品。

从2010年至今,胡天文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不断创新银饰制作工艺,同时致力于屯堡银饰的传承发扬。“屯堡银饰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工艺,希望带动更多手艺人共同传承下来。”为此,胡天文放弃退役后安排的稳定工作,毅然扛起了传承发扬屯堡银饰的责任。


与刺绣、蜡染工艺相结合的银画

胡天文广收学徒,免费传授屯堡银饰制作工艺,与中央美院、安顺博物馆等机构合作讲课,让非遗银饰进校园;积极接收研学团队,进行银饰制作工艺与文化内涵的交流;参与乡村振兴“头雁”工程与各地展销活动,将工艺制作不断转变为生产力。

“2024年,公司银饰销售额近400万元,带动部分手艺人实现稳定就业,其中大部分工人目前已经可以独立制作屯堡银饰,承接各地订单。”胡天文欣慰地说,未来,将不断提升银器制作基础工序效率,充分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导向推出更多市场喜爱的产品,不断壮大匠人队伍,将屯堡银饰制作手艺继续传承下去。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超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