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孕育了诸如蒲剧、晋剧等多种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传统剧种。在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期间,三晋大地上精心筹备了多场别开生面的戏曲文艺晚会,为全省乃至全国人民献上了一道道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在山西举办的戏曲演出活动,通过展演一系列优秀剧目,推出一批批杰出的戏曲人才,对“三晋戏曲”的文化品牌形象是一次生动的强化,也是一次隆重的自我介绍和畅快的艺术表达。一场场戏曲晚会上,观众领略到浓浓的年味儿和山西的地域文化魅力,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这不仅是戏曲艺术的交流,更是文化情感的共鸣,展现了山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图一:全民戏曲嘉年华《百戏芳华》
图二:“三晋欢歌”2025新春文艺晚会演出现场
图三:北路梆子《琴笳赋》演出现场
“梨园”群星璀璨 “荟萃+联袂”相映生辉
——观2025新春三晋戏曲演唱会
2月中旬,盛世梨园——2025新春三晋戏曲演唱会在山西太原工人文化宫连演两场,精彩纷呈,观众场场爆满、掌声雷动。这场由省委宣传部指导,省文旅厅主办,省晋剧院承办的戏曲演唱会,汇集了山西省老中青三代优秀艺术家同台演出,这在山西省戏曲史上是不多见的,堪称一次弘扬传统文化和推动艺术创新的文化盛宴。
盛世梨园——2025新春三晋戏曲演唱会阵容强大、名家荟萃、群星璀璨,不乏同门联袂、夫妻同台、师徒传承、四大梆子珠联璧合,带给观众的是一流的艺术享受,流露出的是戏曲界“传帮带”的款款深情。
戏曲演唱会涵盖京剧、晋剧、蒲剧、上党梆子、北路梆子等十余种地方戏曲,有传统经典剧目选段如《打金枝》《金水桥》《火焰驹》》等,有以高难度动作和恢宏场面拉满了观众期待值的《金蛇献瑞》《水漫金山》《扈家庄》等武戏片段,也有创新编排的如晋剧《于成龙》、上党梆子《大汉母子》、京剧《长乐未央》、北路梆子《琴笳赋》,还有稀有剧种精彩片段如左权小花戏《太行奶娘》、耍孩儿《猪八戒背媳妇》、二人台《红红火火过大年》,更有近年火遍全国的戏歌《中华》《表里山河》《木塔重光》《木塔情思》。“戏曲武戏组合”和“戏曲戏歌”,传统唱腔与现代音乐元素融合,令人耳目一新。
“师傅+徒弟”“戏曲+跨界”,师生两代同台,新老剧目融合。85岁高龄的“晋剧皇后”王爱爱,精神依然矍铄,宝刀依旧不老,她带领众徒弟登上舞台,共同演唱经典剧目《打金枝》选段。当嘹亮婉转、深情动人的“爱爱腔”再次响起,仿佛穿越时空,回荡在晋剧艺术的长河之中,令无数观众为之动容。谢涛携高徒贺燕茹一同演唱了《于成龙》选段,一招一式精准流畅,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腔都饱含深情,仿佛演员与角色已经融为一体,她们展现出的深厚艺术功底,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戏曲艺术的力量。张爱珍与爱徒邱亚萍共同演唱了上党梆子《窗前梅树》选段,徒弟盛装在台前表演,师傅素装身后助唱,演绎出的是艺术传承的情感和责任。还有跨团组合孔向东、贾菊兰以及跨区合作的张彩平、成凤英,他们带领徒弟重新编排了蒲剧《大登殿、》北路梆子《琴笳赋》,师徒交相辉映,将戏曲艺术的传承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本次戏曲演唱会最大化整合资源,强化融合思维,积极联合了省内多家院团,通过这种合作,有效地促进了省内艺术资源的整合与联动,为山西戏曲艺术传承、文旅融合发展、文化品牌打造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山西省现存38个地方剧种,数量居全国之首。去年,上党梆子《大汉母子》等4部剧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3-2025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数量居全国第三;凤台小戏《喜荣归》等20个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复排计划名录”,数量居全国第一。元宵节上的戏曲“团圆会”,是对传统艺术的致敬,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它以艺术为纽带,连接历史与当下、专业与大众,传统戏曲并非“博物馆艺术”,而是活态的文化基因,也是存续在中国传统节日里一以贯之的文化表达,为山西乃至全国的文化繁荣书写了生动注脚。
2025新春三晋戏曲演唱会,不仅是山西戏曲文化的盛宴,更是推动地方戏曲持续繁荣发展的有力抓手,是让全省38个剧种活起来的有效举措。特别是这两年,山西省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我省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工作方案》《山西省濒危戏曲剧种抢救工程工作方案》《山西省艺术创作工作推进机制》《稀有剧种保护资金管理办法》,极大激发了院团的生机活力,此外每年统筹数千万元开展山西省稀有剧种公益性演出,扶持力度居全国前列,设立艺术基金每年投入5000万元,重点支持戏曲创作。相信在这些“组合拳”举措的全方位支持下,山西戏曲事业将获得更加蓬勃的发展,山西戏曲事业的未来会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王小东:山西省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书记、山西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评论家协会秘书长,一级编剧,一级导演 )
来源:山西日报
穿梭戏剧艺术的历史空间
徜徉逍遥自得的审美世界
大家一起品评戏
微信ID:lianzhongping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