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12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其中开国之初的8个,是靠赫赫战功获得的,其含金量不是后面4个恩封的能比的。

他们又被合称为清初8大功封铁帽子王,是清朝宗室战功的象征。

而铁帽子王里,最辉煌的当属礼亲王代善家,八大功封铁帽子王里,有3个都是他家的,包括1个亲王和2个郡王。

豫亲王多铎家也不遑多让,占了2个亲王名额。

论战功,他们并不是最辉煌的;论影响力,宗室也有人在他们之上。

为何唯独他们如此特殊,八大铁帽子王里他们两家一共占了5个呢?

这和他们的家庭关系有关。

而且他们的情况还截然不同,一个是因为家庭关系太差了,一个是因为家庭关系太好了。



01、代善家3个铁帽子王是怎么来的

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嫡次子,也是努尔哈赤原配留给他的两个儿子之一。

代善的同母哥哥褚英本是努尔哈赤的储君,可却因和兄弟大臣的关系恶劣、涉嫌私通明朝而被废杀。

随后代善作为努尔哈赤原配留下的唯一一个儿子,接替了储君之位,并以储君大贝勒的身份成为萨尔浒之战的头号功臣。

但代善这个储君也没当多久。没过几年,他先闹出了私通继母事件,又因和儿子关系不和而闹到了努尔哈赤跟前。

努尔哈赤意识到自己这个爱子恐怕没法成为合格的大汗,只能废了他的储君之位,并下令包括自己儿子和侄子之内的四大贝勒共同议政。

但是代善依然是四大贝勒之首,且由于同母哥哥被彻底废黜,他成为爱新觉罗实际上的长房,地位特殊。



努尔哈赤去世后,新大汗由四大贝勒共同选出。

代善作为四大贝勒之首,实际上的大哥和爱新觉罗长房,如果想争的话,未尝没有优势。

可当他意识到宗室们更支持的是八弟皇太极,他便毫不犹豫地站在了皇太极这一边,以大哥的身份支持皇太极继位。

当时的皇太极在四大贝勒当中算得上实力比较弱的。可是代善都支持他了,其他人也不敢再说什么了。

可以说代善保证了后金汗位的顺利传承。

成为后金新大汗之后的皇太极,为了集权,不断打压四大贝勒的余下三人。

代善对此毫无怨言,且甘愿退居幕后。

皇太极非常感谢这个哥哥,在称帝并改国号为清之后,封代善为“和硕兄礼亲王”。

这个“兄”字,彰显了代善宗室之首的超然地位。



皇太极去世得很突然,清朝的皇位传承再次陷入危机。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弟弟多尔衮都想当皇帝。

两人各退一步相互妥协的结果,是皇太极那只有6岁的第9子福临继承皇位,多尔衮以皇叔的身份摄政。

但宗室里依然有人蠢蠢欲动,多尔衮的支持者想要怂恿他把皇位抢到手。

此时又是代善站出来主持大局,狠心杀死了自己的一子一孙,确保福临顺利登基,也就是顺治皇帝。

可以说后金和清朝的这两次皇位传承,离不开代善的退让和牺牲。

如果没有他,清朝恐怕就要像南明一样陷入内斗。

他是清初宗室的定海神针。

且他年轻的时候南征北战,也立下过赫赫战功。

他能成为清初八大功封铁帽子王之首,是当之无愧的。



代善作为爱新觉罗的长房,如定海神针一般稳住了清初大局,在宗室当中地位极高。

可是他的家庭关系却搞得一团糟。

这是一个典型的有了后妈却有后爸的故事。

代善的原配给他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岳讬,一个叫硕讬。

原配去世之后代善娶了继室,和继室生了新的儿子,就看原配留下的这两个儿子不顺眼,甚至不想尽抚养的责任。

他的父亲努尔哈赤只能把爱孙接到自己宫里抚养。

当时努尔哈赤的大福晋是皇太极的母亲孟古,代善的长子岳讬也由此成为了皇太极的死党,在汗位之争中坚决站在皇太极这一边。

后来岳讬长大之后,又是努尔哈赤见他们父子关系实在太过恶劣,亲自帮他们分家。

代善手里原本有两红旗,分家之后就只剩下正红旗了。岳讬则成为新的镶红旗旗主。



岳讬在努尔哈赤在世的时候,就跟随祖父征战。

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岳讬带着异母弟弟萨哈廉去告诉父亲代善,自己支持皇太极,成功地把代善也争取到了皇太极这边。

