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孝庄秘史》成功把多尔衮塑造成了一个千年不遇的情种,为了所谓的爱情,皇位不要了,就连自己的生命也不要了,不知道骗了多少少男少女的眼泪。



然而多尔衮真是因为大玉儿才舍弃皇位的吗?当然不是,毕竟《孝庄秘史》就是一部电视剧而已,虚构的情节太多了,如果我们去深挖历史就会发现多尔衮之所以不做皇帝,其实就是他自己的实力不足而已。

《孝庄秘史》在某种程度上夸大了多尔衮的实力,实际上多尔衮的核心力量一直是两白旗,并且也只有两白旗是正儿八经支持多尔衮的。所以在皇太极死后,多尔衮的呼声虽然很高,但实力并不足够支撑他的野心。



皇太极亲领的两黄旗早就表明了态度,鳌拜、索尼、谭泰等八人跑到豪格家里“共立盟誓,愿死生一处”,并且在崇政殿公开表示“若不立帝子则宁死于地下而已!”,这意思就很明确了,如果不立皇太极的儿子做皇帝,那两黄旗宁肯开战,也就是说两黄旗已经站到了多尔衮的对立面。

豪格也不是什么善茬啊,他是正蓝旗旗主,如果豪格能够上位,那整个正蓝旗也将会随着升一级,这将为正蓝旗带来巨大的利益。所以正蓝旗也是铁板钉钉地反对多尔衮继位,再加上两黄旗,那么八旗中有三旗是坚定地反对多尔衮,这三旗加一起一共有117个牛录,占到了八旗总数的三分之一还多。

两白旗虽然站出来表示支持多尔衮,但两白旗加一起也只有98个牛录啊,实力上要比豪格一方差上一截。在这种状态下,多尔衮是不可能强行继位的,反对的力量太强大,此时继位只会让多尔衮处于众矢之的的尴尬境遇。所以多尔衮只能妥协,转而扶持福临做皇帝,而多尔衮也借此机会成为了“摄政王”。



多尔衮当了摄政王后权势日盛,甚至还成为了“皇父摄政王”,但这并不代表原来反对多尔衮继位的力量不存在了,原来的两黄旗依然不会支持多尔衮做皇帝。对两黄旗来说,多尔衮做“摄政王”带着他们打天下,这没问题,但多尔衮要取代福临自己做皇帝,那是万万不能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在顺治一朝反对多尔衮做皇帝的力量其实变得更多了,就像代善、济尔哈朗这些中间派也都转而支持福临,他们这些中间力量并不会为了多尔衮当皇帝而拼死拼活。

从这方面来看,多尔衮的实力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无法彻底压倒其他人的,这才是多尔衮一直老老实实做摄政王的原因,后来多尔衮虽然借着诛杀豪格的机会吞并了正蓝旗,但这份力量也只是让多尔衮走到了“皇父摄政王”的位置,还是不足以支撑多尔衮称帝。如果多尔衮能再多活几年,想办法对两红旗、镶蓝旗进行拉拢分化,这才有可能实现“称帝”的愿望。但多尔衮倒霉就倒霉在命太短了,1650年多尔衮到郊外打猎时坠马而死。



虽然多尔衮生前没有称帝,但是顺治却还是追尊多尔衮为“成宗义皇帝”,以皇帝的礼仪下葬,也算让多尔衮在死后圆了心愿。只不过多尔衮的这份殊荣并没有享受多久,仅仅两个月后顺治就剥夺了多尔衮一切封号,并“掘坟鞭尸”,可谓是死后也不得安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