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因为国外没有大漆,否则漆画会成为国际最大的画种,因为大漆包容性太强了,什么都可以制作表达。”
——周润达
漆艺家、福建省青年画院特聘画家、润坊文化创始人、周工漆坊创办者、“2024福布斯中国杰出匠人TOP 100评选”入选者
大漆的应用在中国源远流长,其防水、防腐和便于附着的特性,极大地增强了竹木器具的寿命和使用价值,并使得这些器具获得了巨大的艺术表现空间——在马王堆出土的数百件保存完好、光亮如新、造型及纹样精美的汉代漆器无不向我们如此诉说着。在这些漆器中,有不少杯、盘、壶、屏风和化妆盒等,使我们得以想象古人的摩登生活和奢华享受。
在材料科学出现之前的漫长岁月中,漆器就像陶瓷和丝绸一样,不仅在实用性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还在文化与艺术层面上推动了民族和社会的发展。时至今日,漆器和漆艺仍以其浓重的中华文化烙印和历史文化价值而备受重视,而漆艺在现代艺术领域强大的表现力和发挥潜力,正受到以周润达为代表的一批频繁活跃于国际舞台的艺术家和艺术市场参与者们的大力推崇。
近期,我们通过“2024福布斯中国杰出匠人TOP 100评选”这一契机,与其中的一位入选者——周润达先生进行了一场关于漆艺前世今生的对话。
Q
能否介绍一下中国非遗大漆工艺,以及这项领域的发展现状?
周润达:追溯历史,中国大漆文化已经有八千多年了。大漆从原始社会就已经被广泛使用,在如今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漆被列入非遗,主要是要保护其传统的工艺。一件好的大漆工艺品、大漆家具、大漆装置艺术,一般都要经过几十甚至一百多道工序。不管大小件物品,坯胎成形后,都会经过裱布、刮数遍生漆灰、打磨、上底漆、上面漆等工艺,最后才可以修饰、推光。一天如果一道程序,一件作品至少需要三五个月才能成品。所以,程序复杂、制作周期久是大漆工艺的特性。
目前大漆发展状况一般,因为大漆工艺复杂繁琐,制作周期太长,而且大部分靠手工制作,所以很难量产,也很难实现标准化。据我了解,现今日本、台湾、韩国、越南等国家都没有大漆品牌,它们和我国目前现状一模一样。大漆产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工艺大师、艺术家作品,他们有各自的工作室或工坊,掌握着独特技法理念,他们的作品数量有限,价格高高在上;另一部分是民间小作坊,专门研发一些跟生活息息相关的大漆制品,种类繁多,价格实惠,有一定的销量,但工艺一般。
目前,大漆文化因为缺乏宣传,所以知道的人不多,了解它价值的只有少数人,还是偏小众。近几年有了互联网相对好了许多。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大漆的阵营,有国外艺术家、各行各业的人转行从事大漆行业。所以我们相信未来大漆行业会欣欣向荣起来的。
周润达漆艺作品
Q
您不但是漆艺领域的著名人物,还长期活跃于国内外许多个知名艺术展,能否分享一下您这些年来的经历和感悟?
