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任飞 每经编辑:赵云

上周,A股各大指数普涨,尤其科技股继续大涨引发市场关注。从基金表现来看,权益类主被动产品头部业绩普遍涨超10%,资产配置及主题方向多集中在AI(人工智能)、算力及应用方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一些规模较小、基金经理资历较浅的产品排在业绩前列,如李延峥的富荣福锦、张荫先的平安先进制造主题,分别是偏股混基、普通股票型基金上周的业绩第一。

不过,也有部分产品在科技线的布局较浅,或未及时调仓,导致普遍关注跨境基金、红利及资源类主题基金的持有人,上周“获得感”较差。

科技牛股领跑A股市场

从深度回调到反弹加速上攻,2月17日到21日这一周的科技股行情走得惊心动魄,领跑A股市场,也让坚定看多“硬科技”的股民、基民收益丰厚。至少从基金的表现来看,权益类各类型头部业绩第一都在10%以上,均与科技赛道相关。

以平安先进制造主题为例,这只年初还在破净线上挣扎的基金,到上周五,年内收益率(统计初始份额)已达到57.20%,上周涨幅高达15.51%,位列普通股票型基金业绩第一名。其无论名称还是重仓股配置,都在向新型工业化集中。其重仓股中,恒立液压、浙江荣泰、双林股份等,均是近期在机器人及工业4.0方向上的热门标的。

基金经理张荫先也在去年四季报明确指出,季内配置维持在人形机器人方向。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位投资年限仅1.33年的基金经理,凭借平安先进制造主题的发挥,Wind(万得)统计显示,A类份额目前任职回报为66.24%,在同类型基金中排名第十。

然而,这只基金的规模却极其“迷你”,仅为0.48亿元(2024年四季报统计)。类似情况上周还有不少,如富荣福锦,基金经理李延峥投资年限3.68年,去年底统计的基金规模仅为0.17亿元,但却是上周偏股混合型基金的业绩“王者”,A类份额录得20.34%的收益率。

在被动指数型基金,场外基金方面,中欧中证机器人指数C以11.85%的单周收益率位列被动指数型基金业绩第一名,排名靠前的指数基金当中,也普遍与机器人行业相关,就连一些港股科技类的指数投资基金也在其后。

场内基金也激战正酣,机器人指数ETF(159526)、机器人ETF(562500、159770)、机器人ETF基金(562360)等关注机器人行业投资的场内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涨幅明显,上周排名前五的ETF涨幅都超过12%。

红利主题基金表现低迷

一边是科技股大涨,另一边是长期稳健的红利、资源类个股、基金近期却表现不佳,或有明显回撤,或在原地踏步收益欠佳。其背后,一些持有人和基金公司的态度出现分歧。

上周,普通股票型基金、被动指数型基金、场内ETF以及偏股混合型基金当中,业绩排名靠后的产品普遍集中在红利、资源类主题方向上。广发资源优选C、国泰中证沪港深黄金产业股票ETF、影视ETF(159855)、浦银安盛红利精选C单周净值跌幅分别达到4.82%、3.55%、7.57%和5.17%,对应前述四类权益类基金的业绩最后一名。

场内ETF方面,虽然有部分影视ETF跌幅居前,但此前涨幅巨大,尚有较厚的利润垫。从跌幅榜第三开始,以黄金、能源、煤炭等能源行业的产品占据主流。也有少数跨境基金此前颇受关注,但近期表现不佳。

有投资人表示,此前手握标普油气类的ETF,最近几周表现总是不佳。有观点认为,A股、港股的科技股行情不断在吸收其他赛道资金。也有投资人表示,此前一直在红利基金当中“避险”,但科技股的走牛令其难以招架,希望买些港股通央企红利类的基金,认为“至少还能跟着涨点”。

可以看出,非普涨格局下,不同热点的切换往往令那些未及时跟随的投资者失利。即便是身处科技赛道投资的基金持有人,也未见能够长期持有。有时候,持有人还将自己的基金赎在了行情启动前夜。

中小投资人跟机构投资者普遍在配置的思路上还存在差异。后者更希望建立在有宏观基本面支持的基础下做确定性高的布局,特别是在近期科技股走牛背景下,依旧有不少观点认为,把握“红利+科技”的哑铃策略正当时。言外之意,在分享成长股上涨喜悦的同时,也需要敬畏市场、做好分散投资,红利类方向依然是他们看好的缓冲地带。

科技股配置思路或调整

事实上,受益于科技股带动,年初至今的A股市场持续吸引投资者关注和布局。这点从近期的基金发行端不难看出,权益类基金较为畅销,不少科技题材或行业类基金提前结束募集。

随着科技股持续走强,业内也在关注科技股配置的思路变化问题,至少就A股目前的表现来看,一些细节也让业内产生投资分歧。

上周五,国内三大运营商大涨,部分涨停,包括寒武纪也带动科创50指数大涨,显示出场外资金“跑步”入场的动作加快。客观而言,也反映出资金在选择标的时,有其内在的逻辑和准则。

有业内人士在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表示,增量资金入场,尤其是一些体量较大的资金,选择挖掘题材股的概率相对较小,即便是前期从红利股撤出的资金,也未必会调仓进入一些中小市值进行布局。

这说明,如果A股吸引力逐渐增强,机构以配置思路入场,流动性好、市值较大的个股仍是首选,甚至是必选项。这部分资金入场,对指数的短期带动较为明显,而一些活跃题材下的个股恰恰缺乏相关硬指标支持。所以,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一些兼顾科技类投资方向的指数基金或是较好参与方式。

比如近期,首批科创综指ETF批量结束募集,有的产品发行当天就达到发行上限并结束募集,已经显示出市场对于投资科技、投资指数基金的热情。如部分机构所说,把握“红利+科技”哑铃策略依然有效,至少对于攻守兼备的保守策略而言,这样的配置思路依然稳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