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斌

东北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支撑,实现东北全面振兴关乎社会稳定和民心所向。2023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5年1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赴辽宁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强调,东北全面振兴,归根到底靠改革开放。抓改革要进一步聚焦问题、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在建设法治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多下功夫。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后又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对东北全面振兴至关重要。要瞄准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和民生领域的难点痛点问题,设置改革议题、生成改革方案,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当前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

东北全面振兴,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保障国家战略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下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东北全面振兴,是关乎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发展的关键战略任务。

应当看到,近年来,通过深入落实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战略部署,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一是经济增长态势良好。2023年,辽宁省净流入8.6万人,扭转连续11年人口净流出局面。2023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站上3万亿元台阶,经济增速10年来首次超全国平均水平。2024年一季度,吉林省以6.5%的经济增速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首,东北三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6%,比全国快5.1个百分点。二是产业升级成果初显。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三是冰雪文旅产业火爆。以“尔滨现象”为代表,网红经济、流量经济与冰雪旅游深度融合。四是对外开放有所突破。哈尔滨冰雪旅游的国际热度攀升,亚冬会国际影响很大,入境游订单量激增。东北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正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仍然要对存在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寻求破解方案。东北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市场化程度较低,政府对经济干预较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不充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发展活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装备制造业产品配套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有待提高,原材料工业精深加工程度低。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相对不足,缺乏高端创新人才,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难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和技术,制约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走低,人口外流现象仍较严重,导致劳动力短缺、人才流失,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仍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还很困难。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缓慢。

从东北三省重要经济指标看东北全面振兴的紧迫性

一是东北三省2024年GDP排名情况。辽宁省以32612.7亿元的GDP总量位居东北三省之首,在全国排名第16位;黑龙江省以14879.2亿元的GDP总量在东北三省中位居第二,在全国排名第25位;吉林省以13235.52亿元的GDP总量在东北三省中位居第三,在全国排名第26位。东北地区目前暂无城市入围“GDP万亿城市”。大连经济总量为9850亿元,沈阳经济总量为9027.1亿元,长春经济总量为7632.19亿元,哈尔滨经济总量为6016.3亿元。而华东地区有14个“GDP万亿城市”,华南地区有4个。这种差距不仅体现了东北在经济规模上的滞后,更反映出在城市发展活力、资源集聚能力等方面的不足。长期没有“GDP万亿城市”,会使投资者、人才对东北发展信心不足,资本和人才更倾向流入经济活跃、发展前景好的地区,导致东北发展面临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的困境,影响东北未来的发展潜力和活力。

二是东北三省2024年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在202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东北三省仅有5家企业入围,其中辽宁省3家、吉林省1家、黑龙江省1家。相比之下,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的入围企业数量众多,如江苏有89家、浙江有106家、广东有50家、山东有50家、河北有34家。民营企业500强数量少,意味着东北民营企业整体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较弱,难以在全国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三是东北三省2024年上市公司情况。据2024年相关数据及2025年1月信息推算上市公司数量,辽宁省87家、吉林省49家、黑龙江省40家,东北三省合计176家。而广东有875家,位居全国第一;浙江715家,排名第二;江苏696家,位列第三。这三省组成头部阵营,独占全国A股上市公司超四成份额。第二梯队包括北京476家、上海444家、山东309家。安徽、四川、福建与湖北可归为第三梯队,其中安徽以182家领先,四川以177家排名第八,福建以172家位居第九,湖北以151家排在第十。此外,江西145家、湖南180家、西藏22家、宁夏16家、青海10家。东北上市公司偏少,是产业结构、经济总量、资本市场等多方面问题的集中体现。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驱动东北全面振兴

东北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实条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提供物质基础,新型生产关系则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过程中,要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角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

第一,以新质生产力重塑东北产业竞争力。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为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提供坚实物质支撑。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在哈尔滨、长春、沈阳等科技创新资源相对集中的城市,建设一批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优势资源。如围绕智能制造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推动机器人技术、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中广泛应用,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设立东北振兴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研发项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东北地区汽车、钢铁、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规模庞大,但面临转型升级压力。这些产业不仅创造大量就业和税收,更是东北经济的重要支柱。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制造,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三是培育新兴产业集群。结合东北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吉林凭借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规划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吸引了多家知名新能源企业入驻,形成了从光伏组件生产到风力发电设备制造的完整产业链。黑龙江利用在生物制药研发方面的技术积累,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加快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汽车制造领域,鼓励企业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生产力度,提升产业竞争力。

第二,构建新型生产关系释放东北发展活力。通过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是东北全面振兴的制度保障。国家应继续加大对东北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在财政、金融等方面给予倾斜。地方政府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确保政策落地生根。最重要的,东北还要通过深化改革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打开前进通道,“打铁必须自身硬”。

一是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是良好营商环境的基础。中国式现代化,一定是法治的现代化。形成有效市场的前提和基础,必须是有为政府。政府必须依法行政,严格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行为,杜绝违规“远洋捕捞”。建立健全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明确政府职能边界,严肃治理乱罚款乱收费。特别是处在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背景下,政府一定要守好自己的本分和底线,避免权力任性和滥用。同时,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政府要履行承诺,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现象。

二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东北国有企业占比较高,深化国企改革是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关键。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方面,东北要下更大功夫。要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营资本,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希望“十五五”时期国家在东北有一些新的重大生产力布局项目。

三是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东北经济不发达,一个突出的表现是民营经济不发达。东北要向江浙、广东学习。要保证民营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要规范涉及民营企业的行政检查。

四是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对一些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欠款要加速清偿,增强企业投资信心。要认真解决“吃拿卡要”和说话不算数问题。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政府积极主动为企业服务,同时保持廉洁自律。要健全依法甄别纠正涉及企业的冤错案件机制。

五是吸引和促进人才发展。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核心要素。东北要在已有的政策基础上再制定激励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到东北创新创业,吸引人才回流。加强当地人才培养,加大高校和职业院校与产业对接力度,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实用型人才。

[作者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总 监 制丨王 辉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