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创作的最高境界,不是米芾那般,临摹王羲之以假乱真,而是达到孙过庭所说的“复归平正”,或者“通会之际,人书具老”,初学书法时,我们只看控笔,写的规范、平整即可。
随着水平提升,学者在传统的范式之上,探索更多可能性,展现自我个性,而最终的“复归平正”极其深奥,需得历经千帆,重归平淡,用平和的外观,隐藏内部的大千世界,这种高深的境界,书法界没几人能做到。
“草圣”怀素就是其一,怀素幼时出家,在寺庙刻苦学书,整日钻研,草书根基扎实,青年时期,他发现自身的技艺,一直没有提升,遂下山拜师,继承正统“二王”笔法。
同时游山玩水,把世间万物的生命力,与草书创作融合,线条活力充沛,奔肆狂野、千姿百态,极具夸张之美,而到了晚年,怀素的禅学思想,使其沉淀心气,摒弃俗世杂念,技艺和心境,皆是炉火纯青。
我们欣赏公元793年,怀素写给“紫霞仙子”的《圣母帖》,比王羲之水平还高,当时怀素途径扬州的宜陵镇,听闻杜姜、康紫霞2位仙女,福佑江淮百姓的事迹,心中感慨,提笔书写此帖。
全卷共计409字,尽脱火所,应规入矩,毫无早年的狂野气,字体之间不连缀,势态干练、明快,有时加入隶书笔意,墨色凝厚,浑圆饱满,变化也颇多。
哪怕一个普通的点画,也并非直接落下,里面藏有诸多动作,由内而外呈现安静、古雅的气息,如此雅致的作品,若是参加国展,定让评委们眼前一亮。
总的来说,这幅《圣母帖》简约而不简单,看似平淡,实则绚烂之极,无愧于李白赞叹“草书天下称独步”,梁巘也说:“较《自叙帖》更佳……怀素《圣母》乃帖中之最佳者。”
卷后还有八大山人的2段题跋,第一段是《圣母帖》的释文,第二段内容曰:“绿天庵《自序》、《千文》等帖醉书。一本于张有道之玄;唯《圣母帖》醒书,得索幼安与张有道之整……一去而为属国,绿天庵书,那得不珍重之”。
怀素的草书精品,大多是酒后所写,用笔不计工拙,强调意韵,此帖是唯一的清醒之作,笔法标准且精到,线条的质感高级,内含丰富,更值得学习。
除了帮助理解《圣母帖》,八大山人的字迹,主要学自王羲之,并夸张其技法,比如“书”字上下错位,尽显险绝妙趣,亦可时常临摹,从中悟透古法。
而今,我们对怀素《圣母帖》,进行1:1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与原作毫无二致,此品是手工经折装,装裱精细,使用翻折设计,便于临摹和查找。
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市面罕见,独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更加还原、细腻,所有字体的细节处理,全都一览无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