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说影响明清两朝最大的书法,那应该是馆阁体的出现吧,馆阁体最初为台阁体,它的出现成为了官方统一使用的字体,还有那千年的科举考试上唯一标准字体。


而说起这一书体就不得不提到最开始创作它之人,此人便是沈度,他出生于1357年的松江府华亭,也就是现在的上海金山。

不知道因为啥事儿,沈度被官场的风浪给拍晕了,直接被贬到了云南,成了岷王朱楩的幕僚。这云南虽说偏远,可也有独特的风土人情。沈度在这儿,一边躲避着政治上的麻烦,一边还从当地的生活里找到了书法创作的灵感,甚至还赢得了岷王的赏识,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局部放大图片: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直到明成祖朱棣即位。朱棣这人对书法那是真爱,下诏选拔书法人才。沈度凭借着自己多年苦练的书法技艺,成功脱颖而出,进入了翰林院,还先后担任典籍、侍讲学士这些重要职位,一下子就声名远扬了。

在他众多作品里,有一幅不得不提,那就是《不自弃说》。这作品写于明宣宗宣德元年,也就是 1426 年,这时候沈度都七十岁了,人到古稀,人生阅历那叫一个丰富,书法技艺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自弃说》可以说是他的巅峰之作,把他一生的感悟和书法本事都融进去了。


沈度写字有个特点,起笔的时候带着转锋,就好像给笔画开了个漂亮的头,俏皮又灵动;写到捺笔,他会故意拉长,这一拉可不得了,原本严肃刻板的字立马变得委婉曼妙起来,就像给一幅严肃的画添了几笔灵动的色彩,整个作品都活了。

整体布局,那叫一个严谨有序,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间距把握得恰到好处,就像训练有素的士兵排队,整齐又和谐,看着就让人心里舒服。还有那墨色,均匀得很,浓淡相宜,笔画粗细变化、轻重缓急也处理得特别巧妙,就像一首优美的音乐,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感。


《不自弃说》其实是一篇议论文,开篇就说天下万物都有自己的价值,哪怕是石头、蝮蛇、粪秽、冷灰这些看着不起眼,甚至招人嫌弃的东西,都能发挥大作用,像石头能用来雕琢美玉,蝮蛇能入药,粪秽能肥田,冷灰能洗衣,就连吃剩下的鹅毛、龟甲都有用处。沈度通过这些例子,就是想告诉大家,人可不能自暴自弃。


接着,他又说人有好多提升自己的办法,比如学习五行、五事、五典、五经,用圣经贤传来规范自己的文章,通过学校课试来谋求发展。不管是得志还是失意,都得积极向上。

可现实中呢,总有一些人不争气。沈度就批判了那些名卿士大夫的子孙,这些人整天穿得光鲜亮丽,吃得山珍海味,说话还傲慢无礼,只知道游手好闲、贪图享乐,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好日子是祖辈父辈辛苦打拼来的。

一旦时运不好,没了那些优越条件,他们就啥都不会,学业荒废、农事干不了、工艺没技巧、商业没资本,只能受冻挨饿,为衣食发愁,可即便这样,他们还不知道悔改。

沈度还举了房玄龄、杜如晦的子孙把家业败光,河阳马氏子孙骄奢淫逸最后饿死的例子,就是为了警示后人,一定要传承先辈的勤劳美德。



沈度的一生,就像一部精彩的故事。从被贬云南的坎坷幕僚,到深受皇帝赏识的书法名家,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不管遇到啥困难,都不能放弃。就像他写的《不自弃说》一样,人得积极向上,努力奋斗。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好文】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内容详细页面!

超多的书法学习资料,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书画博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