皇太极继位之后,岳讬更是深得皇太极重用。皇太极前期的几次重大战役,都有岳讬冲锋的身影。

皇太极称帝并改国号为清之后,封岳讬为和硕成亲王。

这完全是靠岳讬自己挣来的爵位,和他那没怎么尽过责任的父亲代善没有关系。

但岳讬终究是代善的亲生儿子。

他们的一门两亲王,成了皇太极心中的一根刺。皇太极非常担心,代善和岳讬父子如果和解之后拧成一股绳,会影响他集权。



岳讬封亲王不久,皇太极就变着法子找他茬。

打了胜仗要问罪,在演武场没表现好要问罪,家里两个福晋不和也要被问罪。

岳讬很快就被削去爵位,闭门思过。

直到3年后,岳讬已经被反复折腾得心气都没了,岳讬的父亲代善也年纪越来越大基本退隐,皇太极终于重新启用岳讬。

崇德四年,皇太极再派岳讬出征明朝,大获全胜。

岳讬却因天花死于军中。

消息传来,皇太极十分悲痛,追封岳讬为多罗克勤郡王。

他去世后不久,皇太极收拾四大贝勒当中的三贝勒莽古尔泰时,有人告发岳讬也涉嫌谋逆。

代善当即上书说岳讬“当按律惩治,抛弃尸骨,戮杀其子”,可以说毫无父子亲情。

还是皇太极不忍心惩治岳讬及其子孙,将此事轻轻揭过。



代善和岳讬的父子关系如此恶劣,岳讬即便是嫡长子,他这一脉自然也不可能继承代善的礼亲王爵位。

岳讬的儿子,继承的是他自己的克勤郡王爵位,在乾隆定下铁帽子王制度之前就已经世袭罔替。

乾隆定铁帽子王名单的时候,岳讬的克勤郡王也名列其中,成了独立于代善礼亲王之外的存在。

而代善处理不好的家庭关系,岂止是和岳讬。

前文说过,代善娶了继室之后,为了继室苛待岳讬和硕讬这对原配所生的兄弟。

可是事情闹大了,以至于努尔哈赤为此废黜了代善的储君之位后,代善又十分惶恐,为了讨好努尔哈赤杀了继室。

这也让继室所生的儿子萨哈廉和他的关系出现裂痕。

萨哈廉反而和岳讬这个异母兄的关系更好,努尔哈赤去世之后和岳讬一起支持皇太极继位。



岳讬和萨哈廉先后早逝之后,岳讬留下的同母弟弟和萨哈廉留下的儿子阿达礼、勒克德浑关系也相当不错。

皇太极去世之后,皇太极的儿子豪格与弟弟多尔衮争夺皇位,最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皇太极6岁的第九子顺治登上皇位。

眼看大局已定,支持多尔衮的硕讬和阿达礼却不甘心。他们先是跑到代善那里劝说,又跑到多尔衮那里表忠心,希望能把多尔衮扶上皇位。

多尔衮当即把他们交了出去。

代善这个亲爹和亲祖父,一来为了稳定大局,二来也为了收回当初被迫分给岳讬兄弟的镶红旗,主张把他们处死。

硕讬的孩子以及阿达礼那年仅16岁的弟弟勒克德浑也被牵连,开除宗籍。

代善忙着和多尔衮分割儿孙留下的家产,丝毫不搭理年少的孙子勒克德浑。

还是豪格这个堂叔看不下去了,主动收养了勒克德浑及其幼弟。



又过了半年,风头过去了。多尔衮终究是感念阿达礼拥立他的心,又下令把勒克德浑的宗籍恢复了。

无依无靠的勒克德浑为了在八旗立足,虚岁17岁就开始征战沙场。

他在多铎灭了南明弘光朝廷之后,接替多铎成为平南大将军,在江南作战。

多年来平定浙江、湖广,打了一场又一场胜仗,为清朝一统天下立下大功。

勒克德浑20岁那年,以军功被封为多罗顺承亲王。

顺治九年,勒克德浑因病去世,年仅24岁。

他的爵位是靠自己苦战得来,和代善这个早已决裂的爷爷没有半点关系。

他这一脉也不可能继承代善的礼亲王爵位。

所以他后代继承的是他的顺承郡王爵位,直到百余年后乾隆把他定为铁帽子王。



在清朝初年,二代、三代宗室们自己先获得亲王以下爵位,待当亲王的父亲去世之后,又继承父亲的亲王之位,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但因代善战功最显赫的一儿一孙都与他决裂,以至于他们虽然最终只是郡王,却丝毫不能染指代善的礼亲王之位。

最终礼亲王之位传给了相对不起眼的第7子,而岳讬和勒克德浑的郡王之位也代代相传。

如果他们的家庭关系再好一些,岳讬作为嫡长子,勒克德浑作为最优秀的嫡孙,他们或者他们的后代本都是有机会继承礼亲王爵位的。

所以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代善一家占3个名额的原因居然是他们的家庭关系太过恶劣,以至于代善的儿孙纷纷自立门户。

