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年,安禄山以“诛杀杨国忠”为名掀起叛乱,几十万叛军浩浩荡荡杀向长安。而由于唐玄宗晚年昏庸无能,战事接连失利,洛阳、长安相继沦陷,就连唐玄宗自己也跑到了四川。



但是就在叛军气焰最为嚣张之时,有一个人和一座城,孤军阻挡了十几万叛军整整十个月,保证了江淮地区的税赋,唐王朝这才得以喘息并最终平定安史之乱。这个人叫“张巡”,而这座城叫“睢阳”。

757年安庆绪为了切断唐朝的赋税来源,派尹子琦率十三万大军进攻睢阳。此时睢阳守军只有七千人,在叛军看来,这座小小的城池旦夕可下,但他们不知道,这座睢阳城里有一个张巡,城里有以张巡为首的七千守军。尹子琦和他的十几万叛军将被张巡挡在城外整整十个月。

张巡这人本来是一个文官,按说打仗不是他的本行,但现在天下大乱,面对叛军的进攻,很多地方州县望风而降。但张巡偏不,他不但不降,反而组织了几千人的军队不断的抗击叛军,多次以少胜多。现在张巡来到了睢阳城,那时更不可能投降叛军,张巡将在这里半步不退,他要以睢阳和自己的命为唐王朝赢的时间。



张巡面对城外的十几万叛军毫不畏惧,他不间断的巡视城池,激发守军斗志。有时叛军一天能攻城几十次,但守军的士气在张巡的鼓励下一直很旺盛。并且张巡打仗从来不固守,经常率军主动攻击城外的叛军。别看张巡是文官出身,但上阵杀敌那一点也不含糊,抡着大刀片带着人就杀了上去,将叛军杀的是胆战心惊。缴获的战利品,张巡也全部分给众人,他自己一点也不留。



五月收麦的时候,张巡在城头上敲响战鼓,外面的叛军以为张巡这疯子又要出来打仗,于是赶紧跑回去。就这样来回几次,叛军放松了警惕,然后张巡就让南雯云带着人就奔着叛军大营杀了过去,把城外的叛军欺负得不要不要的。叛军看张巡是个人才,就起了招降的心思,于是就派了一伙人到城外对张巡喊话,劝其投降。张巡这人吧,眼睛里容不得沙子,他自己不打算投降,现在见到来劝降的人也不打算放过。他挑选精壮勇士几十人,偷偷的从城墙上吊下,猛然对正在城下劝降的叛军发起袭击,叛军猝不及防,被杀了七零八落。



叛军没有办法只能长期围困,睢阳城内粮食已经见底了,守军每天只能分到一勺米,根本就不够吃的,饿极了的人甚至把城内的树皮和纸都吃光了。城外的叛军知道这个情况后,认为张巡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于是对睢阳再一次展开了强攻,然而这次叛军照样碰了个头破血流,睢阳城依然屹立不倒。

但睢阳城内缺粮的问题却无法解决,张巡不断的派人去附近的唐军求救,但是却没有任何一支援兵前来。睢阳城内已经是饿殍遍地,不要说树皮了,就是老鼠、麻雀、弓箭甲胄上的皮也全部吃光了,守军再也找不到可以吃的东西了。

面对城内的粮食问题,张巡找了一个最原始也是最野蛮的办法,那就是吃人。张巡先是把自己的爱妾杀死,然后强令士兵吃下去,随后许远也杀了自己的家人让分给士兵吃。于是睢阳城内开始了大规模有组织的吃人,先从主帅和将军们的家人开始吃,然后就是城中的老弱妇孺,再之后就是伤兵。睢阳城内战前有户口四万,注意是“户口”,真实人数只会比四万更多,但城破之时,城内只有四百个活人了。



城破之后,叛军主将尹子琦本想招降张巡,但张巡如果想活命早就可以投降了,哪里还用等到现在?最终张巡以及三十六名主将全部被杀。

在长安失守后,唐王朝已经丢失了河北、河南、关中等地,主要的赋税来源就是淮浙地区了,如果睢阳失守,叛军一旦冲入长江地区,那整个南方的赋税就再也无法供给唐朝中央。正是靠张巡在睢阳坚守的十个月时间,唐朝中央才能依靠淮浙的赋税,整顿军队,接连收复长安、洛阳等地区,最终奠定胜利的基础。



但这睢阳保卫战却又是充满争议的,因为张巡以及守军大规模吃人,这在当时以及现在争议太大。我不想对张巡的吃人行为做任何辩解,但我想指出的是,当时守军首先吃的就是以张巡为首的主帅家人,然后才是老弱妇孺。我还想指出的是,当时睢阳城附近就有好几支唐军驻扎,但他们没有派出任何援兵前去支援。这些唐军不是打不赢叛军,更不是无法给睢阳解围,他们只是不想去。如果说是谁逼着守军吃人的话,那除了城外的叛军以外,还有那见死不救的唐军。

有人敬佩张巡忠君爱国,也有人视张巡为吃人的恶魔,但无论怎样,我想张巡是对得起李唐王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