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财政部要推进房产税立法,后有全会上,国家明确“到2029年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行内分析,国家多次表态为房产税加速落地,初定时间,预示着房产税已然是板上钉钉。
有多套房业主计算后发现,每年要交一大笔钱。
“如果收房产税,这房子可就从‘资产’变成‘负债’了,还不如卖了!”
这话道出了千万拥有多套房家庭的心声。
今天咱们就来了解这房产税,接下来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01
房产税怎么收?
住建部透露,历经三年的时间,对房子总量进行了普查,得出总共有六亿栋楼。
这6亿栋建筑所被赋予的“身份证”,相当于也为以后征收房产税扫除了技术障碍。
另外,全国7.9亿本不动产权证书,也已经实现信息联网,谁名下有多少房产,一查便知!
房产税试点扩围,已经具备了技术基础。
怎么收?
专家们参考重庆、上海试点城市的成功经验,认为:
1、免税面积按人均40㎡—60㎡计收。首套房免税或低税。
比如一个人免征40平米
四口之家免征160平米;
2、阶梯税率
超出免税面积,税率按照0.5%-1.2%征收。
如:超出面积50平米内:按0.5%
超出50-100平米:按0.8%
超出100平米以上:按1.2%
另外,对于多套房产征收,第二套起按累进税率征收,且不享受免征面积优惠。
换句话来说,绝大多数只有一套房的刚需家庭,基本没什么影响,即使要缴税,税费也很低。
这对于房价越贵,查超出面积越大的多套房家庭,他们将来要面临的税费负担更重。
比如上海王女士,名下两套房,除去免税面积,超出面积40平,房只单价6万/㎡、按税率0.5%来算,一年需要缴纳的税费就是12000元
还有北京的罗女士,名下4套房,面积分别为160㎡、150㎡、80㎡、120㎡,总面积达到了510㎡。
出去120平米免税面积,其它3套总面积390平都要缴税,按1.2%征税,她每年要缴纳税收28.08万。
.01
房产税对谁的影响最大?
1、三线以外囤房一族
比如:如果你在人口外流加剧的三四线小城市,空置率超高,房子卖不掉,也租不出去,房产税就成了实实在在的“净支出”。
比如在我们老家县城,几乎没人买房,有的人手上五六套房常年空置,卖不掉也租不出去。
一旦房产税落地,房子对他们来说就是负资产,不赚钱不说,每年还要往里面填大几万块。
2、贷款炒房客
对于贷款囤房的人来说,尤其是一线城市,他们不仅要面临超高的还贷压力,超面积部分每年缴税甚至可达数万到数十万元。
比如深圳贷款囤房的李大姐,三套房总价值2000万,超免征面积120平,按较高税率1.2%计算,一年光交税就是24万。
这种情况对于有钱人来说,不值得一提,但是对于贷款囤房的人来说,那可能是“致命伤”。
.03
房产税普通大众的影响
毫无疑问,房产税将加速挤出房价泡沫。
从2021年到现在,全国房子均价基本上跌幅20%,有的地区如雄安新区、鹤岗等地更是惨遭腰斩。
随着房产税在未来推出,加上市场已经是供过于求的现状,有专家预计,短期可能继续让房价下行10-20%。
届时炒房囤房客扛不住压力,抛售潮大概率会愈演愈烈。
这事对于刚需来说,也有好处,房价泡沫一点一点被挤掉,楼市回归理性,曾经掏空家底也付不起首付的人,以后也能买得起房了。
而且目前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为38.6㎡,意味着绝大多数家庭都在免税门槛内,都不用担忧房产税的影响。
.04
普通家庭三个应对策略
专家给手上持房多者提出了“上中下”3大策略参考:
1、上策——优化资产,抛劣留优。
如果在一二线或强省会城市,垃圾资产抛掉,保留优质资产,将来既能增值,还可以将其出租,租金收益抵消一部分税负压力。
比如你在深圳核心区,每月租金收益6000抵消2000块钱的税费,还有4000块钱的净利润。
如果是在人口大量流失的三四五六线城市,建议家庭面积控制在人均50-70㎡区间。
其他房子能抛就抛,及时回笼资金,多元化投资,实现更高投资回报。
2、中策——活用政策,降低税费
手套免税二套起征,家中成员长大成人就将户口分出去,以此来增加免税面积。
比如老李家有两个成年子女,分户后,免税面积大幅增加,节省了不少税费。
只是房产税也会根据当地的经济情况进行差异化征收,所以一定要充分了解当地政策。
3、下策——以租养税,谨慎决策
这种方案的前提条件是,你每月出租的收益能够抵消税费支出。
比如,你在北京多出一套房,60平米,每月租金收益5000,按0.5%的税率,一年需要缴纳的税费就是18000,租金一水费相抵扣,每年还能实现42000的净收益。
但如果你在南昌,租金每月收益600,税费一年8000,根本抵消不了费用。
所以采取这种下下策,一定要考虑到租房市场是否饱,“以租养税”会不会入不敷出。
文末结语:
房子躺赚的年代一去不复返,当政策红利转向技术革命与实体经济,炒房客还沉迷于“囤房暴富”,会输的很惨!
所以,是该清醒地认识到时代的变革,顺势而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