而多铎一家能占两个亲王名额的原因则和代善一家完全相反。

多铎是因为他的家庭关系太好了。



02、多铎家2个铁帽子王是怎么来的

多铎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嫡幼子,因努尔哈赤偏爱他,加上当时的后金有“幼子守灶”的传统,努尔哈赤去世之后年仅13岁的多铎就继承了努尔哈赤最强的兵力,成为镶黄旗旗主(后换旗色,先后变成正白旗和镶白旗)。

当然多铎这个旗主也不是个吉祥物。他虚岁15岁就跟随皇太极上战场,皇太极在位期间几乎所有的大战都有他的身影。

皇太极称帝之后,他也被封为和硕豫亲王,成为清朝6个首封亲王之一。

皇太极去世之后,多铎的同母兄多尔衮掌权,对多铎更是委以重任。

多铎先是跟随多尔衮打赢山海关大战,而后率军南下,短短一年时间先击败李自成,后灭南明的弘光朝廷,为清朝一统天下扫除了最大的障碍。

乾隆由此称他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他毫无疑问占据一席。



多铎和同母兄多尔衮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

在影视剧里这哥俩永远是一条心。

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多铎和多尔衮的冲突不小。多尔衮和豪格争夺皇位之后,多铎曾对豪格说自己后悔当初没有支持豪格,多尔衮也在掌权之后抢了多铎的15个牛录。

但总的来说兄弟俩在大事上是站一块的。多铎甭管嘴上怎么和豪格示好,多尔衮和豪格争起来的时候也是站在多尔衮这一边。

多尔衮抢了多铎牛录之后也立马送上开国诸王战功之最的机会作为补偿,后来更是斗倒了另一个辅政的郑亲王济尔哈朗,拉多铎来做辅政叔王,让他二人之下万人之上。

多铎外出打仗,凯旋的时候多尔衮亲迎出关外。

多铎的王府,多尔衮修建得富丽堂皇。

就连他们娶的嫡福晋,都是一对同父同母的亲姐妹。



总的来说,多铎和多尔衮虽然也有摩擦,但他们的兄弟关系可以是说皇室典范了。

相比之下多尔衮和同母哥哥阿济格的关系就疏远得多。

所以人到中年的多尔衮依然没有儿子的时候,抱养的是同母弟多铎的儿子而不是同母兄阿济格的。

在多尔衮的规划当中,如果他没有篡位,那么分别继承他睿亲王爵位和多铎豫亲王爵位的,将是一对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他们的亲生父亲都是多铎。

如果他最终篡位了,那他的继承人不是多铎本人就是多铎的儿子,皇位将在多铎的后代当中代代相传。

但就在多尔衮成为皇父摄政王风光无限之际,多铎突然因天花而死。

多尔衮悲痛之下大病一场,暂停了夺权的进度,一年后也坠马而死。



多尔衮去世之后仅仅两个月就遭到顺治皇帝的清算,削除爵位开除宗籍。

同母哥哥阿济格也被先囚禁后赐死。

倒是多铎由于没有真正对顺治皇帝僭越过,仅仅是由亲王被追降为郡王,他的子孙后代依然世袭罔替郡王爵位。

多尔衮没有亲生的儿子,他过继过来的多尔博也被顺治皇帝还给了多铎,后开还被封为贝勒。

转眼一百多年过去了,乾隆皇帝为多尔衮平反,恢复了他的睿亲王爵位。多铎也恢复了豫亲王爵位。

兄弟二人双双名列铁帽子名单。

多尔衮没有亲生儿子,按照清朝皇帝的一贯作风,乾隆完全可以不考虑他的后嗣问题,仅仅把睿亲王当做一个空壳子供着,或者过继一个皇子过去继承这个铁帽子王的爵位。

但乾隆考虑到多尔衮生前曾亲自过继多铎的儿子多尔博为后嗣,于是他下令多尔博依然过继给多尔衮,由多尔博的后人继承睿亲王之位。



就这样,在清初八大铁帽子王名单当中,多铎这一家占了两个,一个是睿亲王,一个是豫亲王。

继承这两个亲王爵位的,都是多铎的后代。只不过多尔博这一脉过继给了多尔衮,在宗法上是多尔衮的后嗣了。

要知道多尔衮抱养多铎儿子的时候才30多岁,且生过一个女儿,还没有完全断绝生儿子的希望。

若是兄弟关系差一点,多尔衮都不会在这个时候急吼吼地抱养弟弟的儿子,把自己的身后事维系在弟弟一脉身上。

如果多尔衮没有亲自过继多铎的儿子,那将来继承睿亲王爵位的,可就不一定是多铎的后代了。

所以说多铎这一家和代善一家的情况截然不同。

代善是因为和儿孙的关系太恶劣,以至于儿孙纷纷自立门户,自己挣爵位。

多铎则是因为和哥哥关系好,所以哥哥无子之后爵位也由自己的后代继承了。

那么你觉得他们谁是宗室最大赢家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