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壮丽画卷中,教育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而教师队伍建设,则是驱动教育发展的核心引擎,犹如强劲的心脏为教育机体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年来,福田区以全力深化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精心锻造了一支业务精湛、梯队合理、活力强劲的教师队伍,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的人才基石。
高端引领汇聚英才,共筑教育梦想
福田区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勇立潮头,大胆探索,采用多渠道并进的方式广纳贤才。近年来,福田区招聘的应届生教师中,硕博士学历人数占比高达80%,福田区教师队伍呈现出年轻化、高素质、能力强的鲜明特点。同时,福田区与一流师范院校携手合作,在教育人才培养、教师培训、基础教育改革等领域达成广泛共识,共同打造教师教育创新实践基地,为教师招聘及人才引进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据和政策的背后,是一个个怀揣教育梦想的年轻人的身影。如今,这些优秀青年教师在福田教育这片沃土上熠熠生辉,他们在承担班主任、中层干部、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等工作时,总是展现出卓越的综合素质和过硬的学科素养,赢得了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誉。
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园岭部的青年教师孟凯,便是这支优秀队伍中的佼佼者。2021年,他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憧憬,踏上讲台。从一名普通的初三化学教师起步,他逐渐成长为教研组长、毕业班班主任、区化学兼职教研员,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展现了快速且持续的职业成长轨迹。“招聘过程规范严谨,公平公正,面试中的结构化测试问题富有启发性,这激发了我对教育理论的深入探索和实践创新的热情。”回想起应聘、面试的经历,孟凯感慨万千。他坦言,来到福田区是一个意外的惊喜,“起初,我对福田区并不太了解,工作初期也曾有过迷茫和困惑。但如今,我深感投身福田教育的快乐和幸运。福田区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浓厚的教育氛围以及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这为我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博士生王亚琼,同样是福田区教师队伍中的一颗璀璨明星,她一直扎根在城中村学校,为提升城中村学校的教科研水平倾注了心血和智慧,如今已任职新沙小学教导主任,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中坚力量。她的成长正是得益于福田区的创新人才政策,福田区对新引进人才实施“成长路径计划”,对在职教师推行“创新领航计划”,实施人才动态培养方案,制定个性化培养路径,持续挖掘并释放人才潜能。“在福田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深切感受到了教师队伍成长机制的完善与高效。福田区提供的多元化培训、国内外交流学习等平台,让我不断拓宽视野,提升自我,对我的个人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王亚琼深情地说道。
梯次培养选拔人才,打造教育铁军
众多教师的梦想扬帆起航,需要一艘“巨轮”承载。
2023年以来,福田区教育局全面启动了“大先生”培养计划,该计划通过七大工程(启航工程、续航工程、远航工程、领航工程、助航工程、赋能工程、活力工程),构建起高质量的教育人才梯队。
优质资源、先进理念和完善的培训体系,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插上了翅膀。孟凯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教研成果申请到了国家专利;清华大学毕业生、福田区红岭实验学校(上沙)教师张轩赫,自2020年以来带班成绩始终保持年级第一,其课堂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喜爱,还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免费辅导学生课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师的责任与担当;王亚琼则出版了《STEM与创新思维》一书,并作为深圳唯一代表,在2024年10月举行的“中国—欧盟长城研讨会:赋能女性参与STEM教育”上主持研讨汇报,展现了福田区教师的风采和实力······这不仅是他们个人努力的结果,更是福田教育生态优越性的有力证明。
与此同时,福田区推进“知事识人、序事辨材”工作,全面摸底全区优秀教师、干部队伍情况,规范中层干部任用管理,形成人才管理储备库。并通过开展“赛龙夺锦”工作机制储备校领导干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和有力的支持。
据悉,“赛龙夺锦”采用综合考核方式选拔优秀人才,目前已开展两期,吸引了众多优秀教职工报名参与。目前,首批“赛龙夺锦”干部已起用,他们年轻有为、学历层次高,大幅降低了全区校领导的平均年龄,有效形成了学校管理培养梯队。红岭实验小学书记、校长臧秀霞深耕福田教育多年,对福田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干部队伍成长体系的各项举措如数家珍。在她看来,“大先生”培养计划、“赛龙夺锦”工作机制、设立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推行干部跨校交流制度等带来了一系列积极影响,“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还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管理者和名师队伍,推动了区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同时,也让福田区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多个标杆项目。”
区管校聘改革创新,激发教育活力
近年来,福田区积极推动“区管校聘”人才机制落地生根。红岭实验小学、明德实验学校(集团)等校先行先试新型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了选人用人“旋转门”的宝贵经验,将教研员、教师由“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不断完善竞争择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办学活力。
“区管校聘制度改革的意义在于赋予学校更大的用人自主权,打破‘躺平’现象,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增强团队凝聚力,保持队伍的战斗力,形成良性竞争环境。”臧秀霞表示。自红岭实验小学成立以来,教师流动率仅为每年2%,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是教师们在福田区找到了成长的快乐和归属感的体现。教师队伍的精进和稳定,带来了高质量的教学成果。近年来,红岭实验小学深受家长和社会的好评,成为区域教育的标杆和窗口。
据悉,福田区将持续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一是深耕“区管校聘”改革。规划三年改革目标与工作任务,推行分阶段、分层次的全员竞聘上岗机制,打破校际的壁垒,有力推动师资力量的均衡布局与优化流转。依据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的原则,精准核定学校编制总量。各学校借助“校聘”机制,科学合理地设定岗位方案,明确校聘周期。同时,在竞聘方案策划上,设置一定比例的岗位面向教育集团乃至全区开放竞聘,选拔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二是探索办学模式改革新路径。推广辖区红岭实验小学、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的办学模式,在辖区内2所新的中小学开展学校治理结构和人事制度改革试点。探索“政府-教育基金会-学校”合作办学新模式,采用编制+聘任制双轨人事制度改革方案。除少数岗位纳入编制外,其他教师实行自主招聘、不纳编制的管理方式。同时加大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重,形成“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薪酬激励机制。
以政策、机制、文化为驱动,以引才、育才、用才、留才为支撑,福田区在教育管理、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举措,福田区不仅提升了区域内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还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和舞台,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了良性循环和良好生态,推动了整个区域教育水平的持续提升。
2024年5月,教育部公布福田区等56个县(区)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这一殊荣是对福田区教育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展望未来,福田区将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更大的力度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福田模式”再上新台阶,在时代的浪潮中展现教育事业的“福田力量”。
深圳晚报记者 陈仪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