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说民间再也没有好藏品了,我会第一时间反驳他。这两年我亲自去过杭州、南昌、南京还有上海等地。因为离我家比较近,高铁都是一两个小时能到,所以看到有活动就参与了不少交流会和展会,拍卖会现场也去过两次。
见识过不少资深藏家,不管是官窑、古玉、古籍还是古钱大珍,甚至见过有个程序员收集了一套鎏金佛像,边写代码边拜佛,看得我目瞪口呆。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收藏家,手里的好东西在圈子内也被认可,有“程序”上拍也不是什么问题。
一院子“重器”
民间有宝,但绝对不在“认知低”的人手上。高手见过很多,偏执顽固的人见过更多,他们谁都不信只信自己,话里话外都是全世界只针对自己一个人。
前段时间有个耄耋老人给我发图片,满满一院子的“出土重器”,依然是各种大名头的官窑。
他说前后花了有300万,看似很多,但跟他收藏的几百件“官窑”比起来,那可是小巫见大巫。用他的话来说一件就能卖上亿,全加起来得好几百亿了吧?
为社会做“贡献”
他满世界寻找“实力买家”,可跟他的心理价比起来,恐怕要在“富豪榜”上找了,那些超级富豪要买全买下来恐怕也得倾家荡产。
老人说得很诚恳,话里话外都是:“我已经半只脚踏进棺材了,只希望能在闭眼之前卖出去,能卖一部分也好。”
他70多岁才开始玩收藏,花费都是靠一笔拆迁款支撑的,现在85岁了钱也花得差不多了。总是对自己的藏品有一种过分的“自信”,觉得自己就是捡漏了,不可能是假的。
经典“埋地雷”
其实这些藏品的来源不难猜,古玩界经典“埋地雷”,找个山沟沟造个假墓,然后提前埋进去。等人来了后,造假团伙就配合演个戏,现场“出土”,对上了年纪的人杀伤力很大!
一段时间后,他又来到群里,对着众人说:“你们别看不起我,都卖掉了,足足150亿,馋死你们!”
老人家可能对钱没什么概念,这么大古董交易金额能上全世界新闻头条了。
群里一个商人没有当面拆穿他,但后来悄悄和我们说,其实老人是和他合作了,他的子女都不乐意接手,甚至想当废品卖掉。所以老人只能当仿古工艺品处理。几百件工艺不错的,加起来3万块钱打包通走。
不愿意面对现实
老人家爱面子,虽然不说实话,但语气已经变了,之后碰到个年轻人就说:“千万不要玩收藏,都是陷阱,一旦陷进去就后悔终生。”
告诫确实没错,在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千万别碰收藏,尤其是精品重器。这不是什么嘲笑,而是过来人的血泪经验。
收藏认知的进阶犹如古玩包浆形成,需要经历氧化、侵蚀、沉淀的循环过程。能一步登天那是几十年前,还是运气逆天的情况下,现在这种情况基本不可能发生了。
嘉德展览现场
300万最后变成3万块,不但没升值,反而缩水了100倍。说句实在话,哪怕当初去嘉德保利买一件精品,升值幅度也足以翻倍了。
民间真正的宝藏,只在认知水平高的人手上。要么用 时间成本构筑鉴赏力,形成抵御赝品的防线。要么就用金 钱在大拍上买时间, 快速积累精品来跨越台阶。
急于求成者追逐的"重器",往往不过是资本泡沫制造的幻影;而静心修为者遇见的"常物",反倒可能成为打开文明之门的重器。