周润达:我做大漆是从2003年开始的,至今已经有22年了。当时我在师大美院专门研究油画创作,毕业后才走向大漆产业。平时我坚持用大漆创作,有平面漆画,也有立体漆器,还有半立体装置艺术。除了个人创作以外,我还创办了一个大漆工坊,请了几十个老艺人帮忙制作大漆产品,产品种类繁多,小件有饰品类的、茶道用器类的,大件有各种大漆壁画、大漆家具、脱胎立体装置等。
为了拓展大漆产业发展, 2014年至2015年,我在台湾明道大学和文化大学举办了两次“漆情画意”个展,当时带过去五十几张大漆作品,大家对我个人作品表示肯定。
2017年,我参加了51届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带去了一个巨大的大漆装置艺术,名为《无极》。它以中国古代哲学为题,组合成一组迷宫。当时由于场地有限,没有全部展出,虽然有点遗憾,但还是受到了评委们的认可。意大利主办方策展人大卫看完作品后,对我们中国大漆很感兴趣。那年年底,他特意带团队到我福州大漆工坊来参观,并邀请我参加2018年意大利米兰设计周。
隔年,我受邀做了一件大漆装置,当时主题是“未完成的家”。我利用西方的数字文化,用最传统的中国榫卯结构做了一套大漆的房子。这位外国策展人把我的作品放置在米兰大学进门最醒目的地方,还配置了一个大屏幕,向世界介绍了我们中国的大漆工艺。最终,这件作品被评为最佳手工艺奖,并被米兰政府收藏。
周润达在2018年米兰设计周获最佳手工艺奖
2018年底,大卫还邀请我参加法国大皇宫国际艺术展,当时我带了六个大漆艺术家参展。在展览期间,由于很多老外没见过漆画,导致我们的展位老外特别多,有各种拍摄的、各种问价格的。可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国外没有大漆,否则漆画会成为国际最大的画种,因为大漆包容性太强了,什么都可以制作表达。
2019年,我带了很多漆艺小作品,专程到欧洲拜访了几个大品牌,目的是寻找大漆的国际市场。当时拜访了四大品牌,古驰、路易威登、爱马仕、阿玛尼。当我介绍大漆文化,特别强调大漆是天然植物漆,可以食用,而且每件作品都是纯手工制作、有一百多道工序时,他们都目瞪口呆,一致认为大漆完全有条件做全球最大品牌。
周润达漆艺作品
Q
用漆艺来创作作品,与传统画笔画布的形式相较,有哪些难点和特别之处?
周润达:大漆作画,必须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什么材料都行,但必须稳定,不能开裂。载体一般以实木板居多,但都要裱布、刮灰,增强其附着力和强度。大漆制作有很多工艺,特别脱胎工艺很强大,它可以塑造形体,可以做主体、半立体的作品,大漆也可以跟金、银、铜、铁相结合,因此它什么都可以制作,千变万化。
Q
您是在什么时候对大漆产生了兴趣?当初选择投身于这项领域是出于怎样的想法?
周润达:我是在大学毕业之后才接触了大漆,当时是被大漆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大漆包容性特强,什么材料都能附着,又可以塑造主体,它可以像胶水一样粘贴东西,也可以像油画、国画一样描绘、泼彩。所以在接触大漆之后,我就放弃了油画创作,全身投入到大漆领域。
当时投身这项领域,除了满足平时的个人创作需求,我还有一个愿望,想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大漆品牌,因为大漆具备了做国际大品牌的条件。目前我还在努力朝打造国际品牌方向努力发展。
Q
您如何实现漆艺的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当代漆艺术的设计、制作,以及表现特点与古代相比有哪些变化?您是如何进行融合与创新的?
周润达:我在学漆初期,已经聘请了一批民间老艺人,这批老艺人从小就是做大漆的,他们的工艺是一流的,帮我解决了工艺的难题。也就是说我的工艺是跟这些老艺人学习的。我本身是美院毕业的,所以艺术对我来说不是什么难题。
当代的漆艺术和古代的相比有很多变化。我一直坚守传统的工艺,传统的制作程序一道都不能省,它能保证作品的质量和保存时间。大漆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大漆不像其他非遗,大漆在不同时代有不同面貌,所以大漆永远不可能被淘汰。我一直追求的是传统的工艺,但我的设计理念还是保持时代性。设计一定要符合潮流,跟我们现实生活要息息相关,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平时除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还经常跑国外参观学习交流,提高自己的眼界,了解当今国际流行的东西,每次回来都有不同的收获,创作范围不断拓展。
周润达漆艺作品
Q
能否谈一下您对当前漆艺术品市场、漆工艺商业价值,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
周润达:通过这几年的观察,我认为大漆发展可以走下面两条路:一是奢侈品,大漆纯天然、无毒环保、制作程序复杂,纯手工制作,机器无法替代,所以它具备了奢侈品的条件,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二是大漆适合做艺术品,大漆材料本身具有包容性,什么都可以表达,它碰到不同的材料,都会产生不同的美感,所以大漆作为综合材料是首选。
大漆代表东方古老的文化,它有说不完的情怀故事,所以大漆也适合做文化产业。同时,它还可以进入各行各业,可以跟不同行业完美结合,因此,我相信大漆文化未来可期。
声明:品牌之声相关资讯来自于被采访对象,非福布斯编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