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战接近尾声,蒋介石接连丢城弃地,国民党政府已经搬到广州。
此时,彭德怀指挥大军一路南下,胡宗南不敢应战,一路后撤,直接放弃西安城,彭德怀照单全收。
西安一丢,青海和宁夏直接暴露在战争前线。这时,青宁二马坐不住了,直接给蒋介石上书请战,希望率马家军出战。
蒋介石接到电报之后,下令嘉奖。在这个蒋介石全线溃败的时候,还有人愿意提出反攻西安,蒋介石高兴得不得了,他急需一场大胜来振奋已经溃散的军心。
于是,蒋介石下令胡宗南,联合青宁二马对解放军进行反攻,希望能够攻占西安,获得一场大捷。
胡宗南刚刚率军逃出西安,现在反攻西安无异于为他人作嫁衣裳。这种傻事儿胡宗南不会干,但是蒋介石的命令已经发布,而且十分强硬,胡宗南只能执行,在无法改变命令的情况下,他想出了一招就是“拖”。
胡宗南答应反攻西安,但进军速度缓慢,几天过去了,大军却还没有跨出汉中境内。
而此时提出反攻西安的二马,也因为自身的利益,内部存在诸多矛盾。青海马步芳实力强劲,宁夏马鸿逵实力稍弱,所以二马的联合状态之下,也各有私心,青马打算借此机会将宁马的势力吞并。
双方各怀鬼胎,讨价还价,最后只能选择一个折中方案:二马各出兵四万余,合计九万余兵力。这个9万人的兵团划归马继援统一指挥,配合胡宗南部队反攻西安,此时二马的兵团加上胡宗南的部队,整体规模有二十五万余人。
而此时由彭总统辖指挥下的一野,只有15万人左右,这让马继援心生狂悖,觉得攻陷西安只在咫尺之间,更是喊出了:“三个小时攻下西安城,然后进城吃饺子”的狂大口号。
当时彭总指挥的一野,确实只有十五万余人。但是彭总已经下令调集18、19两个兵团,到陕西集中力量对抗二马和胡宗南的兵力。
当时的解放军还不具备大规模投送部队的能力,所以18,19两个兵团因为任务紧急,来不及休整,每天以80里的进军速度向向汉中开进。
在两个兵团到达汉中之前,马继援率领的部队先行抵达,当他得知两个兵团还在行进之中,此时彭总手下只有十余万人的时候,他决定不等胡宗南的部队跟上来,直接攻占西安。
此时的西安城里,刚刚解放,仍然人人心惶惶,再加上国民党有大批特务滞留,放出消息蛊惑人心,城内一片混乱。
所以原本彭德怀打算直接聚歼马家军的主力,但受限于马家军进攻速度过快,18,19兵团来不及到达指定位置,所以经过请示后,彭总修改“聚歼”策略为“组胡打马”。
马家军也并非乌合之众,其残暴、骁勇的名声已经在外,只不过在热兵器面前,骑兵骑兵的劣势十分明显。
一野有和马家军交手的经验,根据经验总结出马家军的劣势:他们采用骑马的方式进攻,当冲锋的时候,他们就用马刀进行劈砍,等到攻坚的时候,则有一人牵马前行,进行攻坚战,此时原本灵活的马匹便成为了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阻击部队组建了三条防线:气大会会用刀的战士站在第一线,等待肉搏;第二线则放上冲锋枪,卡宾枪进行杀敌;第三线是重机枪。
这种梯次阻击的配置,对付马家军的骑兵非常有效,重机枪可以从较远的距离射击,既能造成伤害,又能延缓敌人的进攻速度,当敌人冲到百米以内的时候,第二线的冲锋枪继续对敌人造成大批损伤。等到剩下的小部分敌人冲到阵地前方时,由第三线部队直接肉搏。
只不过,英勇的181师,经过一个多月的长行军,对抗以逸待劳的马家军,还是吃到了一些苦头,部分阵地被马家军冲散,但是在师长王汉成的指挥下,他们趁夜又将阵地夺回。
第二天,正当解放军部队准备反扑,痛击马家军的时候,却发现敌人已经撤退了,原来是马继援发现自己攻下的阵地,晚上又被解放军重新夺走,他觉得这样的伤亡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所以下令撤军。
经过这次攻防战争之后,马家军骁勇善战的假象被打破,我军赢得了第一次对马家军的胜利,之后便是一路凯歌,连续战胜马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