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错金铜博山炉的造型与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七色莲花的造型相似。

全文2347字,阅读约需4分钟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张彦君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开头,太乙真人用藕粉制作了哪吒和敖丙的新肉身并用七色宝莲进行重塑,崭新的故事由此开始。伴随着《哪吒》系列电影的爆火,河北博物院里满城汉墓展中一件类似七色宝莲的国宝级文物,也迎来更多观众。

河北博物院文博馆员刘蕴泽介绍,起初,很多人并没有关注到这点。当有观众发现这一现象后,馆内开始主动宣传,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西汉错金铜博山炉的造型与电影中七色莲花的造型相似,“其实,博山炉本身就是我们这里的一件明星文物,再加上电影的加持,就变得更热门了。”

无独有偶,这件造型精美的香炉,同样暗含着古人求仙的理念,“想象一下,当香炉里的香料被点燃,烟雾从层峦叠嶂的炉盖中袅袅地散出来,萦绕在山间,虚虚实实、亦真亦幻,宛若仙境,不仅体现了古人修仙的思想,也给人一种包罗万象、宇宙空间循环之感,带给使用者无限的想象。”


▲西汉错金铜博山炉。河北博物院供图

━━━━━

出土于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的“满城汉墓”

谈起这件香炉的出土,还要从1968年5月说起。一次施工偶然打穿了中山靖王刘胜墓“南耳室”的顶端,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古墓由此被唤醒。

刘胜,即汉景帝刘启之子,是汉武帝刘彻同父异母的哥哥。与他的墓一起被发现的,还有妻子窦绾的墓室,这就是被誉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的“满城汉墓”。两墓的墓室庞大,随葬品豪华奢侈,共出土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丝织品等遗物1万余件,西汉错金铜博山炉就在其中,同为镇馆之宝的金缕玉衣、长信宫灯也出土于此。

西汉错金铜博山炉由炉身、盖、柄及底座组成,通高26厘米。炉身为半圆形,上部及盖作尖锥状山形,层峦叠嶂,山峦间有人物、走兽出没,“这种样式的香炉在汉代十分流行,上部重峦叠嶂,很像古代的仙山博山,凡是这种上面铸成山峦样子的香炉,都叫博山炉。”刘蕴泽说,“山峦间有猴子、老虎等动物,还有猎人扛着弓箭在追逐野猪,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她表示,这件香炉同时采用了错金工艺,表面有很多金丝镶嵌的纹饰,正因为是嵌进去的,所以更加结实,保存完好,没有什么脱落,“西汉错金铜博山炉是西汉贵族使用的一件典型器物,也是国内现存最精美的西汉铜器之一,上面甚至都没有生锈,不仅有很高的考古研究价值,也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作为国宝级文物,这件小小的香炉曾“走南闯北”,见过不少世面。2010年,它曾作为上海世博会展品,在中国国家馆展出。2012年,作为“河北活动周”的展品,亮相韩国丽水。2018年,它还曾进京参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西汉错金铜博山炉。河北博物院供图

━━━━━

“文艺作品让文物的形象更加鲜活”

除了西汉错金铜博山炉,还有哪些“镇馆之宝”值得打卡?

刘蕴泽表示,观众来到河北博物院,首先必看的就是满城汉墓展,长信宫灯、金缕玉衣都在这里。“长信宫灯可能大家比较熟悉,它出土于刘胜妻窦绾墓,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有意思的是,它还是一件‘环保灯’,宫女的袖筒和身体呈中空状态,形成一个烟道,可以吸附烟灰,把烟灰收集起来,这样就不会让烟灰散到室内,造成污染,也不会熏黑地面。尽管当时并没有‘环保’这个词,但工匠已经将这种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金缕玉衣有两件,一件是王爷刘胜的,另一件是王后窦绾的,刘胜的这件是禁止出境的国宝级文物,也是我国首次发现、规格最高、最完整的玉制葬衣。”刘蕴泽说,“以前,在文献中也有记载,但一直没发现过实物,直到刘胜墓被发现,才发掘出这一件保存完好的金缕玉衣。如果大家来馆内,一定要来看这件震惊海内外考古界的刘胜金缕玉衣。”

她介绍,除了满城汉墓展,富有河北特色的“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展览也推荐观众来打卡。“古中山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一直很神秘。直到上世纪70年代,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一带,发现了古国都城遗址。出土文物多为稀世珍宝,包含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展出引起轰动。”

著名的“中山三器”——中山王厝铁足铜鼎、夔龙饰刻铭铜方壶、胤嗣刻铭铜圆壶就出土于此。“特别是战国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之前《国家宝藏》选了河北博物院的三件文物,其中一件就是它。”刘蕴泽说,“案就是古代的小桌子,但案面已腐烂掉了,只留下案座。底部是两雄两雌跪卧的梅花鹿,四龙四凤组成案身。它集铸造、镶嵌、焊接等多种工艺于一体,是目前馆内展出的一件最为复杂的青铜器,也是一件孤品。”

谈及电影对博物馆文物原型的引用,刘蕴泽表示,“这种现象肯定是非常积极的,很多人可能是因为文艺作品,才对文物和博物馆产生兴趣。文艺作品能让文物的形象更加鲜活,拓展受众面,除了文博爱好者,也能让大众认识、了解文物。”

“我不仅是一个博物馆的从业者,也是一个普通的观众,去别的博物馆或者参加活动时,也希望能够看到更多文物的魅力。现在有很多新技术,比如新媒体、VR等,能让文物更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另外,我们现在的文创产品做得也很丰富,观众不仅可以在书本上、博物馆里看到文物,也能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文物的形象,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她说。

值班编辑 古丽 康嘻嘻

新京报报道

《时代命题 北京答卷》

《今天,我收到总书记的回信》

《从北京到巴黎:

2024巴黎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观赛指南》

进入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评选

感谢各位读者投票支持!


点击“在看”,分享热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